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首先对相关理论与概念进行分析界定,这是研究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问题的基础性工作。论文通过系统阐述产业集聚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然后对产业集聚、产业集中和产业集群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比较和关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的概念和内容,划分旅游业集聚类型。同时,又根据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内涵,比较分析了旅游业集聚与旅游产业集群、非旅游业与旅游业集聚、旅游流集聚与旅游业集聚、旅游业集聚与旅游业增长、旅游业集聚与区域旅游合作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旅游业集聚;旅游产业集群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导致旅游要素、资源和分工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并日益集聚于个性化明显和旅游市场优势健全的地区。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地区旅游结构趋同、旅游景点竞争力低,各旅游区之间低水平重复建设、游客与信息不畅通以及盲目竞争等问题十分严重。这客观要求各地旅游业必须加速旅游要素资源的整合与集聚进程,以不断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从而在优势区位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业集聚体系。同时,随着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力量,目前旅游业集聚理论和区位布局理论的不成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各地出现区域旅游业集聚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科学把握其集聚趋势、集聚模式等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和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性总结。而且,也有助于对我国各地旅游业集聚现象进行规范和发展。

一、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现象与背景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集聚化发展的诸多特征:首先,旅游产业化扩张日渐加速,与传统相关产业日益融合,旅游市场细分化日趋深入,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其次,世界旅游产业发展出现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倾向,促进旅游投资逐渐向纵深发展;另外,世界旅游产业在日益成熟的基础上,产业内部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势头日趋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从而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旅游业自身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且也要求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和谐共生,这正是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要求。

(一)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集聚现象

空间集聚是旅游业的基本特性。无论从国际视野,还是从国内发展来看,旅游业都具有鲜明的空间集聚。空间集聚已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这种空间集聚在空间上表现为一种中心地理结构,形成轴式、圈层、链式等若干向心的形式。一方面,旅游需求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分析报告,1970年全球出游者的70.5%来源于欧洲,23%来源于美洲,3.6%来源于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1980年全球出游者的65.6%来源于欧洲,21.6%来源于美洲,8.2%来源于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1990年全球出游者的62.1%来源于欧洲,20.6%来源于美洲,12.3%来源于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2001年全球出游者的57%来源于欧洲,17%来源于美洲,17%来源于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旅游需求的空间集聚与旅游者对距离的敏感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我国上海、成都、西安和长春等城市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本城居民的出游空间80%集中在距离城市500公里的范围内;而来本城的非本城居民的出游范围则主要分布在距城市250公

里范围内\[1\]。旅游需求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随距离而衰减的规律。另一方面,旅游供给也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旅游供给的空间集聚,与旅游资源、要素分布的空间集聚密切相关。我国目前的486家AAAA级景点,就有18%、5%和5%分别集中在苏浙沪地区、北京和广东①。这种空间集聚在旅游投资和产业布局上同样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沪苏浙三星级以上宾馆就占全国总数的21%。

(二)区域旅游业集聚现象的表现

随着世界旅游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旅游产业集聚现象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现象正不断在各地旅游发展的实践当中涌现,其范围从传统的旅游业三大领域(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扩展到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以旅游企业为基础,社会其他各类企业为补充的产业集聚。实践表明,度假区、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集中的各类旅游区,虽然在旅游企业结构、数量、规模上可能因地而异,但多数均集中分布在旅游服务区或被称为旅游接待区的小区域范围内。在一些旅游功能突出的大城市,分布有以旅游或休闲为中心职能的游憩型商业街区,并集聚旅游吸引物、购物、饮食、娱乐、宾馆等设施,如珠海九州城、深圳华侨城、南京夫子庙和上海城煌庙等。而在一般地区性的中小城市,也普遍存在旅游饭店业集中区、旅行社业集中区、旅游购物一条街,这表明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旅游企业也存在指向性地理集中的特征。旅游产品是由多种旅游资源、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设施以及多项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组合而成,并在游客旅游过程中不间断地提供。这种特点使得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制约、互动的内在结构关系。从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结模式看,不同类旅游企业集中虽然无法严格地界定其上下游关系,但明显存在互补型或协作型功能关联,而同类旅游企业在空间集中,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着竞争型或协作型功能关联。从我国各地发展实际来看,旅游产业普遍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尤其是在大中城市高级游憩商业区以及吸引力强的度假区、风景区等地产生。

(三)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背景

首先,区域旅游合作,不断促进区域旅游业集聚与发展。区域旅游的竞争力,既来源于竞争,也来源于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经济发展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是地域分工和相互依存的必然要求,是产业扩张和规模经济跨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旅游业集聚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互补性、旅游活动的空间连续性以及区域文化内涵的相对一致性,是影响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因素。因而,区域旅游合作既可以是产品的合作(旅游景点、旅游线路等),也可以是客源市场的合作(共同开拓、联合促销等),还可以是资本等要素的合作、经营管理的合作,甚至品牌形象和制度安排的合作。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有效地打破市场割据和地方保护主义,避免景点(特别是主题公园)的近距离重复建设,实现旅游基础设施的跨地区共享和资金、信息等要素的跨地区流动\[2\]。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旅游产品多样化与旅游线路网络化,有利于各地在旅游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取长补短,形成区域合力,发挥要素集聚的空间整体优势,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区域旅游业集聚,是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集聚在增强合作的同时也不断增强竞争,这种竞争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其结果不是一种零和博奕,而是一种正和博弈,旅游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产业集聚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实施提供利益保障。旅游区的联动开发,可以形成旅游区的集聚,压缩内部竞争、提升外部竞争,凭借区域整体的力量在竞争中获取优势,集聚对区域核心竞争力有促进作用,但并非只要有集聚就会产生竞争优势,各组之间交流与合作形成区域内互动的网络关系是影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二、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概念及内涵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是以旅游产业链或价值链作为纽带,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多种旅游业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的空间形态和组合特征以及一定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效应的旅游区的动态过程。

(一)旅游集中、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产业集群

区域旅游业集聚的形成,是空间上不断集中的趋向和过程,先有旅游集中,后有旅游集聚,并逐渐形成旅游集群。旅游集中是指景点资源等产品的根植性集中分布或中心化过程。在旅游地域内,以旅游景点资源为基础,以旅游要素行业为支撑,以旅游企业主

体或某旅游行业为龙头,相关联的企业或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链,共同为旅游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旅游景点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产业居于集聚的中心。在旅游资源产业聚集着饭店、旅行社、娱乐设施等相关六要素行业或服务性产业,服务于顾客群体,是旅游者在空间聚集的必要条件。

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非任何产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空间集群。旅游产业集聚往往只是强调旅游产业内部各相关行业的集聚,而没有涉及到相关支持性、配套性和服务性产业的集聚行为。旅游产业集群则意味着不仅包含旅游资源的开发产业、旅游要素产业等直接为旅游者提品和服务的行业、部门,还包括服务性产业形成的支持性、配套性、延伸性产业,如银行保险、邮电、通讯、海关、公安、建筑、房地产、媒体、园林、环保、专业化设备制造、教育培训等行业和部门。而且,旅游业集群还往往与区域内的农业、食品、文化,体育以及机械制造等其他产业群相联系,形成更为广泛复杂的网络化联系。

(二)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动态均衡

首先,集聚与扩散是相对的。空间扩散是指经济流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扩散过程,是空间主要动力和形式之一\[3\]。一般地,在适应性系统内相互联系都是通过流态的集聚与扩散形式联系起来的。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也总是处于集聚力与扩散力的影响之中\[4\]。因此,旅游业发展在空间结构演变上存在的集聚和扩散两种趋势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集聚中意味着扩散,扩散中又含有集聚。从宏观上看,当旅游要素向少数点集聚时,而从微观上看,则是这些要素资源围绕着旅游增长中心向扩散的过程。集聚和扩散在不同层次上交错进行,推动着区域旅游业发展。区域集中到一定程度之所以会产生分散,是在人口集中、要素资源集聚和旅游区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尤其是大的旅游区,当游客流、旅游要素密度和旅游环境问题超越一定的容量后,会形成“门槛”,区域空间内主要景点吸引力下降、游客感知和体验效益也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时候,远离中心旅游点的中小区域和边缘地区稳步增长,即要素资源和客流的向外分散过程现象,最终在集聚与扩散之间达到均衡稳定状态。

同时,旅游业集聚与扩散在空间上,是不断拓展的,表现为区位空间概念时空概念一体化概念(黄山附近景点向扩散,更大范围看是向中心集聚)的演化。因此,实际上,旅游集聚与扩散是相辅相成的,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以某个核心旅游景点或先入者为标志,各类相关旅游要素向它的集聚,实际上是以它为点,向的扩散过程,而从大的区域范围来看,是不断集中和集聚形成的过程。

其次,集聚概念的空间拓展不仅仅是建立在现实世界里,也在虚拟空间里得到进一步拓展。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实空间的集聚虚拟空间的集聚提供了可能和广大的市场空间。

(三)区域旅游业集聚相关概念辨析

1.旅游流集聚与旅游产业集聚的关系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使游客在旅游系统内形成集聚与扩散,同时与旅游系统不断地进行资金、物质和信息的集聚与扩散的现象称为旅游流。旅游流包括旅游客流、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旅游流的集聚与扩散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双向不均衡性、综合系统性等特点。旅游流集散是指旅游流通过旅游通道在客源地与目的地、目的地与扩散目的地、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集聚与扩散的运动现象\[5\]。在旅游系统内,旅游流也是通过集聚与扩散形式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因而旅游流集聚与扩散是旅游业空间最基本形式。旅游流集聚扩散过程所带来的信息交换是促进区域旅游相关要素进一步集聚或扩散的重要因素,并会因此影响到旅游流信息再传递及交流。因此,与旅游流的集聚扩散过程相比,区域旅游业集聚强调的是旅游产业体系的集聚现象和过程,是在旅游流集聚扩散基础上,通过相关要素集聚扩散行为及其空间变动而产生的产业系统的空间集聚过程。

2.区域旅游业集聚与区域旅游合作的联系

区域旅游合作通常是跨区域的空间尺度上的行为,而旅游业集聚则是目的地层面的概念。区域旅游合作不仅仅发生在宏观层面,同时在微观尺度上,旅游目的地的企业通过结网、信息扩散和专业技巧传输来促进创新,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也是旅游合作。这种层面的合作是旅游集聚中行为主体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的必然趋势受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作用,合作区域在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

的过程中,旅游系统各要素不断进行整合和创新,旅游经济不断壮大,旅游市场不断成熟,空间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将推动周围的区域加入合作关系,实现合作模式的更新,在新的区域空间上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因此,在区域旅游合作中,通过各种类型的集聚,逐渐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的空间发展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是基础,而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则比较成熟,特别是核心边缘模式与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有明显的发展序列关系。在空间集聚的同时,由于中心引力和辐射力的增强,不断向周围辐射形成更大空间范围的合作功能,2004年安徽正式加入长三角旅游合作,形成长三角3+10合作模式,在新的空间区域进行整合。目前,我国旅游合作比较发达的两个区域是珠三角和长三角,从整体上看,其旅游资源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区域旅游业集聚将更加优化,在此基础上将形成全局性的旅游互动和旅游竞争力。

3.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与产业集中的关系

旅游要素资源集中与集聚现象,主要是从自然客观存在及空间迁移变动出发的。而旅游行业的产业集中现象,是随时变化着的,并且受区域旅游集聚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集中度是衡量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主要标志,产业集中度越低,大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越弱,行业竞争程序越高。当前,我国旅游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内企业数量过多,过度供给现象严重。旅行社一向被认为处于整个旅游产业的龙头地位,但是其处于“小散弱差”的状况,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各企业规模相差不大。旅游景点低水平重复建设,也造成各地区盲目开发、竞相模仿、产品单一性表现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更低,缺乏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竞争优势明显的横向多元化或纵向一体化的旅游龙头企业。目前国内最大的国旅、中旅、中青旅三家旅行社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0%。可见我国旅行社行业属典型的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而世界旅行社发展趋势是大的旅行社在行业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目前英国旅行社业已形成航空2000、航空旅行社及托马斯三个旅行社经营商垄断80%市场份额的局面\[6\]。在集聚旅游区内,由于初期产业集中度低,旅游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最大化发挥,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对较低。但随着旅游及相关产业在区域空间上的集中以及区域市场优势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旅游要素资源向竞争力较强的龙头旅游企业集中的趋势将日益明显,从而将有利于旅游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4.区域旅游业集聚与旅游业增长的联系

我们认识到,单纯的规模增长并不一定就能形成旅游业集聚,而集聚则必然造成企业(或产业)规模的扩大。当前,旅游集聚对旅游业增长的作用很少引起注意或重视,而这一问题往往却是决定地区比较利益,进而决定一个企业或一批企业的区域定位及其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同一旅游产业的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产生的外部性,有利于旅游产业所有企业的发展。这种外部性发生于企业之外,而作用于企业所属的产业之内。同时,集中也能强化同一旅游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外在作用被称为MAR型外部性\[7\]。因此,旅游产业在一个区域的集中,能强化那些具有共同的目标并具有相似的能力的个人或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提高地区的生产率,推动旅游经济增长。一般来说,产业集聚研究的基础是同产业(或行业)的企业在某个地区的集中,也就是产业专门化,然而实际上,旅游业集聚对旅游业增长的促进,往往造成多种产业的并存,而不是同类产业的集中,因此是产业多样化。多样化效应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活动的异质性,也就是说,地区多样化可以通过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多样化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除旅游产业和旅游业集聚外,还存在众多相关或不相关产业,旅游业集聚在促进旅游业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引起相关产业的集聚进程和规模扩张,因而使得区域多样化产业之间互相关联互相促进。

注释:

①据中国旅游网(/9-bgfd/fd.asp)相关数据计算。后文中若无特殊说明,有关数据均依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统计数字、《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0-2005)和《浙江旅游概览》(2002-2005)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2).117-127.

[2]王雷亭等.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综述\[J\].泰山学院学报.2003.25(5):92-96.

[3]陆玉麒.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0-51.

[4]顾朝林.集聚与扩散\[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19.

[5]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以南京、苏州和徐州国内旅游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赵红.我国旅游产业过度竞争状况的成因解析与对策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28-31.

[7]CécileBatisse.专门化、多样化和中国地区工业产业增长的关系\[J\].世界经济文汇.2002.4.49-62.

作者简介:

聂献忠(1972~),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