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输赢对孩子并不重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下的选秀类或竞赛类节目中总少不了孩子的身影,这些孩子非同一般的技能,总令我赞叹不已。可每当他们面临晋级或是淘汰的判决时,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我紧张的并不是他们的去留,而是担心这些孩子是否能承受住淘汰的打击。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因为江苏卫视《非常大脑》节目中的一幕比赛场景让我一直难以忘怀。在中国与意大利两国“非常大脑”的竞技中,有一场是中国十二岁男孩李云龙对阵意大利十二岁男孩安德烈。李云龙因过分紧张,误以为自己将要输掉比赛,情绪突然失控,嚎啕大哭,瘫软在座位上站不起来。而那个意大利男孩,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表现得从容淡定。在李云龙痛哭的时候,他也随之落泪。主持人问他为什么哭,安德烈回答:“我看到他哭泣,我心里很难过。”当最后宣布是李云龙获胜时,他没有任何失意的表情,还给李云龙送上了大大的拥抱。
这一场景令我揪心。面对输赢,中意两国孩子的表现竟然如此不同。或许,李云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我们确实很少能在节目中看到我们的孩子像安德烈那样如此坦然地面对输赢。
我们的孩子赢得起,输不起,这显然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参加比赛就是冲着拿奖来的,而不是让孩子享受比赛的过程。在他们看来,获得名次、拿到奖项就能证明孩子的成功,手里就有了砝码。家长的功利心,不仅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也自然会给孩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
不仅是家长,我们的学校在这方面也需要反思。我曾多年担任上海市小学生获奖作文的审读工作,发现学生作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与输赢有关,要么是学习成绩争得第一,要么是运动会上夺得冠军,要么是才艺表演获得名次,成功了总是欣喜若狂,失败了则耿耿于怀,其中所透露出的“赢者为王败者寇”的倾向是很令人担忧的。而我却从未看到学校在这方面给予学生有关的引导。
记得在看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时,我发现最不淡定的是坐在后台的老师。每当自己的学生被某个字难住时,他们比谁都急,恨不得冲上场去告诉学生答案。为了获得好的名次,不少学校对参赛学生进行封闭式强化训练,让学生背字典、记生僻字、记专业名词,甚至是方言。学校走极端,让学生死记硬背,比赛的出题者也只得加大难度,所以场上比拼的基本上是平时用不上的冷僻字,完全违背了办这个节目的初衷。有一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参加比赛后,好像得了焦虑症,每天都在害怕被别人超越。”但愿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就这么一个学生。
(据《新民晚报》陈如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