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杯弓蛇影到“心理问题的系统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杯弓蛇影到“心理问题的系统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杯弓蛇影”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形成过程。一次错误的联结“弓影是蛇,蛇在肚子中”,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吃不下,睡不好,总是担心,继而生病。当当事人明白所谓的“蛇”不过是“弓影”时,错误联结解除,他的心病好了。

人对世界的反应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意识、潜意识与下意识。三种意识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意识是正常做事,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努力;潜意识是习惯,是比较快捷的,可以处理熟悉的问题;下意识是本能,应对刺激是最迅捷的,来不及思考与分析,是应对压力的最直接方法。一个人在过往的经历中,如果对世界的认知是正确的,通过反复,慢慢潜抑,这种正确的反应方式会变成习惯,再通过时间的沉淀,会变成本能。这就是熟能生巧的原理。最后的高手,都是方法技术达到了本能化的水平,再遇到新的刺激,无需思考与停顿,见招拆招,惊为天人。

一旦初次的意识是歪曲错误的,也会通过“意识――潜意识――下意识”这条通道潜抑下来,以后遇到相关的刺激,就会快速地以错误的方式来反应,造成困扰。如谈虎色变、惊弓之鸟以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学生中的考试焦虑、一次某学科的失败会导致这个学生一直不喜欢学习这门学科,然后导致偏科的出现。

因此,对心理问题作这样的系统思考后,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打破这一封闭循环,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步,根据症状,找出下意识的反应模式。

第二步,在意识层面澄清下意识中的错误联结。

第三步,建立新的正确联结并强化潜抑。

第四步,以正确的反应模式取代错误的失效的模式,症状消除。

下面试着用这四步来示范两则案例。

案例1:高三一女生,考物理时,总是紧张,如果有物理老师在场,更是脑袋一片空白。

师:物理考不好,会死吗?

生:我不会死,但我妈妈会哭。

师:你妈妈很脆弱啊,像个孩子。

生:她是很脆弱,我一直想剪刘海,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她不同意,还威胁我:我要坚持的话,她就离家出走,跳楼,跳长江。

师:原来,你的紧张不是为成绩,而是为你母亲的安全与心情。

生:她就这点不好,其他都好,她把我照顾得好好的,我是应该考好的。

师:难道你是上帝,你想考好,就考好?而且一直要让某个人满意。谁能做到?考试成绩受很多因素影响,不是完全能主观控制的。只能尽力,而没有绝对。

生:那我怎么办?

师:妈妈是妈妈,作为妈妈,就应该能经受得了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失败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你妈妈自己要成长的部分。你是你,你一步一步走扎实,走认真,就行,至于结果,不要过分执著。

师:你妈妈用她的不安全感在控制你。你依恋她,回报她,她就高兴。你违背她,你独立,你走自己的路,她就受不了。因此,你压抑自己,高二时还做了小叶增生的手术,现在身体也不怎么好。你只能压抑你自己,但这是一个封闭的死循环,所有人都被局限住了,没有办法。要走出来,只能是离开,或者保持界限或距离,对她冷处理。

生:我明白了。

在这则案例中:

第一步,下意识的反应模式:成绩不好――母亲不满意,不开心,会寻短见――更多的担心与紧张――学习精力分散――成绩下降。

第二步,意识层面的正确联结:我是我,我只能对自己负责,错误或失误是很正常的;妈妈的事情,妈妈要解决或见心理医生。

第三步和第四步是个案的实践环节,回去后,完成与母亲的心理分离与独自处理自己的学业问题。

案例2:哭两小时的女生

高三月考过后,学校开家长会,父亲告诉老师,孩子还在家看电视。今天上午班主任的课上,老师批评了她,她觉得很委屈。她想起初中时,自己是掌中宝,但现在一直被老师忽视,还受批评,这让她很受不了。

第一步,找出错误的反应模式。

被批评就是不好,是委屈。她在断续的倾诉中,提到下列关键词:被批评、被忽视、看电视、家长、老师、罪恶感、遭报应、情绪化、敏感、脆弱。她说她在周六周日都要看电视,像上瘾一样,周日晚上才能开始做作业。这时,就胡乱做做。看了电视之后会有罪恶感,她喜欢这种罪恶感,这会变成动力。但一旦事情败露,被家长、老师批评,她又觉得委屈。因此,这种动力机制是无效的,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如何打破这个怪圈?

第二步,确立正确的反应模式。

积极思考与聚焦目标,找到成就感,得到正常的关注与肯定。

积极思考,就是要关注生活中的三种信息,即正面信息、中性信息与负面信息。其实,这三种信息都大量存在,当你悲观抑郁时,你的焦点就停留在负面信息上而忽视其余两种。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平凡的人,哪有可能天天在镁光灯下,反之,就像一些明星一样,24小时暴露在狗仔队的跟踪之中,那也是极其痛苦的,因此,珍惜自己的平民生活,可以自由悠闲一点。面对正面信息,充分吸收,感受美好;面对负面信息,则采用“找钻石,丢垃圾”的方法来处理。比如,老师找你谈话,“钻石”的部分是:她关心你,提醒你,保护你。“垃圾”的部分是:她的那份略带讽刺与生气的态度。将好的留下,不好的就随风飘散吧。

同时,因为可以把原来分散给老师、家长、电视、同学等的精力收回,将之聚焦到学习上,学习自然轻松起来。

第三步、第四步,回到正常生活中实践这两种方法。

对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不适宜“症状反应”,而应该系统思考。如:孩子感冒了,其实质是体质弱,不是简单地吃药、增添衣服就行。而应在这些基础上,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才会从根本上增强体质。一个孩子害怕上学,不是简单地帮孩子转学就行,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吸收环境中的正面信息,转化中性信息,用“找钻石,丢垃圾”的方式来化解负面信息。因为,作为家长或老师无法保证环境的绝对“无菌”,而是要教会孩子区分有益菌与有害菌,利用有益菌,转化有害菌,这样孩子就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了。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才是这次心理问题解决的根本解。其他的“安慰、换环境”都是权宜之计,不能指望。必须找到根本解,才能真正帮助这个孩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