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博济桥怀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博济桥怀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夕阳西下,我又一次来到阳谷县城中心广场东南隅,一睹博济桥那布满沧桑的尊容。它如一头负重的老牛,静卧在夕阳的余晖里,默默地审视着这变化莫测的缤纷世界,这一卧就是400多年。

扶着那粗陋的桥栏杆,凭栏怀想,我的眼前幻化出大雨滂沱,一片,县城道路中断,民不聊生的明末时期。淫雨霏霏,道路阻绝,县城东门外至张秋古镇的道路梗塞不通。当时任知县的傅道重命义民董捐资修筑一架桥梁,连接东西交通,使张秋古镇与阳谷县城的交通畅通无阻。董临危受命,慷慨解囊,招募民工,全力修桥,终于于当年修成这一座博济桥!石桥在构造上别具特点,整体石砌,做工细致,手法精巧,造型美观;各部件之间,卯榫相接,严丝合缝,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虽历经400余年风雨剥蚀,但桥体仍坚固如初,并无陷落与断裂现象。

据旧县志“桥梁志”记载:“博济桥在东门外,其关厢之半,乃寿张抵东昌南北通衢,岁久洼下。每雨后注水,或至没顶,致令东西张秋之路梗塞不通,其关之居民隔若两泮然。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知县傅道重命义民董架石桥三空,旁设栏杆以翼之,勒其碣曰博济,改故道于东偏之高阜焉。”知县傅道重为民着想,急民所急,义民董慷慨捐资,主动招募民工修筑桥梁,二人的名字应当青史永存!

博济桥长8.3米,宽5.1米,为拱券式结构,由桥基、桥身两部分组成,以青石砌成。桥上有两排浮雕石栏,下有石砌拱券式桥洞3个。桥两侧均有浮雕石栏,四角各有一形态逼真的石虎,桥栏有望柱12根,顶端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望柱间以石栏板镶嵌,均雕塑有山水、人物及鸟兽图案,如“八仙过海”“寿星下棋”“柴王推车”“天马行空”“铁杵磨针”“农夫开山”等,取材广泛,雕工精细,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实为先人留下的一件桥类艺术珍品。

当看到“石牛拉石车”这幅图案时,我仿佛又穿越到了明末时代,看到了这位人人称颂的两袖清风的笪一顺:明万历年间,江西德兴县人笪一顺来阳谷任县丞。笪公为人忠厚,为官清正。他到阳谷上任时是自驭一牝牛而来。在任期间,牝牛生下一只牛犊。三年后,笪一顺任满离开阳谷,坚决要求将牛犊留在阳谷,他说:“小牛犊是在阳谷生的,吃着阳谷的草料长大的,是阳谷人的财产,我不能私自据为己有。”

清代所纂《阳谷县志》对此曾录诗一首,名为《石牛流芳》,专颂此事。其序曰:“邑有县丞笪公,居官清廉,莅任之时,唯一牝牛驾车而来,及解任日,牝生一犊,公谕令仆人留犊于邑,仍驾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济桥上,至今犹存。”诗云:“已驾车牛子母分,犊鸣悲切不堪闻,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这样,小牛犊留下了,笪一顺走了,而“车去留犊”的故事和他廉洁无私的精神却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修建博济桥时,人们将这一真人真事同“八仙过海”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一起刻在了桥的护栏上,表达了阳谷人民对笪公的无限崇敬之情。

现在,由于城市建设,博济桥所在位置已开辟为阳谷县中心广场,博济桥早已失去了作为桥梁的作用,但是阳谷县的人们却将它当做一件历史古迹保存了起来。

是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石桥,历经400多年的风雨,给人们创造了多少方便。如今,它仍然静静地卧在这儿,卧成了一座阳谷县人民心中的丰碑。这丰碑,记载着知县傅道重为民办实事的事迹,记载着义民董捐资修桥的义举,记载着知县笪一顺“车去留犊”的清正廉洁,更记载了勤劳善良、朴实感恩的阳谷县人民明辨是非、永记恩情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