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之陶瓷文化座谈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座有着辉煌陶瓷史的城市,曾經是“天下窑器之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本次陶瓷文化座谈会我们来到景德镇,亲身感受这座瓷都之城,与设计师们一起探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当代陶瓷与室内空间的关系以及景德镇陶瓷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历史上的家具也好、瓷器也好,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它是属于哪个年代的。但是到我们这个年代以后,反而有些凌乱和模糊,缺少当代的特点。
陈慧中:景德镇有着两千多年的制瓷文化及技艺的深厚积淀,我们今天来到景德镇,一路上看到大街小巷有很多不同规模的陶瓷商店和商场,还有众多陶瓷厂及陶瓷学校。我们想知道,作为生活在这里的设计师,你们对景德镇以及这里的陶瓷文化有着怎样的认知或理解。
石佳宜:人们是从一杯、一碟、一碗中认识景德镇的,我们經常讲三大美学,一是生活美学,二是陈列美学(陶瓷陈列的艺术),三是空间美学(陶瓷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景德镇人对工艺可以说非常了解,而在美学这块也不是说没有,而是从集体层面来说还是缺少创意、缺乏更多的思考。因为景德镇很肥沃(陶瓷生意好做),就像一片庄稼地,大部分人是把陶瓷当庄稼,把陶瓷当饭吃,这么多年来是这样的一种状况。上次我看了本书,作者说其实我们现在的设计不能说是“原创”,而是叫做“发现”更合适。因为“原创”是本身没有的。现在的很多设计都来源于传统,只是你“发现”和“改良”而已。现在很多国外设计用的也是中国的传统元素,他们用发现的眼光进行改良之后,反而看起来更有中国味儿。
陈慧中:其实早在唐代,中国的陶瓷便經由丝绸之路传到波斯、欧洲以及其他世界各地国家,同时也令世界通过陶瓷认识了中国。在古代历史上,曾經一度出现英国、德国、奥地利及其他欧洲国家狂热仿造中国瓷器以及纹样艺术图案的局面。历史发展到现在,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在陶瓷设计领域受到认可,那么如今国内外的陶瓷设计有何不同之处呢?
石佳宜:对于国外设计来说,陶瓷只是一个元素而已,他们的设计呈现出的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而景德镇陶瓷都是很物品化的状态,离生活很远。我们的设计要么很严谨,要么很奇异,而事实上生活情趣也很重要。我感觉生活中几种人,一种人是活着,一种人是在生活,另一种是享受生活,比较高级的是玩味生活。中国的教育就是教会人如何生存,忽略了人如何生活。很多人有知识,但只是知道知识而已,只“知”,“识”就差一点,“思”基本没有。你个人才华横溢有什么意义?那是你个人的事,你对社会没有什么帮助,这种才华横溢就没有意义。你设计,你为谁设计,你为谁做陶瓷,你创作的意义在哪里?是为空间服务,还是为生活服务,总要有些思考。
王天: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經常会带客户去采购家具,过程中发现令人满意的中式家具很少,而欧式家具有很多。所以我就想我们身在中国,为什么连个合适的中式家具都选不到呢?前些年我们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照搬国外的生活模式,本土的文化一直缺失。而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渐渐觉得中国的文化才是“大家”。这次讨论的话题是关于陶瓷文化的,陶瓷文化也是典型中式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前对陶瓷的印象就是“仿古”,古色古香,却与现代审美不符。我看到一些既具有中式味道、又与当代审美结合的陶瓷,就非常好。
邹威:我是景德镇本地人,也在景德镇做设计。陶瓷在我们景德镇人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首先我们景德镇人是因为陶瓷而活着,也是为陶瓷而活着。如今时展很快,年轻一辈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比较多,但我们还是要学习并传承传统,同时也要具备国际视野。不仅让中国人了解,更应该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我们要让他们看到中国深厚的底蕴,看到中国也时尚。因为如果当代艺术没有具备国际视野,那么终将会被别人所忽略、淡漠。
陈继耀:时代性很重要,景德镇的大部分陶瓷都在做传承,却缺少时代性。历史上的家具也好、瓷器也好,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它是属于哪个年代的。但是到我们这个年代以后,反而有些凌乱和模糊,缺少当代的特点。现在很多人崇拜所谓的国外的生活理念,失去了我们中国本身的一些东西。像刚才提到的,开玩笑地讲很多所谓的艺术家其实只是一个匠人的概念,为了生存、为了吃饭去做艺术。中国人更注重情感关系,过分地改变传统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觉得很怪异。所以如何传承传统,并符合当代的审美,我觉得这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室内设计来讲,一些设计师的作品中更多元化地融入陶瓷文化及其他中国文化,并且得到认可,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如果真正地把景德镇陶瓷推向全世界市场的话,到那个时候我相信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胡笑天:十年前,我在景德镇的一个陶瓷研究所工作,这个机构专门做陶瓷鉴赏。当时来自各地的很多富人用麻袋扛瓶子过来请老师做鉴定,我发现他们一麻袋或者几麻袋的扛过来,一个人最多能带一两件真品回去就非常不错了,其他的都是赝品。这是我记忆中一些关于陶瓷的零碎片断。陶瓷是中国的符号,世界认识中国也是从陶瓷开始。但我一直在想,传统在我们的设计当中就是一个元素,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我们设计师在方案中其实很难强调,或者逼迫我自己要在什么地方或者怎样推广中国文化,我感觉这是很难达到的。毕竟人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因时因地因人因项目,我感觉这很重要。所以我的概念是什么呢?对任何文化、任何艺术,我们遵循的就是循道而适合,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
陈慧中:适合这个空间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做这个专题的目的也是为了在当下的审美需求、生活方式和设计语境下,让大家清醒客观地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适合当代的设计,而不是一味地在设计中追求或生搬硬造地表现中国文化。
陈志山:我这两年做地产、会所项目比较多,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五星级酒店的摆件、器皿,很多都是以陶罐为主。但这些陶罐肯定大部分不是我们纯粹传统上的东西,是与当代艺术进行结合的。现在不管是HBA还是国外的大型设计团队,他们都很喜欢用到当代艺术的陶罐摆件作为經典的摆设。景德镇作为瓷都,更多地承担了陶瓷创作的重要历史责任,可能这种在时代背景下的创作会给中国带来更多可以向全世界推广的东西。
陈慧中:很多顶级酒店、高端会所等场所空间是很注重与艺术品进行结合的,我们观察到他们在选择艺术品的时候通常会从品牌、设计感、艺术感等几个方面考虑。对于景德镇来说,除了“景德镇”这三个字的金字招牌,是否还有更多个人或产品品牌得到国内或国际市场认可呢?
李朝晖: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文化积淀,那么江西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我觉得江西的设计师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不光推广江西的文化,还要让全国范围内对陶瓷感兴趣并有想法的人一起思考如何传承陶瓷文化。所以,第一,首先感谢《现代装饰》杂志关注陶瓷文化,给我们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一个对外发声的机会;第二,通过谈陶瓷文化希望对我们江西的设计有所推动。第三,我希望我们江西的设计行业在全国真正能够有一席之地,当然这一席之地不是别人给的,是靠我们自己努力争取到的。这是我的感想。
陈慧中:正如刚刚所说,最能代表江西的就是陶瓷文化。我观察到一个现象,虽然江西的陶瓷文化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对于江西本土的设计师来说,对陶瓷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处于哪一个阶段?当然关于陶瓷的工艺、制作等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是陶瓷艺人所擅长的领域。那么作为设计师来讲,是否考虑过如何将之与室内空间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果你的设计中需要用到陶瓷方面的艺术品,你会怎么样进行选择?
石佳宜:陶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然有更多的可能性。现在我们谈论陶瓷經常是围绕陈列、应用等方面,而陶瓷更多地可以思考与建筑、空间的关系。陶瓷对于空间来说是一种元素,但你在选择各种元素的时候可以用这个,也可以用那个。就像一个人一样,你对空间的贡献有多少,这个元素的贡献大,为空间溢彩,那就非用不可;如果可有可无,就可以忽略掉。如果能通过创意,赋予陶瓷更多的可能性,那就更有意义。比如之前在深圳有个把瓷器竖向罗列的创意,大概有一两米高,成为一种雕塑的概念,而把这些瓷器分散开以后,又是一个一个普通的器皿。不过如果要发现更多的可能性的话,要跟下游,包括景德镇做陶瓷的这块要有互动,你要提供一些灵感和线索,否则他们很难有更多的发现和应用。
胡笑天:前些年我参与了一个关于景德镇陶瓷发展的讨论,谈到了艺术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两个字——市场。实际上有两个方面制约了我们景德镇的发展,一方面我们把这里定位成是艺术品市场,因为它名贵,从造价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多消费障碍,从传播、接受度等方面来说,受众面都太窄,似乎必须是有钱人消费的。所以如果想在设计领域里面应用的话是受到一定制约的;第二,既然是市场行为,说白了就是商业运作模式的问题。这牵涉到景德镇需要有领头企业面对全国做一些市场化的运作,商业模式非常重要。如果真正地把景德镇陶瓷推向全世界市场的话,到那个时候我相信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我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
陈慧中:这正是我一直想抛出的话题,景德镇是作为世界公认的瓷都,事实上如今的发展遭遇了很大的瓶颈。在市场化激烈竞争下,潮州的日用陶瓷、佛山的建筑陶瓷等发展势头良好,那么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地位是否受到一定威胁呢?有没有可能探索出一种适合的商业模式,进行市场化推广,真正得到认同,我觉得这是现在存在的问题。
胡笑天:景德镇与其说卖瓷器,不如说卖人(名气),在景德镇为什么形成不了品牌?因为人才是重要的,他是艺术家、大师,这个人从出名到死去,属于他的这个阶段就过去了,接下来要培养下一代大师,重新开始市场运作。所以品牌的延续性往往受到局限,这个方面也是制约景德镇的—个极大的问题。
石佳宜:在所有的瓷都里,景德镇的魅力是最大的。我想起一个词很适合景德镇,景德镇是陶瓷的“湿地”,我们常说要保护湿地,因为景德镇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做创作,是创作的天堂。但是你要从运作企业的角度来说,景德镇在这方面就相当缺乏,因为这个地方太肥沃,大师们都只顾做作品去了。
“窑为谁烧”,你为什么要做陶瓷,你天天烧窑烧什么,你要烧给谁?就像室内设计一样,你为谁而设计?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李朝辉:刚开始主持人问我们大家对景德镇陶瓷是否熟悉,这句话让我很有感想,而这其实是景德镇最大的问题。为什么是最大的问题呢,南昌与景德镇仅仅200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是我们却对景德镇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比如现在有一些像石老师这样的设计师,是我们經朋友介绍才发现的,来了这个展厅之后才了解到原来有很多融合了时代特点的陶瓷,是我们一直在寻求而未得的。所以我觉得景德镇对外传播的信息太片面,大家只知道景德镇生产碗、盘子、碟子这类普通生活用品,再者是盛产很多大师的瓶子、罐子,能卖到几十万、几百万。大家对景德镇的认识是从门缝里面看到的一点点。
石佳宜:我提出一个观点“窑为谁烧”,你为什么要做陶瓷,你天天烧窑烧什么,你要烧给谁?就像室内设计一样,你为谁而设计?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邹威:我现在的很多作品里面經常会使用陶瓷的元素,对我来说它有可塑性。比如我们这个项目因为造价的原因,用不起大师的顶级艺术品,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呢,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会根据空间的特点和需求画出图纸进行定做。我相信这会更适合空间的气质,我觉得设计师一定要赋予我们所做的工艺、家具以独特性,否则我们如何去创造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环境。
田鸿喜:在景德镇谈这个话题我觉得真的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认为“成也景德,败也景德”,为什么呢?景德年间,景德镇的瓷器受到皇帝赞誉,赐年号景德给景德镇。景德镇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从生活出发,凭借碗盘杯碟走向世界,甚至征服了世界。但是景德镇这些年的一些經营模式也好、销售模式也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景德镇的发展。现在从国际范围来讲,国外一些品牌知名度很高,得到认可,那么景德镇有品牌吗?除了“景德镇”本身是品牌以外,它没有自己旗下的个人品牌或者商品品牌。过去有句话叫做“中国其他窑口衰败之时就是景德镇的兴旺之日”?
石佳宜:是的,当时景德镇把中国其他几大窑口全部打败了。
田鸿喜:实际上到了现代商品經济社会,最明显的是潮州日用陶瓷发展起来了,佛山的建筑陶瓷,包括唐山还有湖南的一些陶瓷起来以后,景德镇就感觉到地位受到了动摇。为什么会把“瓷都”称号能不能保住这个问题拿到台面上来谈呢?这就说明我们确实受到了威胁。我有一次到潮州去,他们就讲景德镇的老大哥来了。我说我们也是来学习的,因为你们的經济发展很快。他们后来讲,你们是大艺术,我们是大經济。就是说你有名气,但是你的經济总量、出口总量都不如我。当然了,从景德镇千千万万从事陶瓷艺术的人来说,他们都很热爱景德镇,热爱江西,都想把景德镇推出去走向世界,包括我们做教师的,也想培养更多的人才。只是景德镇目前的舆论导向还是重艺术,轻设计。其实不光是设计师和經营者,包括政府层面也应该考虑“窑为谁烧”,这样才能扭转景德镇目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