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认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认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速度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本病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预后良好。

致病病因有:病毒感染

加上自身免疫力低

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较为多见,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当劳累过度、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受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小儿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自洁”功能差也是病因之一。

临床症状:疱疹、咽痛

该病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也有患儿表现为头痛、腹痛或肌痛。此病如单独发生,婴幼儿常无全身症状,只表现为进食时哭闹、不愿进食。体检可见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毫米)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出现疱疹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为1周左右。

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如合并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

不同于“手足口病”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手足口病”鉴别:

病原体两者均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

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手、足、口、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均可以伴发热或不伴发热。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见疱疹,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之后再出现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皮疹。

治疗据病情而定

一般治疗 病情轻微可告诉患儿家长该病的自限性,只需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同时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等。

抗感染治疗 病情较重者可口服或静脉点滴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病毒唑)。部分中药制剂如:双黄连、清开灵、清咽冲剂等清热解毒药品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如合并细菌感染,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发生热性惊厥者可给予镇静、止惊等治疗。咽痛可含服咽喉片或口腔炎喷雾剂喷雾。

预防:主要防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患儿须隔离2周,避免交叉感染。

提倡母乳喂养,防治营养不良。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注意卫生,尤其是孩子手的卫生,强调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