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尔夫音乐活动融入小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尔夫音乐活动融入小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尔夫音乐活动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以节奏为基础,集音乐与语言、动作、歌唱、舞蹈、演奏、戏剧等艺术形式为一体,进行综合教学。教学中注重感知、参与、体验、即兴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人的集体合作精神。我们小班的幼儿接触到奥尔夫音乐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对奥尔夫越来越喜欢,喜欢唱唱跳跳,喜欢参与表演,尤其是喜欢敲奏各种乐器,奥尔夫唤起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了对音乐的情感。当然,我们对幼儿音乐表现手段、感受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还应当渗透到其他活动中。

一、借助音乐稳定幼儿的情绪,唱唱跳跳中建起表演区的雏形

一切从孩子出发是奥尔夫音乐的首要原则,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对于刚刚离开家庭怀抱来到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情绪焦虑,不稳定,如果这个时候再带他们去上奥尔夫课显然是无法进行也是不现实的,但喜欢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能直接地影响人们,特别是影响儿童的感情,于是我们在教室里播放一些关于动物的歌曲,并配合肢体律动,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拉近了与幼儿的亲近感,也带动了他们身体里本身的表演潜能,为日后的表演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区域活动为奥尔夫提供了自主展示的舞台

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第二学期中,我们利用走廊的空间创设了奥尔夫音乐角。运用走廊尽头的一些废旧管道,进行巧妙构思,装饰并悬挂了各类乐器:木琴、双响筒、三角铁、刮胡、圆舞板等,取材于生活的各种瓶瓶罐罐高低排列变成了天然的打击乐,废旧的饼干盒制作架子鼓,沙球、沙蛋、响棒等有序摆放,自制的表演道具摆放在筐子里,孩子们随手可取。另一面墙面设置了可插入式节奏墙,将学过的节奏图谱投放进去,幼儿可以自由进行组合,在与墙面的互动中能收获很多课堂以外的东西。现在奥尔夫音乐区真正成了孩子们展示个性的舞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唱、跳、敲、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根据幼儿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投放在奥尔夫音乐区

1.节奏练习

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所以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幼儿接触的音乐常有2/4、3/4、4/4几种节拍,因此,在音乐区我选择了如“大象”“小青蛙”等不同节拍特点的歌曲,从听觉入手对孩子进行节奏训练,幼儿在一边感受音乐的同时一边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跟着敲敲打打,从起初的随意敲奏到慢慢变得整齐有节奏,幼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不同节奏的特点。插入式节奏墙成为孩子动手动脑的天地。如《哈巴狗》的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了有声音与无声音的节奏交替游戏,活动结束后,我投放了四张肉骨头的图片在区域里,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自由摆放图谱并模仿出不同节奏的小狗叫声,等他们掌握后再进

行迁移,投放小鱼、小虫等图谱让幼儿随意搭配,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难度。

2.乐器演奏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提倡“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因此,让孩子演奏简单的打击乐器,能让孩子把动作与音乐联系起来,给亲自参与音乐活动和自己去创作音乐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条件。在音乐区中,我们也尝试投放了一些自制乐器和奥尔夫打击乐器,首先是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怎样敲声音才会好听。然后,我让幼儿给乐曲配上伴奏,尝试进行简单的创编。如,在给《火车快飞》伴奏时,幼儿辨别了不同的乐器,最后选出最适合表现火车声音的乐器沙蛋和挂壶,随着音乐的节奏敲打。

四、奥尔夫音乐与多领域多区域的发散和融合。

奥尔夫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将音乐、文学、美术等相融合,带给幼儿唯美的艺术之旅,因此,我觉得不仅仅是音乐区,奥尔夫音乐的内容可以与多个区域相融合。以绘本《春之歌》为例,做如下尝试:(1)与语言区相融合: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创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童话故事,投放到“故事盒”,让幼儿操作指偶,讲述故事,并为律动的创编提供依托。(2)与美术区相融合:教师可提供春天森林的背景板,鼓励幼儿往上面进行添画各种春天的动植物。在手工区,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表演区用的道具等等。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而区域活动体现的正是自主的感知和体验,它也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这是奥尔夫音乐与区域活动的共同之处,所以将奥尔夫音乐与区域活动相融合,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曲雅丽.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一点启示[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