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微电影应用于汉语听说课教学的新模式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微电影应用于汉语听说课教学的新模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微电影和汉语教学的关系出发,以听说课课型为例,探讨了将微电影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在汉语听说课中采用的微电影的时长,主题和教学内容。最后阐释将微电影应用于汉语听说课教学新模式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视听法 微电影 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下的听说课和微电影的关系

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的实施使影视多媒体教学开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进而改变了以前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了“多媒体热”的局面。由于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具有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是面向国际的教学,因此它必须与国际教学方法和模式接轨。在汉语教学“多媒体热”的大局面下,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法来运用多媒体从而更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这一问题就尤为值得关注。视听法强调的在一定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正好适应了“多媒体热”大局面下的教学法改革思想。而微电影作为一种电影艺术,又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就成为了联系多媒体教学与视听教学法的绝佳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 看电影学语言作为视听法的保留曲目, 依然有其生命力和研究空间。

微电影是最近几年开始在网络上星期并流行的一种电影模式。微电影,是微型电影的简称,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小投资”的视频短片。从微电影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微电影具有情节简单,时间短,内容主题单一等特点。微电影的题材多来自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了爱情、友情亲情、公益、教育、时尚潮流、商业等多种类型的主体,内容极为丰富和多彩。利用微电影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利用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或者贴近自己生活的情景中去感知汉语和汉语文化,并对电影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展开讨论,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将微电影与汉语听说课结合的理论基础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将影视材料引进视听说教学。是因为影视的语料真实、情景自然的特点受到对外汉语教师的广泛关注,这种语言和文化的立体输入方式也逐渐成为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将语言习得作为第二语言的获得方法,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的交际来获得第二语言知识。影视中语境化的教学有助于视听说的结合,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视听说教学,就是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对学生进行视、听、说综合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视听说教学也可称为影视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环境的创设十分必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的影视教学,是在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先从视、听两个方面学习影视作品中的“可理解性输入”,让学习者切身体会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语言和情景; 再从说的方面刺激和诱发学习者对于语言的模仿和再现来进行“输出”。在“输入”环节,如果能尽量做到各种情景的真实再现包括说话者的肢体语言、眼神和其他副语言,那么将会大大增加“输入”的有效性。那么通过微电影这种视觉多媒体来进行有效“输入”,恰好能充分将其最大化。心理学家Terenchera调查发现,人们通过听觉所得到的信息占10%,通过视觉得到的信息占87%,这两项之和就已经达到了97%。学生在新知识认知的过程中,只用听觉认知,经过三天的遗忘率已达到 80%,只用视觉认知,经过三天的遗忘率可达到 50%,而视听结合后,相同时间内的遗忘率才达到 18%。这说明声音与图像的配合刺激人脑反应的视觉和听觉,相对于单独依靠听力课程在同一时间内,知识的获得的效率更高,储备时间更长。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教学影视材料,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优越性。首先,片长适中。微电影以其“微”区分于其他电影,由于它的时间长度为30秒至3000秒时间,所以它在短时间内能体现出来自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灵活的时间长度不仅适合50 分钟课堂内的教学,满足汉语学习者在课上的观摩、分析和讨论的时间,而且有利于学习者课外碎片式的休闲观看。教师在课堂中可任意选取不同主题的微电影给学生展示不同的交际环境,学生所获知的信息量选大于传统电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掌握大量不同的交际情景。其次,主题鲜明,内容简短。微电影一般只展示一个故事情节,人物较少,题材也都贴近生活,反映出真实的社会现象,因此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受影片整体时长较短的限制,微电影的叙事体系就要以简单精炼的故事内容为立足点,同时要保证影片质量体现内涵思想,所以情节通常非常紧凑。简短的内容情节通过简单的人物自述和对白表现出来,这种表述,在数量上又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一定的可理解性输入。最后,传播方式多样,观看方便。微电影主要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因此它的传播速度以及观看群体远大于传统电影,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汉语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众多手段随时观看。随着微电影的普及,现在甚至在地铁、公交和电梯里,都出现了微电影的身影,这种多地点全方位的传播方式,使得汉语学习者可以在课堂外也随时自主或不自主的接触到微电影,便于学习者熟悉汉语语境。

三、基于定量问卷调查的微电影及相应教学内容选择原则

上面已经提到,微电影有着众多的主题和风格,虽然都是微电影,但是影片的长短还是有差别,长的可以到半个小时左右,而短的只有七八分钟。对外汉语听说课对时长、风格以及主题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反过来我们通过一部微电影在听说课里教的内容包括生词、语法、交际和文化等等。对于这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300位不同国籍的留学生(主要是初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包括微电影时间的长度,主题,风格和字幕等等。下面将问卷中几个核心问题的调查结果一一列举并分析。

关于时长:如果将一部微电影运用于汉语的视听教学课上,你觉得 多长的时间会比较合适?

可见,超过一半的留学生认为时间不宜太短(少于10分钟),又不能过长(超过15分钟)。所以在选取微电影时,要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不宜过长。10到15分钟也是大部分微电影的时长,可以完整的介绍一个故事或者情节。如果时间太短,可能信息量不够,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而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则会下降,降低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的当做教学材料。

关于题材:如果将一部微电影运用于汉语的视听教学课上,你对什么题材更感兴趣?

可见,对于题材,各种题材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偏好,各种题材均有一定的比例。这也是和不同个体的兴趣和性别有关。在对“爱情故事”感兴趣的23.7%的学生中,女生占了85%。而在对体育运动感性的10%中,男生占了9%。只有这两项中,男女性别差异个体明显。其他三项中,男女比例基本各占50%。由此可以看出,在题材的选择上,一般选择贴近日常生活,主题鲜明,注意情节生动有趣,并能开发学生思维对其能进行讨论的微电影。而对于纯粹的艺术片或政治气息很浓的影片应该避免。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性影片夜莺尽量避免,除非是为了专门介绍或者是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贴近生活的材料人物语言真实,并能够反应社会现象,同时让学生有可以思考的空间的微电影最能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影片中的语言要自然规范,所适用的词汇和句式也应是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让学习者融入语言情景进行学习。同时最好在影片中能体现一定文化内涵,巧妙的表现中国文化习俗和元素等等。

关于教学内容:如果将一部微电影运用于汉语的视听教学课上,你更希望从中学到什么?

可见,在教学内容上,接近一半的学生主要想通过微电影学习词汇,交际用语和文化习俗也占一部分,而汉字和语法的学习,则很少有学生想通过微电影这种形式学习。听和说是语言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微电影教学中,把握好这两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听为主,看为辅,看是为了听得更明白,而单纯的看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视听结合的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围绕帮助学生听懂并理解影片的内容。

四、课堂教学步骤和教学建议

由于影视欣赏教学的独特性,现在将其与听说课结合起来,用于听说教学,充分发挥它的独特优势。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制定合理有效地教学步骤,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下是将微电影用于听说课教学的一个范例步骤。

第一,介绍影片。教师在播放前,要对影片内容做一个简介,如题材的类型、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等。老师可以先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从中教师对学生也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和判断,有利于下面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可能会出现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等问题。或指出在观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观看影视作品的目的,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欣赏影视作品,认真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

第二,整片连贯放映。随后,播放影片时,将教学片从头放到尾,中间不作任何暂停,每堂课中也不宜暂停,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观看边寻找问题的答案。否则不利于信息输入的连贯性,也不利于学习者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这种方法主要是训练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可避免学生只注意电视画面,不注意片中角色言辞的现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每堂课可划分为不同的片段,每个片段有要传达的主题和传达的词汇、交际用语、文化风俗等目的,并且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单重点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多说多听,紧扣听说课这一课型进行训练。

第三,消音放映。在第一次基本讲解结束后,第二次放映,但将音量关闭,让学生只见画面,不听声音。播放完后让学生复述内容。在复述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与关键词的指示。允许不同的学生会复述出不同结果的故事,此时,教师不用受到原片段内容的拘束,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并积极鼓励。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应可以随机提问关于剧情涉及目的语言点的教学问题,在课上随机进行提问。这样可以考察除复述者以外学生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通过纠正错误答案来引导全体学习者正确的思维方向,也提高了学习者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这种方法可十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听说结合。

第四,配音与表演。通过以上两轮讲解和听写、排序和跟读的训练,确认学生对电影情节和人物台词充分理解后,选取其中一到两个场景对话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配音练习,前者是只听声音不看图像,通过输入考察学生听的能力;后者是看图像不听声音,通过输出考察学生说的能力。考察每段场景的时间为3-5分钟,场景中出现的角色为2-4位。这种训练的课堂效果较好,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角色模仿时带入感强烈,可以通过模仿角色行为更深刻的理解所说句子的含义。

第五,小组讨论。在通过多种课堂讲解和教学训练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与汉语水平,平均分成几个讨论小组,在小组中交流所学电影涵盖的各方面知识,教师及时评价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加以正确引导。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答案,再由每组组长回答出最后的整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这项训练能够锻炼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每个的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

以上只是一个范例步骤,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可以对重点情节进行多次重复放映讲解。在视听说课中,教学效果如何,关键看教师怎样利用影视材料、设备以及怎样控制课堂教学,并没有既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何庄.对外汉语教学中中文电影教学的影片选择和课程设置[J].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 孙炜炜 臧蕾.以英国喜剧电影为资源进行视听教学的探索性研究和设计[J].科技信息,2008(24)

[3] 田班超.看电影学汉语―海外汉语视听教学新探[J].电影译界,2010(23)

[4] 张丹丹.浅谈微电影与对外汉语教学[J].网络传媒,2013(2)

[5] 张晶涵.浅谈微电影在对外汉语影视教学中的运用[J].电影译界,2014(16)

[6] 张璐.视听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13(2)

[7] 朱晓佳.以影视片段为主教材的多媒体教材包的设计[J].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