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更好地“让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更好地“让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操作性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怎样“教”。这需要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教”与“学”的关系。

教,在西方教育史中理解成“引出”,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儿童在生活中碰到了困难,有了学习的需要,才有了教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我国一直以来有一种教育观认为“教”就是“上施下效”,因为有了教师教的要求,所以才有学生学的活动。我们在潜意识中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是教育客体,试想被动的“受教育者”怎能成为教育的主体呢?从教的角度来理解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看作是有良心的教师的恩赐,因而是不彻底的,有条件的,但从学的角度来理解教学,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是应有之义,是天赋之权。既然教学是基于学生的需要,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教”与“学”的关系理解为:“教”就是“让学”,“教”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

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其实学生与课文也存在着“学习者―社会文化”这一“主―客”体关系,学生自身尚缺乏直接面对教材的足够能力,教师的功能就是在两者之间“搭桥铺路”,并且有意识地将“搭桥铺路”的能力转化到学生身上,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当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时候,教师就是教学的中介,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我们就像学生使用的望远镜或者显微镜,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崭新的视野。教师对于教材的作用还在于使课文走近学生,浩瀚无垠的人类文化已经被选择、压缩到非常有限的语文教材中,这既有优越性也有缺陷所在,因为有选择就有丢失,有突出就有隐没,教师的作用是让课文不仅是以它本身的物理样态呈现给学生,也应该作为课程内容本身让学生去解构课文的意图、结构、本质,使之心理化。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孩子自己吃、自己洗、自己穿衣,比喂孩子吃、替孩子洗、替孩子穿衣更是乏味,更加困难,更需要耐心!前者是一个教育者的工作,而后者只是一个仆人的简单的呆板的工作。”表面看来,仆人的工作效率要高于教师的工作效率,因为仆人的工作都能顺利、迅速地完成,教师却面临多得多的麻烦和反复。如果教育是从“教”来判断目标是否实现,难免变成目中无人的“一锅煮”,难免出现教师以“牵”代“导”的仆人行为,“教”完了,任务也就完成了;如果以学来判断目标是否实现,教学必然不怕绕路,不怕反复,不怕失误,学会了,任务才算完成。

当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的困惑就在于:在理论上承认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一回事,是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又是一回事。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幸好,我们都已在路上!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