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邂逅马路山墩的记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邂逅马路山墩的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08年4月参与嘉峪关市文物田野调查,到2009年初因故离开,虽说常因未能善始善终而心有遗憾,但田野调查中那些走过的路、爬过的山、趟过的水,时时在脑海里萦绕,在时间的记忆里弥久愈新。每每忆起,情感波澜,耿耿于胸。忘不了烈日下蹒跚的脚步,更忘不了普查新城镇马路山墩时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个酷热的下午。在调查完梧桐墩后,我们在墩台下的一湾水草边小憩,啃着大饼,喝着开水,简单地用着午餐。此时正是正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无垠的戈壁荒原,聒噪的知了早已隐身在草窠中,无声无息。大地升腾、漂浮着氤氲的地气,如同波光潋滟的湖面,光怪陆离。有风吹过,没有丝毫凉意,有的仅是让人感到窒息的热浪。

三个多月的野外调查,早已让每个队员对酷热天气心存畏惧,只想一头扎进眼前这一湾湛蓝而清凉的湖水中游个痛快。我们抬头看着远处西南山尖上隐约可见的马路山墩,想到按计划复查完这个墩台后便可转入室内作业,大家都不想放弃。酷暑的盛夏,谁都不愿在第二天再次遭受同样的煎熬。

于是,大家互相鼓励着,继续朝着泥沟草湖西北缘的马路山墩进发。

吉普车在滚烫的戈壁土丘间绕行,打开车窗,热浪阵阵袭来,车内弥漫着令人绝望的干燥气息。车子在草湖北缘隆起的戈壁沙梁上行驶了约4公里后,高大起伏的山丘和布满红柳、梭梭、白刺、浮垅沙的干涸湖滩挡住了去路。

普查组长期固定的队员仅有四名,一人负责绘图,一人负责拍摄,一人负责文字描述,司机兼职测量和GPS打点,各有分工,谁都不可或缺,对文物点时代、定名、类型的认定更需要大家一起探讨解决。车停在土丘前面,看看马路山墩在土丘后不远的地方,大家只好收拾好各自的工具包和调查仪器,背上水壶,弃车徒步行进。

真是“望山跑死马,隔沟跑断腿”。从停车的地方遥望,马路山墩所在的山岗似乎不远,但走在太阳炙烤下烫脚的沙砾地上,才知道距离并不近。好不容易翻过车前的土丘,大家已是气喘嘘嘘,汗流浃背,可是前面的路更令人绝望。到处是陷脚的浮沙和需要绕行的红柳、梭梭、白刺、骆驼刺,前面还有几道需要翻越的沙垅和高大土丘。而从地势低凹处看到的墩台,反比先前感觉更遥远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于是,大家互相鼓励,强撑着继续前行,沙地上留下的深浅不一的曲折脚印在身后渐行渐远。

还未走到墩台所在的山岗下,四人的水壶已见底,水壶失去了功用,变成了累赘。一人提议,大家纷纷把水壶放置在了地上,以减轻负荷准备登攀山岗。水壶只好委屈地在沙窝里炙烤,静候我们归期的佳音。

马路山墩在望,四个人的头发、衣裤已如水浸,可是眼前的山岗却近似直立,陡峭且布满松散的沙砾石,几乎无路可走。我们手脚并用,一边互相搀扶、拉扯着登爬,一边相互加油、打气。

好不容易爬上了山岗,每个人都累得几近虚脱,口干舌燥,却没有一点水喝。

太阳炙热,山岗上不能久留,于是大家纷纷拿出测量工具,投入到对马路山墩的调查和信息采集工作中。虽然焦渴难耐,的皮肤几近爆皮,但大家干起活来却都全身贯注,一丝不苟。30分钟过去了,在完成了各自的调查任务后,大家才有片刻的间隙品读墩台的建筑形制和选址布局。

马路山墩全部用柳条和水沙石叠砌,顶部用沙土覆盖,整体呈一圆丘状,直径达20多米。站在马路山墩眺望,东边的梧桐墩、沙岗墩,西边的董家沟墩、野麻湾后墩、尖山墩,甚至更远的居中墩都清晰可见。大家这才幡然大悟,作为嘉峪关关城东北烽燧线上的守望和报警烽燧,马路山墩的选址无可挑剔,如果建造者当年没有走遍嘉峪关的山山水水勘察地形,就不会有如此独具慧眼的选址。

站在高高的墩台上眺望,嘉峪关新城草湖的风景旖旎动人,但大家实在焦渴难耐,还是早早离开了。返回时的路途更加艰难,但总算完成了调查任务,想到明天就可以转入室内作业,大家心里有稍许安慰。看着大家干裂的嘴唇和汗水湿透的衣衫,看到大家相互信任和没有抱怨的眼神,不安和感动在我心里泛滥开来。

是啊,披星戴月访先民之遗迹,披荆斩棘寻上祖之遗存,就是在寻访和保护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传承文明之光,酷暑、骄阳、戈壁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