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题教学有效提问设计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摘 要 】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与实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谈谈笔者的认识。
【 关键词 】应用题 有效提问 情境 知识准备 问题系列
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仔细斟酌如何提问,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设计好的“圈套”中,并能将计就计,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故事情境或设计生活情境呈现应用题。
许多学生对应用题存在恐惧的心理,不会读题或缺乏耐心读题。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直接给出题目,多半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通过故事叙述或生活经验讨论的形式给出应用题,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思索故事的情节或是生活的细节,相当于学生在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反复读着题目,从而对题目了如指掌,促使学生放手一博,而不是落慌而逃。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产品配套问题时,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一位同学高中毕业后便到了广东打工,当了车间主任,老板非常赏识他,因为每次他都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他的车间总共有22名工人。有一天,接到生产一批螺钉和螺母的任务,他知道每位工人每天平均能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和两个螺母配套。他灵机一动,妥善地分配好了生产螺钉和螺母的人数,使得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刚好配套。他是怎么分配的呢?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尧有兴致,不再是眉头深锁,听而生畏。
再例如,在教学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时,对题目的呈现做了如下设计:服装换季甩卖的时间又到了,理财有道的人们都喜欢去捡个实惠。某商店为了清仓,两款不同的衣服都以每件60元卖出,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若你到该商店买了这两款衣服各一件,你觉得该商店的“甩卖”有没有唬人,你和商店谁赚到啦,还是谁都没赚?这样的设计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因为太贴近自己的生活了,很有必要去研究研究。于是学生很自然地就投入到了学习中去。
二、细化知识联系的提问设计,有效促成充分的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包括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所做的认识上的准备和相关知识上的准备,因而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之前必须对所联系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梳理时若只是笼统地提出问题,效果是不明显的。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在设计知识梳理的提问时,也应该环环相扣地进行。让学生随着精细的问题逐步达到知识强化和系统化,这样花费的时间会多些,但学生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便能自信满满地进行后继学习,得心应手的探求新知。
例如在教学以上举出的“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时,在给出应用题之后,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作探究的铺垫。
1、一件6元买入的商品定10元销售,但后来搞促销活动打9折售出。指出该买卖中的“标价(定价)”、“进价”、“售价”各是多少?
此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理解“标价(定价)”、“进价”、“售价”这几个概念。
2、该买卖中赚了多少元?请归纳出计算公式。
此问在于理解利润的概念和算法。利润=售价―进价
3、计算利润与进价的百分比,利用这个百分比能否算出进价162元的此商品以此活动方式销售所获的利润?
此问在于得出利润率的概念及利用利润率计算利润的公式。
×100%= ×100%=50%,
即6元的成本能获50%的利润,从而162元的成本应获得81元的利润,即162×50%。得公式:利润率= ×100%,利润=进价×利润率。对于此公式的理解许多学生会感到困惑,如果在做知识准备时只是单纯地提出公式,学生在探求新知时也只能生搬硬套公式,从而对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缺乏肯定的信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公式有了较深的理解,解起题来思路就清晰多了。
4、若已知利润率和利润如何求进价?
此问在于进行公式变形的推导,促进学生进一步加深这三个量间的联系的理解。
通过这一连串简单却具思考性的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充分掌握了销售问题中的有关概念和量以及各量间的关系,为探求新问题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呈现问题系列,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有些应用题具有较明显的结构特征和“程式化”的解题方法,教师可设计简明扼要的提纲式问题,以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及探索程序。同时,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有时可将提纲式问题一次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可将问题适当分层,逐层出现。我在教学中摸索了这样一个模式:“问题归类――找关键语句后定相等关系――明确问题――列数量――将数量与相等关系结合列方程”。根据这一模式,设计问题系列,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例如,前面以故事形式列举的产品配套问题的例子,在教学该例题时,设计以下系列问题:
1、此题的问题类型是什么?(产品配套问题)
2、问题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一个螺钉和两个螺母配套)列出相等关系。(螺钉:螺母=1:2即螺母=螺钉×2)
3、要求解的问题是什么?(产螺母和螺钉的人数各是多少?)
4、设未知数,完成下表
5、结合相等关系列方程。
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学生通过努力,问题就能豁然开朗,获得成功体验。
总之,在许多学生都感到困难的应用题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要能促使学生急于探索,勇于探索,乐于探索,成功探索,步步为赢,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优化课堂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