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美语文 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美语文 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学习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感受最美语文的永久魅力!

关键词:语文;工具性;人文性;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82-01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也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文种类繁多,各民族常有自己的语文,本文中提到的语文单指汉语文。

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热"已经超越了语言版图,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可是,在我们的母语繁荣于异乡时,在故土却面临"无人关心无人问"的尴尬局面。语文学习"无用论"在中学蔓延,有的人认为在中学阶段学习语文唯一的作用就是应付高考。许多学生总有这样一个看法,觉得语文无非就是多认几个字,多学几个句子,记一点东西而已。所以,认识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入研究,没有必要学习那么多年,更没有必要大学也学习语文,钻研专业就可以了。究其根本,语文学习落寞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门课程冷和热的背后是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实力和政治氛围的影响。中国当前教育的"工具化"倾向导致教育被设计成了就业的工具,哪门课程"吃香"就重视哪门课程。社会普遍认为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都是考大学的前奏,而上大学是为就业打基础的,以前是奉行"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则是"外语,计算机,一个都不能少"。想想也是,如今的用人单位哪有看"语文等级证"的,似乎只要是个中国人,语文就一定能够过关。所以在许多中学生轻视语文学习的今天,不得不重提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要正确认识语文,就要先明确语文是什么。

"语文"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初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和文学家夏尊联名提出的。它是在"国文"和"国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展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概括地说,语文课程的作用是多重的。对于一个学习语文的人来说,语文提供的作用至少有三重:一重是交际工具的作用,包括正规与非正规的交际。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正是口头交往与书面交往的体现。另一重是文化工具的作用,它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应有的文化素养,成为有先进文化理念的现代人。另外,语文还是思维的工具。新的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思维训练要贯串在语言训练中……可见,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听说读写的活动主要是进行想象、分析、综合和判断,这些过程始终贯穿着思维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不管哪个环节都充满着思维的锻炼。

下面让我们从"语言"和"文学"两方面来具体了解语文。

1.首先从"语言"的角度理解,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它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力。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而言,工具性重实践,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语文实践活动至关重要。我们对语文的运用可以说包罗万象,例如社交、写作、演讲等等。

2.其次从"文学"的角度理解语文的人文性

"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文学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经历和感情积淀,一个没有名著诞生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不读名著,不读本民族文学的人,他的文化素质肯定是不健全的。

语文的价值在于,经由语言文字而通向人类精神文化宝库。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不应该长期满足于阅读通俗读物,爱因斯坦说,我们应该读读优秀的古典作品。古典作品是一个名族心路历程的折射,由于没有或较少受到商业文明的渐染,而保留了较多清明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这些作品对于患有"近视症""多动症""麻木症""妄想症"的现代人无疑是一副难得的"清醒剂"和"镇静剂"。

就教材而言,语文是丰富的,它体现了基础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全面性。语文陪伴着一代代人,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一个又一个脚印。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在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

学语文究竟有什么用?这大概是倡导者和实践者首先最应该回答的问题。不然,即便用行政命令约束学生学语文,恐怕也是"强按牛头不喝水"。毕竟,在实用主义者看来,语文和外语的"含金量"差别还是相当大,前者不但称不上是"敲门砖",也许连"垫脚石"都谈不上。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

(1)语文本身是需要。她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掌握并使用好这种工具,对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有时语文就像一位老者对我们发出谆谆的教诲,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哲理,让我们受益无穷。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语言还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充满忧虑,担心中国传统文化要失传了,要发生断层了,后果无疑是严重的。因此面对不受重视的母语,我们怎能坦然处之。

(2)语文是享受。在冬日的黄昏,在春天的田野,我们慢慢地咀嚼着那些优美的语句,感悟着其中的哲理,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吗?那些与我们心灵产生共鸣的诗词歌赋,宣泄着我们情绪的同时,也鼓舞着我们前行的路。

(3)语文是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饱读诗书之后,在说话时就能旁征博引,字字珠玑,这既是一种享受又显示出自己的文学素养,当然会令人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受到大量的文学作品的熏陶之后,自己的人格修养也会逐渐提高,自己在为人处事时就会合乎道德规范,甚至达到很高的境界,您说能不受人欢迎吗?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受人尊敬的人,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古人讲"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并非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读书人之于文盲,不仅在于他们认得字,能读书,更在于他们通过读书而明白越来越多的道理,增长越来越多的智慧,培养起真正属于人的性情。

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修养,语文课应该说承担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一个人离开了学校步入社会,基本就不再有那么好的条件来提升个人文化修养,而在学校的语文课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每个人都有传承它的责任,所以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向导。

语文学习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感受最美语文的永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