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学习障碍解决,提升问题导学品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学习障碍解决,提升问题导学品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问题导学设计普遍应用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但不少教师在问题设计中有几个突出的问题存在:一是课堂问题太多,学生应接不暇,穷于应付;二是问题太浅,问题的处理停留在一问一答之间,没有深度思考。要提高问题导学的质量,关键还在于合理选择与呈现问题。

【关 键 词】 问题导学;障碍点;提升思维;化学教学

“问题导学”作为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导学方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如何才能克服课堂中提出问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不必要的问题,提高“问题导学”的真正价值呢。

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品质,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要提出问题――学习障碍在哪里”“如何设计并提出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为什么要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的本质含义有助于寻求有效设计问题的策略。

问题是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由此可知,问题是用来克服障碍的情境。那么,障碍是什么?障碍是学生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还是方法,抑或两者都有?学生在克服障碍过程中需要得到怎样的帮助?这是不是就是我们设计问题的关键。

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具有不同的学习障碍。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学生的学习障碍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众多散乱知识的有序存储记忆;二是化学知识的理解分析思维策略应用;三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合理方法选择。针对以上学习障碍,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只能提出记忆要求,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过程采用讲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常常是给定素材供学生参考选择。其中,学生基本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也有非常狭窄的范围,学习障碍很难得到真正解决。

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从最近发展区到潜在发展区,需要老师搭建帮助学生跨越的支架,而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也同样需要老师搭建跨越障碍的支架。问题导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架搭建方法。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因疑惑而愤腓“怎么办”,激发兴趣并快速进入寻找解决思路的学习状态;在寻找中通过梳理已有知识,发现现有知识的不足,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保持继续学习的愤腓状,在获取新知后进行知识综合分析,最终形成解答方案,明确面对问题该“如何办”。在问题引领中,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寻找学习策略、形成思维方法,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如何设计并提出有效问题

提高课堂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尽量避免“就知识讲知识”式的教学现象,将知识学习放大到思维形成与应用层面上去思考和分析,减少一问一答式的简单问题,增加需要一定思维活动的促思问题,发挥问题导学的最大效益。

(一)寻找障碍点――针对障碍成因设计问题

障碍成因不同,解决障碍的策略就有不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障碍成因,分析在目前教学阶段可以解决的障碍,在本堂课中应该突破的障碍等,并将其确定为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主要切入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设计。

如在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每一章节内容都有记忆问题。不少学生都感觉学到后面就记不住、记混了、记错了,常常造成答题时的困扰,答错现象也十分普遍。针对化学知识记忆量较大的现象,有序存储是关键。如何才能做到有序存储呢?这就是很好的突破障碍的问题切入点。

(二)落实设问点――针对解决障碍的需求设计问题

任何一个障碍的解决效果,都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培养思维能力的根本在于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而不仅仅是大量知识的堆砌。学会学习的能力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基础上。所以,面对障碍,有效问题设计的关键点在于跳出知识局限,从思维方法层面上进行思考和设计。

1. 整体建构问题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需要学习和应用几种主要思维形式。如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本部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思维方式,学生需要或可以接受哪些思维方式,进行全面考虑,并就此选择设问点。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思维程序为:个别知识的学习记忆――寻找知识规律――构建网络化知识结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到的思维方法有观察、记忆、分析、联想、演绎、综合等。

[观察、联想

比较、归纳] [联想、比较、演绎、

抽象、分析、综合] [联想、

比较] [物质的

性质] [实物、图片

实验、视频] [分析

理由] [归纳

总结] [寻找

用途] [设问点] [看什么、

怎么看] [想什么、

怎么想] [做什么、

怎么做]

2. 局部呈现问题

将学生的学习障碍点转化为设问点,是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的重要一步。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里,不是所有障碍都可以在课内突破,因此,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主要的、可以解决的个别障碍点进行设问;另一方面,在确定需要突破的障碍点后,如何用恰当的角度、准确的语言进行问题表征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跳出知识局限,上升到思维层面的进行问题设计,使问题的呈现更清晰、更明确。

如在“金属的氧化物”新课教学中,如果只从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则问题可以表示为“氧化铝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什么氧化铝具有这样的性质?”“氧化铝具有哪些用途?”。而站在思维层面提出问题,则可以表征为“你如何获得氧化铝的性质?”“你如何寻找氧化铝具有该性质的原因?”“你能否将与氧化铝具有相似性质的物质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如何依据氧化铝的性质寻找合适的用途”等,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必然包含观察、联想、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综合等思维策略。这样的问题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学习能力,提升问题导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14.

[2]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5-37.

[3] 课程教材研究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4-31.

[4] 黄梅,李远蓉,宋乃庆. 化学教学策略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