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工科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走访本地和珠三角等地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从企业的角度了解工科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习 调研 数据分析 对策建议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实习和大部分基础技术课学习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环境、角色的全新变化,常有学生因为不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等因素而放弃,顶岗实习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为此,笔者学校申报了广东省2013年德育课题《职业学校工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与研究》。2014年的2月至7月间,课题组成员与学校就业办领导一起,走访本地和珠三角等地合作企业50多家,向企业的人力主管、车间主任等生产一线负责人发放《工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表(实习单位用)》,了解用人单位对中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从企业视角中探究顶岗实习的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努力探索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心理品质的教育管理办法,从而对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前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企业调研数据分析
由于笔者学校是以工科为主的中职学校,每年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达2000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涵盖大、中、小型,既有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也有管理规范、工作环境较好中小民营企业。因此本次的走访调研以工科学生实习的企业为主,根据回收的50多家企业的调查表和实地访谈的记录,归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行为、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和要求如下。
1.对中职工科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
企业对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是正面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稳定,敬岗爱业,服从企业岗位安排,稳定率达70%以上,出现了一批被企业看好的优秀实习生(部分企业会设置优秀实习生奖励);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思想不稳固,没有吃苦耐劳精神,耐挫力不高,擅自离岗或者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企业给出的总体评价中,对“职业道德和规范”中,评价为“一般”的比例占到了12%;在“听从岗位安排”的评价中,虽然没有“不能”,但“部分能”的比例也占了16%。后面选择的“敬业精神”要求比例达96%,说明企业更看重的是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2.对中职生工作能力方面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强,进入实习环节后能够迅速进入岗位开展工作,能完成工作安排,完成岗位工作质量效果较好,得到企业的认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中,“很好和较好”占到了94%,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评价为“很强和较强”都能占到80%,说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积极进取等素质表现得到企业的认可。但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为“很好”的占到68%,“一般”为12%,表明了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有较大的比例。
3.对中职生社会能力方面的评价
企业对大部分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都不高,如“团队精神”的评价“很强”仅占到58%,对“劳动纪律”方面的评价“能遵守”仅有80%,对能否主动向工人师傅请教学习方面的“学习态度”评价仅有75%。不少企业领导认为有些中职生个人主观意识较强、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缺乏个人长远规划,对待遇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当他们遇到如工作枯燥乏味、人际关系不好、生活习惯需要改变、被上级主管批评等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主动找同学、朋友倾诉困惑,甚至会冲动离职半途而废。在加工企业中的顶岗实习学生流失率高达10%~30%。学校必须要有针对地加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个人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适者生存。
4.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总体能力要求
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需要加强能力培养的前四项依次是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其次的是团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反映出企业注重的不只是学生的工作能力,更要求中职生具备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素质。
二、调研结论
通过对实习企业的走访,各企业对中职生的技术要求总体来说不是很高,关键要求其有敬业精神、遵纪守时、服从管理、勤于学习。企业对笔者学校输送的顶岗实习学生总体比较满意,希望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期望能输送更多优秀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至就业。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与学校和学生希望利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技能的需求不同。不少企业认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是工作生产,只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要求,缺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这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的工作心态不稳定,出现企业反映的中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责任心低、集体观念淡薄、心理承受力差等诸多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这些应归于适应问题。因此,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加强抗挫折能力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不单取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取决于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目前的中职学生基本上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的综合因素使他们的人生观、劳动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当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较为挑剔,存在迟到、早退、旷工甚至随意离职的现象。因此,要从学生入学需开始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渐向养成教育过渡,知行合一。例如把部分优秀企业的某些管理模式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规范中,如实施实训车间的“6S”管理制度、工作规范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环节都能感受到职业人的理念及操守,并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及活动引导,组织就业前心理辅导,形成C合的从学生思想到行为的改进和提升的长效机制。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适应能力
学校的温和教育模式与企业的严格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也造成了部分学生难适应企业的制度环境。因此学校不仅需在日常各项管理环节来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另外要发挥企业教学实习的锻炼作用,适时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工学交替,以便让学生能在企业工作第一线亲身体验未来实习就业企业的工作力度和强度,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区别,感受优秀职业人员的操行要求和成长路径,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
3.做好岗前教育工作
在顶岗实习前,学校需不断强化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通过不同的形式宣讲在实习现场发生的一些案例,让学生们对照自己的言行,去触动他们的感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以便及时发现并调整自身的不适,增强自身适应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同时针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文化的认知教育,要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做好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引导学生以健康积极心态投入顶岗实习中,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4.范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模式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期和适应期。如果学校监管到位,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予以引导和化解,那么很多问题是可以消泯于无形中的。因此,学校要建立“家、校、企的共建、共管、共育”机制,成立由家长、学校班主任或带队教师、实习主管领导组成的三重管理队伍,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共同完成实习期间学生的工作思想、职业素养等教育指导工作。首先学校有必要把顶岗管理制度详细告知家长,消除家长顾虑,遇到学生的教育问题时家长能与校企保持一致,使教育效能提高。其次是学校可利用职业学校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实习的政策,指派专业教师为驻厂教师,跟进学生管理;班主任利用原班级的QQ群、微信群等,及时疏导解决学生心理压力。其三是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如采用学校、企业、学生的过程评价;在实习结束时,对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的学生、指导老师进行表彰。这既体现了过程管理,又能通过表彰激励其他学生从优秀实习生的榜样中得到启发、教育,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争取岗位成才。
顶岗实习是中职生试探性接触现实社会的一种良好方式,对学生今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当前顶岗学生的工作状态和企业对实习生的专业素养要求,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切实做好职业素养指导工作,有利于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增强其岗位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