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外拓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外拓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我们先看一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外拓展

例一:一位教师执教《愚公移山》,距下课还有十来分钟时,出了一道拓展题:愚公移山难度太大,留给子孙负担重,想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如果不挖山,你认为他还可以怎么做呢?学生奇思妙想,众说纷纭,有搬家的,挖隧道的,也有炸药炸的,买飞机的。教师都含笑点头,不置可否。

例二:一次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中,一位老师教《吆喝》一文。在对课文内容简单梳理后,教师让学生上台模仿日常听到的叫卖声。一时间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学生个个兴致勃勃,积极表演,课堂热闹非凡。

细思上面两道拓展题,它们存在这样一些不足之处:例一脱离了文本,教师失去了主导的职责;例二中萧乾的散文《吆喝》虽通俗易懂,但仅让学生学几声吆喝未免过于浅薄。更重要的应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品味恬淡而平实的语言风格,理解作者对老北京普通市民寻常而清贫的生活风情的怀念之情。

近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拓展延伸”,其理论依据应该源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两句话“:语文教学应由“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些理念的提出确实是对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松绑,但不少教师误解了拓展的含义,出现了种种误区。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呢?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材是课堂拓展的立足点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让教师指导学生用好这个例子,充分尊重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研读文本。只有充分走进文本之后才谈得上走出文本,而不是让教师淡化文本或无视文本的教学价值抛开文本。上面例二中的拓展,教师就剥夺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权力,使学生在所谓的生活体验中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

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需要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分析教材的语文学习价值所在进行重构。每篇文章看似都由字、词、句、段、篇组成,但总有些特性是这篇课文有的,在其他课文中没有的特性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插叙的往事与眼前事的交织衔接就是它的特性,也是全文的重点。《愚公移山》的重点应该是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学习愚公的精神,而不是为愚公另想移山大法。如上例中的拓展题非但没有深化学生对愚公精神的理解,反而削弱了这则寓言的意义。

二、教师是进行课堂拓展的设计师

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应该读懂教材、剖析教材,深刻解读教材。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进行取舍。找准重难点才能有效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拓展,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得以拓展。

教师应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拓展?拓展什么?怎么拓展?这其中融入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语文本体性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教育学理论,同时还要善于创新,开发出新颖而有价值的拓展题型。

课堂拓展应选好与文本相符的切入点,这个点可以是与文本内容题材主题相近或相反的,也可以是与文本的写作手法相似的。同样教《吆喝》,一位江南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江浙一带走街串巷的“栀子花白兰花”等富有江南韵味的吆喝后,让生活在南方的同学描写一个时间段中听到的吆喝声进行课堂五分钟小练笔。这个拓展既让学生领略了南北方的地域文化差异,又立足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平常生活中有意思的题材写作。

三、学生是实现课堂拓展的主体

课堂拓展的目的不是玩新花样娱乐学生,而是像王荣生博士所言:“利用生活化的场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掌握从文本中开发出来的知识。”这知识并非局限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各种文体的文章,从而具备初步阅读写作能力。

学情是拓展的起始点。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才可能设计出有效的拓展题。在面对语文水平较低的班级学生学《风筝》一文,课文针对学生普遍认知水平谈谈你与“我的弟弟”相似的经历。如果一味强求学生理解作者严肃的自我反省精神则要求过高。

学生的兴趣态度是拓展的方向。教师精心挖掘拓展点能引发学生兴趣,巩固知识,又能发展技能开发智力。教授《春酒》一文,教师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这篇文章要拍摄成电视散文,请你以导演的身份选取镜头,说说你准备怎样设计演员的动作和神情。这样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同时还能进行再创造。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立足文本,研读教材,充分考虑学情,运用教学智慧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外拓展。

参考文献:

毛晓芳.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