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8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 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后, 69例痊愈, 10例有效, 1例无效;对照组患者经传统药物治疗后, 38例痊愈, 20例有效, 22例无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方法, 具有很好的疗效,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耳内镜;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034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该病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口服抗生素、皮质激素等, 但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均不太理想, 容易复发, 特别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 传统的药物治疗起不到作用。为了寻找更好的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本院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其中男100例, 女60例, 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6.43±2.12)岁, 病程4个月~3年;患者就诊时伴有明显的鼻塞、流鼻涕、张嘴呼吸等症状, 患者术前耳内镜检查发现鼓膜呈淡黄色和琥珀色, 鼓膜内陷, 有12例患者可见液平面。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8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特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 具体做法如下:口服青霉素或红霉素类抗生素, 连续服用7 d, 泼尼松片0.75 mg/kg, 每天早饭前服用, 连续服用7 d, 之后逐渐减少药量直至停药。也可以口服盐酸氯溴索片, 60 mg/次, 2次/d, 连续服用1周。对鼻塞患者给予1%麻黄素滴鼻液扩张咽鼓管咽口, 约1周后在进行药物治疗, 当鼓膜患情减轻后, 可加用波士球吹张, 1次/d, 5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 在鼓膜前下方纵向将鼓膜切开, 吸出鼓内积液, 采用地米塞松和蛋白酶混合液冲洗鼓室, 将直径为1.4 mm的硅胶中通气管置入, 达到引流的目的。术后护理时根据鼓室内积液细菌的培养结果, 辅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结果分为三个级别:痊愈, 患者听力恢复正常, 耳鸣耳闷症状消失, 鼓膜愈合良好, 纯音测听气导阈值下降20 dB以上;有效, 患者听力有所恢复, 耳鸣耳闷症状减轻, 但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纯音测听气导阈值下降10~20 dB;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缓解, 鼓室仍有积液, 纯音测听气导阈值下降小于10 dB。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有69例痊愈, 痊愈率为86.25%, 10例有效, 占总人数的12.50%, 1例无效, 占1.25%;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痊愈, 痊愈率为47.50%, 20例有效, 占25.00%, 22例无效, 占27.50%, 观察组患者先于对照组患者出院。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儿童患这种疾病的几率很高, 也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2]。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答案, 一般认为是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3]。对于较为严重的分泌性中耳炎或传统药物治疗不起作用时, 一般选择在显微镜下进行鼓膜切开置管术, 但由于视野较小, 不能看清鼓膜全貌, 操作不易达标, 因此手术时的难度较大, 只有熟练掌握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专业人员才能很好的完成。针对传统鼓膜置管术的缺陷,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能够较为完满的解决传统手术方法的不足在内镜系统的监视下, 能够快速选择鼓膜切口位置, 防止中耳结构受到损伤, 在最大限度吸尽积液, 加速患耳功能的恢复。

在实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时应在操作之前调好进镜的角度, 使鼓膜在显示器上所成的像是正位;当内镜进入中耳时, 避免与外耳道壁解除, 防止内镜受到污染或擦伤外耳道壁, 同时保持内镜镜面的清晰, 骨膜切开时动作要轻, 切勿损伤中耳。

综上所述, 耳内镜在术中能够越过外耳道狭窄和弯曲的部位, 操作简单, 视野广, 能够有效控制切口的大小, 创口较小, 治愈疗效高, 缓解患者的痛苦, 减轻了患者负担, 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当中, 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方法, 有良好的疗效,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建良,官树雄,冯锡坚, 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研究.临床医学, 2014, 34(1):10-11.

[2] 税磊.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10):1750-1751.

[3] 韦家锋.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5(9):1117-1118.

[收稿日期:201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