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教学案”促学习方式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教学案”促学习方式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教学案”的编写不同于传统教案的编写。传统教案是个体的劳动成果,具有封闭性,而“教学案”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开放性。具体来说,“教学案”的编写要经历五个环节: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寒暑假备课:寒暑假老师了解学生,读懂教材,精选例题和习题,从纵向、横向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于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教学案”后至少提前两天将“教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进行研读;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教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教学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教学案”发至学生,同时任课教师对“教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教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并编写“问题集”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教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原则:能引导学生根据“教学案”的设计,独立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所提高。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开放性原则: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提供思维碰撞和创新展示的空间。

“教学案”的使用流程如下。

以“教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其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而确保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看课前的学习。不难发现,“教学案”的编排结构(学习目标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会自我检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说“教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学生根据“教学案”可以自主地解决以下问题:

1.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案”提供了本堂课的参考性学习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个人的学习目标。

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案”的内容是分层次设计的,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其相应的学习内容,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我确定。

3.自我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查阅资料,有的则喜欢与人交流。“教学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或通过阅读课本、或通过查阅资料、或通过独立思考、或通过与他人合作探讨等方法进行学习。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自我反思和总结。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为此“教学案”设计了“学习体会”这样一个栏目,引导学生在完成“做”的任务后进行自悟,悟出道理、悟出方法、悟出思想。

5.自我检测和评价。“教学案”中的“自我检测题”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可见,课前学习“教学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其次看课堂学习。“教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小组合作、互助交流”,第二个环节是“问题征解、创新展示,以题论法、以题论道”,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归纳、反思提升”,第四个环节是“检测反馈、查漏补缺”。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交流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合作解决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流观点、看法、想法、解法。显然,这是一种基于分享、互助和欣赏的合作学习。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出示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在全班内征求解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教师“借助问题的变化、引申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则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当然,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行点拨或精讲,对学生来说则是学生基于理解的接受学习。

可见,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多样,既有基于分享、互助和欣赏的合作学习,又有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还有基于理解的接受学习。

总之,“教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建立起了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极大地优化了自己的学习品质,提高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作者单位:长沙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