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父亲越来越健忘(外1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父亲越来越健忘(外1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亲七十多岁了,身体渐不如以前,也越来越健忘。父亲年轻时就爱唠叨,从吃饭穿衣到上学上班,每件事都要管、都要唠叨。小时候,我们姐弟几个最怕父亲开口说话,但他明知我们听不进去还要唠叨,后来我们就把父亲的叮咛当做耳边风,他也没法。得了健忘症以后,父亲就更加唠叨了,因为他自己说过的话很快就忘记了。

有一回我在单位玩游戏被领导发现,扣了月度奖金,回家跟妻子说起这事时,被父亲听见了,他说:“都这么大了怎么还玩游戏,要好好工作。”我敷衍似的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说:“小孩子爱玩游戏,你这么大了怎么也玩?可不要耽误了工作。”晚上正准备熄灯休息,父亲又进来说:“我跟你说件事,以后上班不要跟人玩游戏了,别惹领导生气。”我哭笑不得,解释说:“爸,不是小孩子玩的那种游戏,是我自己玩电脑游戏。”父亲说:“我不管什么游戏,以后不许玩了。”我只好说:“知道了,以后不玩了。”如果我不这样答应,怕是第二天耳根都不得清净,他指不定什么时候想起来又要说起。

父亲性格随和、待人宽厚,因此一生交了不少朋友。可几经搬迁,亲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为联系方便,我帮父亲弄了一个通讯薄,上面都是他以前的同事和朋友的联系方式。有了这本通讯薄,父亲想他们的时候就可以打打电话,得以了解彼此的近况。

但是,父亲常常拿东忘西。这天,父亲拿着这本通讯薄又开始打电话了。他照着通讯薄拨出了一组号码,过了好一会儿,老友才接听。父亲拿过听筒,问老友找谁,老友大概也有些糊涂了,想了一会儿才说:“是你给我打的电话,请问你是谁?”父亲说:“我一直守在电话机旁边,电话响了我才接的,是你给我打的呀!”我恰好从书房出来,告诉父亲就是他自己给人家打的电话,父亲恍悟似的说:“哦,对不起啊,我忘了给谁打电话了,你等我查查!”父亲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到,急得只挠头皮,我笑说:“爸,你直接问对方叫什么名字不就行了吗?”父亲这才明白过来,可那边已经挂了。

周末,父亲要去超市买一台收音机。在超市门口,碰上我的几位老同学,我便跟他们聊了起来,我让父亲自己进去买。可一会儿工夫父亲就回来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忘记要买什么了,就回来问问你。”几位同学面面相觑,我告诉他们父亲记性不好,然后告诉父亲要买收音机,父亲转身往里进,我怕父亲出来找不到我,就说:“爸,我在超市对面的椅子上等你。”

同学离开后,眼看天就快黑了,父亲还没有出来。我赶紧打父亲的手机,却怎么也打不通,进去找了几圈也没有找到。我只好打家里的电话,竟是父亲接的,我说:“爸,你怎么自己回来了,我还在超市南门等你呢!”父亲说:“你在南门口等我啊,我是从北门出来的,没看见你就打车回家了。”

父亲的健忘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我们照顾得还算细心,父亲的晚年生活也舒心自在。去年我认识一位老中医,八十多岁了依然精神矍铄,他养生的秘诀之一就是每天一小杯药酒。我于是想起父亲的酒。刚来城里那几年,每年重阳节前夕父亲都会制作一小坛用、枸杞和蜂蜜泡制的酒,从重阳节开始每天一小杯,差不多能喝个把月。这些年父亲年迈,再加上大家对节日都很淡漠,父亲也不泡制酒了。

我询问老中医酒是否具有保健效果,老先生告诉我,有养肝明目、散风清热的效果,而蜂蜜和枸杞有补肺益肾、清心健脑之功,非常适合老年人饮用。于是回去后我悄悄制作了一坛酒。重阳节那天上午,我带父亲到公园玩了半天,妻子则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我将那坛酒从书房里抱出来,掀开盖子,父亲闻了闻,惊讶地说:“这是酒,是你泡制的吗?”我说:“是啊,我听说酒可以保健养生,就炮制了一坛,你以后慢慢喝。”

父亲喝了两杯,感觉浑身清爽,眼睛也好像润泽了许多。酒少了白酒的燥烈,多了几许的清雅。我又给父亲倒了一杯,正准备给自己倒时,父亲说:“你就别再喝了。”我笑说:“没事啊,就让我陪你多喝两杯。”第三杯喝完后,父亲却说什么也不让我喝了,我不解,父亲说:“你不是肝脏不好吗?医生说你不能多饮酒,每顿最多不能超过一两,刚才三小杯正好一两,你不能再喝了。”

我十年前得过乙肝,后来医生说不要多喝酒,实在想喝每顿也不能超过一两白酒。可这都是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都忘记了,健忘的父亲如何记得?父亲说:“你真以为我老糊涂了?我啊,该忘记的忘了,不该忘的我记得清楚咧!”

我倒酒的手停在空中。

唐代诗人白居易花甲之年回首平生,写了一首题为《偶作寄朗之》的诗,后两句是“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父亲已然古稀之年,老友的声音早已听不出来,什么都忘记了,却不忘儿子的健康。凝视白发如霜的父亲,我两行热泪悄然滑落。

秋天的怀念

在我近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有一位老人让我深深难忘,他就是我班学生小燕的爷爷。

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椭圆形的大利杨叶子铺了一地。我正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抬起头,一位六十岁左右的敦厚老人,微笑着、很拘谨地向我走来。我让他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交谈中得知,他是我班学生小燕的爷爷。让我没想到的是,整洁漂亮的小燕竟是一个父亡母改嫁的苦孩子。

老人是来给孙女补交学费的。他说:“邻居都劝我别让女娃上了,可孩子争气啊,她弟弟也像她一样学习好。”老人将目光移向窗外,语气沉重起来:“女娃说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外出打工,挣钱供她弟弟上学。”

一年后的一天,秋风秋雨在校园肆虐。我正在教室里上课,感觉门外好像有一个人。拉开门,一位老人憨笑着站在那里,头发被雨水打湿了,裤脚上也沾满泥巴,我觉得很面熟,忽然想起他就是小燕的爷爷。

老人神秘兮兮地将我领到楼梯的拐角处,一只手抖抖索索地从怀里掏出几张百元的钞票,抽出一张硬塞给我,说是感谢一年来我对孙女的关照。我赶忙推辞,老人解释说,自孙女上初中后,自己就托人在城里找了一份看大门的工作。每月500元工资,除去吃喝还可余下200元,这些钱就是最近两个月攒下来的。老人执拗地要我收下,为不再僵持,我假装收下钱,放学后转交给小燕,并嘱咐了些要好好学习的话。

不知为什么,小燕的成绩并未如我所期待和预想的那样,她渐渐淡出优生的行列。我实在不忍将这个消息反馈给她在县城奔波劳碌的爷爷。中考成绩揭晓后,她的分数仅够一所农村高中的录取线。

我想,小燕肯定要外出打工了。因为在农村即便家境不错的人家,也很少愿意花钱让女孩子去上希望不大的农村高中的。

然而,小燕爷爷却费尽周折将孙女转到一所城关高中,一点怨言都没有。并把那年正该上初中的孙子也一并转到城关中学。有一回,我从一条新开发的街道经过,在挖下水道的工人中发现了老人。他擦擦额上的汗珠告诉我,老伴也在工地给食堂打杂,老两口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目前生活不成问题,可得多攒点钱留给孙子孙女将来上大学啊,趁现在能干就多干点,再过几年可能想干也]人要了。我突然之间眼眶湿湿的。因为还有事,就匆匆告辞离去。

又是天高云淡的秋天。老人孙女孙子都已经大学毕业了吧?不知老人是否已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