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没抢日本人的饭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没抢日本人的饭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在日本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就业水平。这种“中国抢饭碗说”不仅在民间、舆论中流行,连严肃的学者也深信不疑。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日本劳动研究机构”的专家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日本目前的确面临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最新资料显示,2002年日本的社会失业率达5.5%,为日本过去30年来的最高点,甚至超过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石油危机”时的社会失业率水平。日本是一个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社会文化传统的国家。其特有的“官民协调体制”、“劳资协调体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的失业压力。因此5.5%的失业率对日本来说的确是一个较高的失业率水平。要知道在80年代末期,日本还是一个劳动力缺乏的国家。

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日本的失业率高涨是否是中国人,或者说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的。

相当多的日本人认为,日本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正在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其中相当多是转移到了中国。不仅如此,传统上日本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称为“下请制”的关系,中小企业自己没有开拓市场的能力,只能依靠承接大企业定单存活。大企业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其零配件的采购也就转移到了海外。由此造成了日本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和日本的失业率高涨。

日本的确存在着“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但把这种现象归咎于中国经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则是没道理的。这种说法其实是“中国”的日本版。

先说,中国的就业是否真的受惠于日本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1995年到200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中的就业总人数从9803万人下降为8083万人,减少1720万人,降幅为17.55%;其中同期国有制造业的就业总人数从3326万人下降为1194万人,减少2133万人,降幅为64.10%!而1995年到2001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从19093万人增长到了23940万人,增长4847万人,增幅为25.39%。显而易见,中国过去几年就业岗位的增长没有受惠于制造业。即或按照日本专家的资料,目前在华“日系”企业雇员不过58万人。这个数字只占中国过去6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1.20%,占目前中国城镇就业总人数的0.24%。要知道在1995年到2001年间,中国的载客汽车从1995年的418万辆增长到了2001年的994万辆,载货汽车从585万辆增长到765万辆。“日系”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过相当于中国出租车、货运汽车驾驶员就业岗位增加数的几十分之一。

再说,日本失业率的高涨是否是因为从中国买了太多的东西。在1995到2001年间,中国对日出口总额从284.67亿美元上升为449.58亿美元,升幅为57.93%;但与此同时,中国从日进口总额也从290.05亿美元上升为427.97亿美元,升幅为47.55%。就是说,中国也同样没有少从日本买东西。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只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商品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

最值得说的是,在华日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打算卖到哪里去。众所周知,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可以日本竞争力最强大的汽车产业为例。近年来,日本汽车企业大幅调整了对华投资的战略。最近一段时期来,中国汽车产业中发生的并购、扩张事件大多和日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有关。从本田与“广汽”的合作,到以丰田参与为背景的“一汽”收购“天汽”,到北京宣布要在2004年拥有15万辆“威驰”轿车生产能力,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清楚无误地是瞄准中国本土的汽车市场而来,而绝没打算在中国生产销往日本的汽车。2002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与销售均可预期增长30%以上。这是一个让全世界汽车生产厂家垂涎不已的一个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是1800万辆。专家估计,10年或者略长一点的时间内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一亿辆。这意味着中国未来10年平均每年得卖出1300万辆汽车。而目前全世界的汽车生产能力不过5400万辆。就是说,即或日本企业在华投资为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岗位,那这个就业岗位的增加也是以中国市场的急剧扩张为依托的,是中国自身的需求增量带来的。根本不存在中国制造业“抢谁的饭碗”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日本专家不好意思说的问题,那就是对第三国市场的竞争。这个问题其实真的不需多说。中国已经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在第三国市场上,我们共同公平地按“游戏规则”参与就是。WTO从没规定哪一国的市场只能是谁的“饭碗”。

最近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日中经贸关系研究报告”有个比较理性的说法。这个报告认为,日本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所致;日企投资中国实际上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有限。是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