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玉篇》残卷中“”づc“K”二字蕴含的文化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玉篇》残卷中“”づc“K”二字蕴含的文化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篇》是我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书,是辞书史、文字学史、训诂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是继《说文》之后现存最早的字书。《玉篇》共542部,与《说文》相同的部首有529个,不同的有13个,现存本有22561个字。从时间上来说,《玉篇》比《说文》晚出现约四百年。从用途上说,《玉篇》在《说文》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反切,使字的读音更加清楚明了;引用了《说文》的解释;对例子也作出进一步解释;注意到了一词多义现象。《玉篇》相传为南朝梁大同九年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所作,《玉篇》卷首有野王自序和进《玉篇》启。顾野王在自序中指出:“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以备。”这说明他作《玉篇》的宗旨是要综合众书,辨别形体意义的异同,网罗训释,以成一家之言,换言之,顾野王对字的解释不限于本义,而是把一个字的多种意义罗列在一起。这样实际上已开后代字典的先河,《玉篇》在这方面有它的创造性。《玉篇》的创造性具体体现在网罗众多异体字、俗体字、冷僻字、奇字,导致字数大增。

“”与“K”二字都是以“”字部首,在《玉篇》残卷中,“”部位列第二百八十二部。《说文解字》载:车,舆轮之总名也。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凡车之属皆从车。《玉篇》残卷载:“车尔,之忍反。《考工记》:车C四尺。郑玄曰:C,c后横木也。《说文》:勿声也。《楚辞》中“结车而增伤”。王逸曰:“纡回也,车隐也,心中隐车而病也。又曰:出国门而车怀王。王逸曰:车,痛也。盖子车兄之车辟。刘熙:戾也。方言亦云。郭璞曰:谓相了戾也。江东呼为善,淮南激车之音。许叔重曰:车,转也。大玄经:车转其道。宋忠曰:车,展也。”其中,“C”本义是指车阑,即古代车箱前面和左右两面用木条构成的大方格围栏的通称。《楚辞九辩》:“倚结C兮长太息,涕潺源兮下沾轼”。车,之忍反,《考工记》将其定义为车后横木高四尺。《楚辞》中曾出现“结车而增伤”和“出国门而车怀王”,王逸将“车”释为,纡回、郁结、心情低落、痛苦等,将两句分别释为郁结心中心情更加低落、出国门时思君不在,心中痛苦不堪。刘熙和扬雄将“车”视为暴恶、罪过、乖张。按照江东的发音,“车”读作“善”,根据淮南的发音读作“激”。《说文解字》认为“车”是转的意思,二字可互训。宋忠也认为,车是展开、扩张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汉语的发展,“车”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车”俗字作“轸”。相对于“车”,“轸”是“流行于民间、日常使用的文字,更具有民间性、浅近性、时代性的特点。俗字的造字规则具有多样性,还有一些俗字靠记号字、半记号字和少量形声字依据其他规则生成。“车”的俗字变成“F”的原因就是类推,造字者创造新的俗字时,会受到之前产生的俗字影响。参照俗字a与对应正字A的形体关系,在为与正字A具有相同构件的正字B、正字C创造俗字时,沿用俗字a中所改变的部分。例如,正字“珍”、“诊”、“趁”、“轸”都是以“人彡”为声符的形声字,俗字都变成了半记号字,保留左边的形符,右边换成了“”“F”与“式”“较”“”的共同组成“舆”这一整体。“F”可以释为:析言,特指车厢底部后面的横木,与“”并称;析言,特指车厢底部两面之横木;浑言,泛指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舆”与“F”、“式”、“较”、“”之间构成整体与部分的二级层次关系,兼容点为类义素:车厢/部件。“舆”作为部分从属于上一层次的“车”这一整体,也作为整体包容下一层级的六个部分。“轸”,本意是指古代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也可以运用局部代整体的引申规律,从本义出发引申出“车”这个整体义项。例如,《国语晋语四》:“若资穷困,亡在长幼,还轸诸侯,谓穷困。”韦昭注:“还轸,犹回车。”“K”被顾野王释为:“蒲乌反,《考工记》:六尺有六寸之轮T崇三尺有三寸加车舆马四尺也。郑众曰:谓车伏菟也。”“K”、“颈”、“踵”、“当兔”等部分构成“b”。“K”释为:形如伏兔,勾连马车车厢底板与车轴之半规形部件,也称“兔”“伏兔”。三者可互训。“b”与“K”、“颈”、“踵”、“当兔”之间构成整体与部分的二级层次关系,相容点为类义素:辕/部件。“b”作为部分从属于上一层级的“车”这一整体,也作为整体包容下一层级的“K”、“颈”、“踵”、“当兔”四个部分。(作者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