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画名家手卷作品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画名家手卷作品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卷”通常也称“长卷”或“图卷”,是中国书画的一种表现式样,它的特点是在较长的卷面上进行书写或描绘,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历代名画中以手卷形式为大家熟知的作品有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在装裱上,手卷外有“包首”,前有“引首”,中有“画心”即作品,紧连其两边的是空白处,称为“隔水”(“前隔水”和“后隔水”),后有“拖尾”,“包首”之上贴有“题签”。当然,这是经典的装裱形式,当今画家主要在“画心”上着力,用长幅的形式抒写情怀。这次举办“中国画名家手卷作品展”,主事者的目的就是通过展览的方式,引起画界与社会大众对手卷这种形式的关注,以赋予它新的生活气息和新的审美感觉。因此,通过参展的这些手卷作品,我们大致也能观察到当代中国画界的创作动向。

风格、流派的多样性是当今中国画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20世纪经受了风风雨雨的中国画,在保护传统和拓展创新的争论中获得了锻炼和向前推进的动力。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潮,使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保护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渊源的中国画,面对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必然有自己的多种回应方式,概括说来是在维护传统中寻找创新途径和在运用引进外来营养、以西补中的方法。应该说这两者不是相互对立和水火不相容的,它们都在面向现实、面向自然的大趋势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中国画的新格局。毋容置疑,当今中国画坛仍有以强调以笔墨为中心的复归传统派,也有主张融合西法来丰富中国画表现语言的另一派,在后一派中,还有引进西画古典造型与借鉴现代语言的不同主张。这些不同观念的争论与不同艺术实践的探索,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和增加了当代中国画的容量。当然,评价一个时代艺术标准的不是它的包容度,而是它的艺术水平和质量,但是艺术的包容度也很重要,这是衡量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我们社会的改革开放和民主化的进程,我们的中国画艺术不可能如此观念多元、风格多样,形式如此绚丽多姿。

参展手卷作品的题材有现实和古代人物画,有山水和花鸟;艺术手法有写意、工笔和兼工兼写。在参展的作者中,有的受过中西融合的教育,有的是从临摹传统走向中国画创作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作者却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力求在作品中运用笔墨语言的黑白、虚实、浓淡、轻重等对立因素的辩证统一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中和”精神,这是中国画特有的魅力,也是中国画的民族特色。而这种民族特色在每位艺术家那里通过个性的发挥,使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

对于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和个性风格一般没有疑义,而涉及到中国画是否具有时代性这一点,有人产生了疑问。最近有人撰文对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说法表示质疑,认为绘画创作没有时代性。

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文艺创作必然带有它产生时代的特征,刻有时代的烙印,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以笔墨为主要表现语言的中国画是否有其特殊性呢?

中国画也是主要用笔墨语言反映人们心灵世界的一种艺术。人的思想感情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割不断的联系,又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这就是说,人的观念、思想、感情、爱好和趣味是人性的一部分,有不变的一面,也有悄悄变化的一面。同样,反映人性和人的观念、思想、感情、爱好和趣味的艺术,包括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是如此。艺术的变与不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这也是有数千年传统的绘画生生不息的原因。“笔墨当随时代”出自石涛之口并不是偶然的,作为追求强烈个性风格的艺术家,他不满保守的、陈陈相因的画风,才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然,他的这一理念也是中国传统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贯主张。我想今天有人对绘画要有时代性提出疑问,可能出自对上个世纪50~60年代在这个口号下一些艺术家过分强调了绘画创作与政治的关系,过分注重了绘画作品的表现题材,而忽略了绘画本体,忽视了艺术语言应该具有的文化意义;过分强调了中国画反映客观面貌变化的重要性,轻视了继承传统语言的重要性。如山水画,不能只从它是否描绘了山河的所谓新面貌来衡量和评价它的水平,而主要应从作品艺术语言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来判断。因为中国画的所谓新,题材固然是一方面,但题材往往是时代的表象,并不能体现真正的时代精神。评价作品有无时代性或是否深刻反映时代特性的,应该是作品所传达的时代气象与感觉,包括蕴藏在形式美感中的韵律与节奏。看来,绘画无时代性这个论题是难以成立的。当然,我们也不应把笔墨与时代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

回过头来看“中国画名家手卷作品展”,我们高兴地看到,作者们努力在丰富的笔墨语言中,突破题材的限制,传达新的气象,表现新的感觉,这是很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