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实验室在通信工程专业中的改革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实验室在通信工程专业中的改革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通信工程专业为视角,通过完善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建设探讨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最后对综合改革的创新点给予总结。

关键词: 通信工程;学生创新实验室;改革创新点

一 、完善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建设

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研究方向众多。为使实验室建设符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紧跟学科发展的方向,必须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应以电子与通信技术基础实验室建设为中心,以关键技术或自身技术优势扩展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科研带动综合实验的建设。

首先,应加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基础实验室包括:电子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 以及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通信技术已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而EDA技术、DSP技术是实现数字通信的主要开发手段。所以,在完成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后,应重点规划建设单片机、FPGA、DSP 以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该系列实验室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电子系统设计能力。

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堂中学到的通信知识,学生还可进一步设计、开发数字通信系统的功能模块;在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平台上,还可进行二次开发,对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该系列实验室还能服务于本科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电子系统设计能力。

通信专业涉及的研究领域方向众多,如移动通信、软件无线电、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现代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等。而实验室建设资金通常紧张,且实验学时也受到总学时的限制,所以,与以上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此时,应根据学校的专业规划方向与科研发展情况,分出轻重缓急,选定优先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通常可优先建设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室,而通信网络方向的实验设备往往非常昂贵,可等到学校资金非常充裕时,再进行建设。

最后,应注意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相关电子类专业若能通用的情况下,要防止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同时,应考虑教学与科研并重,统筹考虑教学用设备与科研用设备,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通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已具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与完善的实验条件。相关支撑专业全面,包括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互为支撑的强力专业链群。

二、综合改革的创新点

(一)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探索精品课程建设模式

为适应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及时修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注重发挥通信专业的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W方法。在课程建设中,以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为目标,努力做到各门核心课程都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形成优质教学资源,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理论教学中,注重通过教学内容的选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会运用Matlab、电子线路、单片机、FPGA、NS-2等实用技术与实用工具,对电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设计与实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二)制定以工程师素质培养为特征的“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产品和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经验,将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电子设备生产商、大型软件开发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工程型人才,形成新的“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包含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阶段。根据企业培训的实施效果,及时修订企业培养计划,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以工程师素质培养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多支点、多层次、系列化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完善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比例,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专业教学特色;开放科研实验室,建立大三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的规划,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最终形成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科技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设计为系列的、相互衔接、逐层递进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

(四)制定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学风建设方案

以教风促学风,探索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学风建设方案。重点突出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三支队伍的重要作用。为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学风建设中,特别突出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重要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从而引导本专业学风更加健康向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