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景德镇古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景德镇古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几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原本受到大众青睐的青花、粉彩、新彩瓷器似乎让消费者的审美一度出现疲劳,而多年来以“工艺繁冗复杂”饱受诟病的古彩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重新绽放光芒,熠熠夺目,其中,关于古彩艺术的研究与探索成为当前陶瓷艺术界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梳理景德镇古彩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古彩在陶瓷艺术发展史中的演进及重要节点,并采用辩证法论述景德镇古彩艺术的创新

关键词:景德镇;古彩;陶瓷艺术;发展;创新;途径

1 前言

古彩作为景德镇陶瓷的优秀传统技艺之一,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在一次展会上,著名陶艺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国桢这样讲道:“景德镇不能没有古彩。”可见,古彩艺术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陶瓷文化、陶瓷现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多年来,景德镇古彩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它的成长、发展期,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喜爱。在现代陶瓷艺术界,古彩是被公认为与书法、京剧、中医、武术齐名的“国粹”,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

2 古彩艺术概述

古彩,又名硬彩,是从康熙五彩发展演变而来的釉上彩装饰艺术,它具有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的特征,故称硬彩。从古彩艺术的视觉感受来讲,古彩的艺术风格上表现出以下特征:古彩具有极强的点线面结构特征――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如线描方面,古彩线描刚劲雄健,“铁画银钩,力能抗鼎”厚重而富有力度。古彩色彩正如张志安教授早在1956年那副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古彩班拟写的绝妙对联那样“美在大红大绿,妙于古色古香”,古彩的色彩具有强烈对比的视觉效果,本质地来讲,古彩是对矾红这种颜料的精妙应用,红色在中国民俗里象征喜庆、吉祥,红得到位,绿得深沉,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民族味;[1]形象加工变化,花鸟鱼虫富有装饰味,人物富有年画味,树石富有园林味;画面均衡圆满,常用满地、通景、开光等构图形式,边角、地皮、斗方,讲厚重,画面讲究满,这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敬业精神的最佳表现。

品味古彩艺术,就是解读陶瓷艺术中的人文情怀与文化涵养。从古彩内在艺术魅力与文化品位来看,古彩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与民族情结,其一,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作为吉祥瑞气题材在古彩装饰艺术中多有应用,祥瑞题材一直是传统古彩的主旋律,也是古彩赖以生存的灵魂和永恒主题,契合了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善美的精神诉求;引用彩头、融入典故――彩头如富贵高寿、富贵万年、修身求寿等,典故如忠孝节义、道德才志;缘物寄情、借物寓意――如春牡(富贵)、夏荷(和合、廉洁)、秋菊(知足)、冬梅(是福),顺着春夏秋冬读,“富贵和合,知足是福”,如果春秋、冬夏读就是“富贵知足,廉洁是福”;[2]似与不似、意象造型――古彩艺术的表现题材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正呼应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主观世界的意象加工,让造化与心源融合,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这种加工就包括抽象、简化、提炼、概括,让现实生活中形象成为艺术中的审美对象,成为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造型。

3 景德镇古彩艺术的发展历程

古彩的发展成熟在清朝康熙,这一时期,陶瓷艺术的主场在江西景德镇,它与康熙五彩有着前世今生的“姻缘”――古彩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对色彩、技法方面有着明显的改进和开拓。五彩是创烧于明宣德年间,在已烧成的素白釉器物上,用多种彩料描绘图案纹样,再入炉二次烧成的瓷器品种。到了明代嘉靖、万历期间有一种官窑彩瓷,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在嘉靖、万历年间,五彩瓷盛极一时,色彩纯正,绚烂夺目,在陶瓷“百花园”中,以红浓绿艳令人瞩目。

康熙时期是清朝开启康乾盛世的重要节点,康熙帝是一位文治武功的皇帝,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改进了许多艺术瓷器的新品种,五彩就是其中之一,在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生产出现新的高潮,除了常用的红、绿、黄、褐、紫以外,还有釉下蓝彩盒黑彩,这对形成古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五彩的配彩主要和粉彩工艺接近,两者基本原料相同,熔剂和配彩方法没有太大的差别。硅酸盐科学工作者指出,五彩和粉彩都属SiO2―K2O――PbO系统的彩料,不同的是粉彩彩料品种更多,在绘瓷用彩时需要调和含砷的玻璃白作为使色彩更趋柔和、出现粉润效果的乳浊剂。

景德镇陶瓷艺术装饰在康熙时期能取得如此成就,这与当时社会条件是分不开的,从顺治君临全国实行统治以来,到康熙中期,大约经历六十年左右的治理,把晚明以来政治动荡、经济凋蔽、景德镇制瓷手工业颓败的中国变成一个国运昌盛、经济繁荣的封建朝代,景德镇制瓷手工业初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工艺不断创新。制瓷工艺越来越讲究文化底蕴,生活中对瓷器的需求和兴趣也越来越讲究艺术情趣。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西方的绘画技巧、欣赏要求等新因素启发了景德镇制瓷工匠去改进、完善装饰技法,古彩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得到发展的空间并收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康熙古彩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变化与创新,出现了颜色釉、裂纹釉、铁骨泥做底色的古彩。这些用釉地、泥地制成的古彩,是新工艺、新技术的体现,让人耳目一新,别开生面,这不仅为古彩艺术审美提供了新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为艺术家运用新材质、新工艺提供有益借鉴,为形成新的装饰技法提供新的思路。

始于成化、发展于正德、嘉靖、万历的大明古彩,到了康熙时期,就完全进化成了别具一格的釉上五彩装饰――古彩。自康熙时期以来,古彩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喜爱,在家居日用瓷和艺术收藏瓷方面都受到欢迎,也受到海外收藏家的青睐,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古彩瓷远销欧洲各国,成为他们镶嵌、装饰桌子、椅子、天花板、窗户的艺术陈设用瓷。由于古彩有着广阔的装饰空间,得到当时皇家的喜爱,如法国路易王朝将中国的古彩瓷视作如同玛瑙、珍珠、金银一样贵重,成为国际外交的重要礼品。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依然珍藏了中国的古彩瓷,并视作珍宝。[3]

4 景德镇古彩艺术的创新途径

第一,注重古彩艺术的文化品位提升。任何一门艺术形式脱离了文化就很难有顽强的生命力,古彩作品凸显视觉审美冲击的同时还强调作品内在的文化品位,这具体表现为具有民俗性、历史性、文学性和地域性。民俗性,就是作品充分体现出民俗风情,如古彩题材选择大多是花鸟、人物题材,这些题材继承了缘物寄情、借物寓意、强调彩头的取材方法;历史性则强调题材的史学价值,如《三顾茅庐》是穿插了三国历史的典故以史为脉,以贤为典,强调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表现对人才的尊重以及人才在历史形成中的作用,这就能提升到“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中;文学性,陶瓷与文学历来就有许多“联姻”的佳话,在古彩装饰中注重名著、注重题句,多用篆书隶书,凸显古朴的风格;美学性,古彩艺术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强化艺术审美,古彩装饰中注重美学形式,注意点、线、面搭配,如人物衣纹的聚与散、疏与密、长与短、弧与直,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是提升古彩装饰美学性的重要举措。

第二,加强对新生代陶瓷文化的教育渗透。“艺术需从娃娃抓起”,在著名古彩艺术家方复看来,古彩作为传统陶瓷装饰技法,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它繁复的工艺让许多陶瓷艺术工作者望而却步,或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选择其他艺术形式,这是都传统古老工艺的无形伤害,也是陶瓷文明史上让人心疼的事实。安徽的黄梅戏搬进了小学课堂,国学在小学课本中得到体现……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有效传承,有传承才有发展。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画古彩,重工精细古彩就更少。陶瓷传统文化技艺得不到很好传承,那样下去,四大陶瓷传统艺术,青花、古彩、粉彩和雕塑,就少了一根支柱。

第三,博采众长,从其它艺术门类中吸收养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许多陶瓷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人们的审美已经在跟随时代的步伐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再墨守陈规,一味地照抄照搬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古彩作为一种传统陶瓷装饰技法,要想创新也确属不易。在古彩瓷画的研究、创作中,朱乐耕以研究传统陶瓷工艺和民间艺术为起点,吸收现代外来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造型手法,致力于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陶瓷艺术作品。朱乐耕老师的努力为古彩装饰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在古彩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传统古彩吸收了版画的线描形式,借鉴了年画大红大绿的色彩对比形式着色;现代古彩瓷画不仅吸收了版画、年画的表现形式,还采用了剪纸、画面、西方油画风格以及现代图案的表现手法,不再局限于五彩,既有红绿彩的对比装饰,也有不少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绚丽多彩的古彩作品,画面新颖生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5 结语

古彩在陶瓷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写就了明清彩瓷中光辉灿灿的一页,犹如一捧美丽的浪花,绚烂夺目。有美学家预言,在时间的变迁里,伴随人们审美标准的不断变化,这一朵朵浪花终将拍打在沙滩上。因此,古彩艺术需要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不断加以创新,从提升古彩艺术的文化品位、对新生代陶瓷文化的教育渗透、博采众长融合其它艺术的养分这几方面去延续古彩精彩的“艺术生命”。

参考文献

[1] 宁钢,刘芳.论康熙古彩的写意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03.

[2] 子墨.古彩新姿 破茧化蝶――蓝国华及其金奖作品[J].陶瓷研究,2007,01.

[3] 曾春生.笔底盛开的古彩艺术之花―《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一书浅识[J].中国陶瓷,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