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茂双:让“希望之爱”永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子的名字既叫今天,又叫明天,我们应该让他们的今天活得快乐自信,让他们的明天活得堂堂正正。”
[编者按]2008年5月4日,在“纪念89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贵州青年群英会”上,2006年、2007年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获得者、25岁的独山县城关二小一级教师罗茂双代表参会的希望工程代表发言,她朴实无华的心声感动了济济一堂的人们。作为一位在希望工程的爱心沃土里成长起来并反哺希望工程的青年,她的讲话,向人们讲述了一位胸怀感恩之心的有为青年反哺家乡的赤诚故事。
我出生在独山县基长镇一个普通的家庭,曾经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但是,我是幸运的,在面临辍学的关头,中国青基会实施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来到了我的身边。我感谢希望工程,我幸运地得到了石家庄炼油厂董德成师傅的结对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在爱心滋润下的我,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充斥着我的整个初中生活。初中毕业那年,成绩还算好的我在报考志愿上坚定地填报了唯一的志愿――师范。
2000年,结束了三年师范学习生活的我,毅然作出了回到我的母校――狮山希望小学当一名老师的选择。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报答母校和好心人的夙愿。
在工作的这些年,我一直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并且兼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我们虽然是农村学校,可是我不想让孩子们再重复我从前的生活,我要努力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孩子发展的教学路子。
都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只有当过老师的人才会理解其中的艰辛。当教师实在太累了,尤其是当一名农村教师就更累了。因为想象与现实总是相差很远。说真的,我刚开始毕业去上课的时候,就非常不适应。不适应学生的课堂沉默,不适应学生的木讷,不适应学生的一问三不知,不适应学生带到教室里的一股股刺鼻的汗味……太多太多的不适应曾一度让在师范时雄心勃勃的我想打退堂鼓。可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而让我坚持下来的恰恰是那些我当初认为没有教养没有灵性而又木讷的孩子们。因为,就在我去上课的第一年的教师节,我教的那个班的孩子们早早地就把一束束美丽的野花放在了我的窗台上。看到窗台上铺满野花的那一瞬间,我的心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当时我想,8年前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成就了今天的我,而今天孩子们那纯朴的爱心又再一次成就了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把我自己奉献给孩子们呢?从那以后,我就一心扑在了学生的身上。
每年开学,对从各村汇集而来的学生,我都要先把他们每个人的情况摸清楚,哪个孩子父母去打工了,哪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哪个孩子家庭困难……等等,我都熟记于心。每天晚上临睡前,我总要亲自去学生宿舍察看;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我就给他们买学习用品……
我想,我没有丰富的物质帮助学生,但我有知识送给学生,我不但要教学生快乐地学习书中的科学知识,还要教他们学会自信,教他们学会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了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花草都在育人”,我大胆建议学校领导投入资金改善校园环境,使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根据每个学期的不同情况,我适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少先队活动――“我是地球小主人”、“我是文明小使者”、“祖国在我心中”、“爱与我同行”等。我还带领少先队员建立了“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记者站”、“绿化地球育苗园”、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我们的红领巾广播站做得有声有色:小记者采写校内的新人、新事,由我批改后交给红领巾广播站播报,对好人好事给予表扬,对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给予批评。“红领巾读报台”、“卫生监督岗”、“班级积分栏”同样凝聚人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校师生的努力下,我们狮山的孩子都非常讲文明、懂礼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我非常明白,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仅凭三年师范所学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利用节假日参加了大专课程进修,完成了大专全部课程考试。还自费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辅导员》、《中国少年文摘》等刊物,我还喜欢买每期的《爱人》、《读者》,喜欢看青歌赛,喜欢听余秋雨的点评,喜欢听易中天品三国,喜欢写博客……这些,既丰富了我的学识,也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教学和少先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青年。因为年轻,我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因为年轻,我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自身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因为年轻,我有更充沛的激情和勇气投入到希望工程这项光辉的事业中去。
胸怀感恩之心的我要让“希望之爱”在轮回中永续,用爱,用责任,用青春、用生命,为狮山的孩子们铺筑了一条“希望之路”!
编后:在这个由“发言”引出来的故事中,谦虚的罗茂双老师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老实交待”,比如,她“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国家想六百年”的理念;她为家乡群众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农科教”相结合的办学路子;她和同事们创办“花灯艺术班”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掀起的“学花灯,爱家乡”热潮;她培养了四十多名科技带头人、二十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罗茂双有一句座右铭:“孩子的名字既叫今天,又叫明天,我们应该让他们的今天活得快乐自信,让他们的明天活得堂堂正正。”这,正是她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