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县城西南40余公里处的高家堡镇,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石峁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一座面积达400平方米的龙山石城,是近年来中国史前田野考古重要发现之一,“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

其实,除了规模巨大的古城外,历史上神木石峁遗址还出土过大量玉器,这些玉器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造型之精美丝毫不逊色于红山和良渚文化玉器,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资料。

戴应新、邓淑苹、张长寿等为代表的学者对石峁玉器的种类和特征进行过梳理,对其中较典型的刀形端刃器、玉刀、璧形玉器等进行过专题研究,使我们对石峁玉器有了大致的了解。 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的发现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末,但由于历史原因,其数量尚无完整详细的统计。

抗战时期,榆林刀兔人马某购得玉刀4件,贩至包头卖给了外国人。解放后,据高家堡段海田先生回忆,自1966年到1975年止,前后有10年时间,先后收购上交北京的玉器保守估计至少有1500件之多。1976年至1979年间戴应新先生在神木石峁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时征集到126件,包括牙璋、刀、铲、斧、钺、璧、璜、人头像、玉蚕、玉鹰及虎头等。其中,戴应新先生在房址附近的石棺葬中发现了一件玉璜。1981年西安半坡博物馆试掘时采集到4件,包括锛、铲、凿等。1981年张长寿调查时征集到玉器3件,包括钺(斧)、牙璧、凿各1件。2002年,榆林市文管会征集到石峁玉器若干,主要为铲、璧等。另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征集的3件,绥德博物馆征集的20多件及榆林的个人收藏。2012年,石峁考古队在外城东门址内发现了玉铲、玉璜等。总的来说,神木石峁玉器的出土量大约有2000件。

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的种类和造型特征

从现有资料看,石峁玉器多数是与祭祀、崇拜有关的礼器,少数为工具和可能具有佩饰功能的装饰玉。大致分为礼器、工具和装饰玉三大类。

礼器主要有牙璋、钺、戈、圭、璧等。其中的牙璋、钺、戈都属于仪仗类兵礼器。

牙璋在石峁遗址出土很多,仅陕西省博物馆和其他学术机关收藏的石峁玉璋至少在35件以上,是石峁玉器中最主要的器形。这些牙璋均为墨玉质地,一般尺寸较大。其中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的第25号玉璋(图一),墨玉,油黑如漆,唯刀口薄处色呈深茶色,器表有白色蚀斑。长体扁平肥宽,柄近似方形,首端呈内弧刃。一尖残失,两侧雕出齿饰,像水牛头上部正视轮廓,该齿前方还雕有三个等距离的直立小齿。通体抛光。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件石峁牙璋(图二),墨玉油黑如漆。扁体长条,首部残断。长柄末端略外弧,一角残失,两侧雕出齿棱,形似鸡冠,与之临界处阴刻三组横向线纹,三组横线之间再阴刻双线斜纹。通体抛光。有的石峁牙璋体形巨大,长度甚至接近50厘米。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一件牙璋(图三),墨玉,青灰色,柄部有褐色蚀斑。体呈扁平而略厚,首端呈叉形,稍薄但未开刃。长柄,一角微残,两侧雕出齿棱,如同水牛头上部正视轮廓,齿棱前方又雕出两小齿。通体抛光。

石峁玉器中,玉戈皆为直内戈。玉钺数量较多,尺寸较大。玉圭的数量也较多。

工具类主要有刀、镰、斧、铲、锛等。

石峁玉刀分多孔刀、切刀和镰刀三种。多孔刀共出土十余件,均作长条形,刃在较长的一边,背平直稍厚,近背处和安柄的地方钻孔以穿绳捆绑,有二孔、三孔、四孑L、五孔之分。切刀一般宽短,刃在一边,和现代厨刀相似,是炊具或切草工具。镰刀即短型多孔刀,二穿或一穿,用手握持使用,以收割谷穗或刮治兽皮。

石峁玉斧有带柄斧和手斧之分。

石峁玉铲分长柄形铲和a形铲两种。a形铲又称板铲,可安直柄作铲,也可装横柄作刀,具刀与铲的两种功能。

锛为治木工具。

石峁玉器中的装饰玉主要有牙璧、璜、笄等,还有一些人物、动物题材的玉雕件,以片雕为主。其中石峁遗址出土的一件人头像(图四),玉髓质,白色,具有蜡脂光泽。以剪影手法琢出头上有椭圆形发髻的人首侧面形象,双面平雕侧面像。头顶盘束高髻,圆团脸,鹰钩大鼻,半张口,腮部鼓出。阴线刻出橄榄形目纹,脑后有外凸的弧形耳朵,面颊透钻一圆孔,细颈。

动物形玉雕多简洁传神,有玉蚕、玉蝗等。遗址出土的一件鹰形玉笄(图五),青白玉,青绿色。长条状,立鹰形,从上至下劈开,仅存左半面。喙部弯曲成钩状,眼睛呈外凸椭圆形,头后部雕出较短的卷冠,冠毛下和翅膀之间有刻纹,并向后折叠于翼中,右翼重叠左翼之上。翼羽毛以阳线纹来表现,羽毛末端呈卷曲的涡头状。足部阴刻出利爪,尾翼亦用阳线来表现。翼端稍稍隆起,并有从前至后贯通的细孔,基部变薄呈凿刃状。

石峁所出玉器具有数量大、种类多、造型精美的特点。其玉质以蛇纹石、透闪石一阳起石为主,呈现墨绿、灰绿、白色等色泽。器形硕大壮伟、古朴高雅。就其钻孔来说,对于厚0.3厘米以上者,必从两面起钻,孔径对接处往往留下小小的台面;更薄些的器物,则从一面钻入,待将穿透时,从另一面敲开,在孔径周围留下细小炸裂纹,工艺比较先进。石峁玉器辨矿选料、设计构图、解剖碾磨、钻孔抛光等都已有相当高的造诣。

石峁遗址出土玉器虽然数量较多,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玉器多为采集品和征集品,失去了出土单位、位置、组合及使用者身份等基本信息,为深入研究增加了难度。但是石峁遗址属于龙山文化的一个类型――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除陕西龙山文化外,另外还包括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公元前2900-前2800年)、河南龙山文化(公元前2600-前2000年)、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公元前2500-前1900年)。陕西龙山文化也称客省庄二期文化,年代当公元前2300-前2000年。从现有考古资料看,各型龙山文化的总体面貌是较为相近的,在玉器的使用等方面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神木石峁出土的玉器虽然丧失了大量文化信息,我们却可以从其他类型龙山文化玉器中发掘出其中体现的文明因素,与规模宏大的石峁龙山古城相映证。中国玉文化绵延八千年,龙山玉器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龙山玉器使用中体现的等级、宗教等礼的因素,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些文化制度又直接成为夏文化的重要元素,为夏商文明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