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小数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点滴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小数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点滴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呢?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呢?我想,这需要把小学数学教学得内容和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教师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活情景,实施生活化教学,因为《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关键词】关于教学内容生活化体会

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无疑是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客课改,广大教师投入了满腔的热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根深蒂固,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答案,小学生过早的被老师按在了数学的运算堆里,整天搞题海战术,虽然拿到题目,可以进行解答,但不知道数学和生活有什么联系。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竟束手无策,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必然趋势。

古今中外,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古埃及的土地测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到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无不说明数学离不开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领域也扩大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起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重视的问题。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的小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

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

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

问:谁能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

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有6人,先来了2人,后来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通过若干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选这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然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必然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是素质教育中提出的要求。小学生是一群对未来生活充满幻想的儿童,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建设的主力军,如果过早让他们沉浸在题海战术中,对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是有害而无益。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源于数学知识内部。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孩子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发展从动作思维过度到形象思维,在过度到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有"透视"作用,和抽象思维互补、共振。因而,要加强数学的生活化,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数学。如在教学"分类"中,我创设了以下环节,给学生展示了苹果、铅笔、圆珠笔、篮球、橘子、梨子、直尺、橡皮、足球、乒乓球、排球、香蕉、小刀等图形,然后让学生按"水果"、"文具"、"球类"进行分类,找出各自的组员。有的学生拿苹果、橘子、香蕉;有的学生拿铅笔、直尺、小刀、圆珠笔;有的学生拿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新知识。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生活问题感兴趣,想了解生活,两者连起来,学生更喜欢学,愿意学。

创新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的"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以苏教版五上举三个例子。例1: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个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例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做一个长方体模型,通过亲手制作,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学生也胸有成竹。试想,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