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扬琴演奏中的滑抹音和压揉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扬琴演奏中的滑抹音和压揉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扬琴属于击奏弦鸣乐器。扬琴的演奏技法,既有决定于乐器本身物理特性的常规技法,又有受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价值取向影响所应用发展的特殊技法,如滑抹音、压揉音。对这些特殊技法的学习、认识和实践,对提高扬琴的演奏技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而加强对外来乐器民族化进程的认识和不断发展与完善,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扬琴;演奏技巧;滑抹音;压揉音

扬琴于明代后期从海外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并随之在全国广为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洋琴”到“扬琴”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这件外来乐器在中华大地上逐渐被民族化的过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扬琴艺术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活的机体,因此在演奏实践及学习、研究中,不仅要了解乐器性能及其演奏技法、演奏特色,还要探索了解形成此特色的文化缘由;不仅要学习掌握决定于乐器本身物理特性的常规技法,更要剖析研究受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价值取向影响所应用发展的特殊技法。扬琴演奏中的滑抹音和压揉音,对认识传统音乐审美价值取向对扬琴技巧发展的影响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扬琴属于击奏弦鸣乐器,击奏乐器发音的物理特征是直,余音无法控制。扬琴是以琴键击弹琴弦,由琴弦的振动,通过琴码的传递,引起面板与共鸣腔体的空气振动而产生音响的,其发音的特点是:1.发音没有稳定的过程,始振的时间短、衰减的过程长。2.除共鸣箱产生共振外,击弦后还会引起其他频率成倍数的弦的共振动。3.一个音被振动后无法使用外力改变其衰减和振动频率。4.不同的音高需要击奏不同的弦线,无法在一根弦上演奏出绝对物理意义上的连贯线条。

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是“曲”,“以曲为美,曲直相兼”,注重乐曲的“清、微、淡、远”,注重余音绕梁的效果。扬琴的击奏特点,使其自然地获得了颗粒性的音色和明快、热烈的表现力,但扬琴发音的颗粒性,也同时使其失去了音乐中一波三折的线性美,因此在扬琴民族化的发展道路上,扬琴的发音特征和传统审美观念的要求成为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对矛盾,首先要对这种失控的悠长的余音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美化处理,以琴弦的张力和振动长度为着眼点,通过借鉴其他乐器对于余音的处理方法,创新出特殊的演奏技法,并通过这些特殊技法来改变余音的振动频率和波动长度,从而使扬琴的余音变得可控,变得更为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扬琴特殊技法中的滑抹音与压揉音的产生和应用即源于对这对矛盾的认识。

一、滑抹音的由来及其应用

滑抹音是通过特制金属指套在弦上的滑动,改变琴弦的有效振动长度,改变振动频率,来达到美化余音的一种特殊技法。滑抹音是天津音乐院郑宝恒教授借鉴美国夏威夷吉他的音色及演奏技法研创出来的一种创新技法,滑抹音所使用的指套是由金属指环及小圆棒组成的,带在左手中指的第二关节,当右竹击弦时,左手的指套在左端滚轴的弦根处横向滑抹,既可获得琴瑟之韵,高雅之音,又可模仿莺燕转达、二胡滑抹音、吉他抹音、瑟之风声和惊涛拍岸之声等,滑抹音可分为上滑抹、下滑抹、回滑抹、摇拔滑抹等,滑抹音的音程可达八度以上。滑抹音的应用大大丰富了音色的表现力,使余音产生曲线的变化美,更富有东方音乐的娓婉神韵。如:

例一:项祖华扬琴独奏曲《竹林涌翠》

《竹林涌翠》这首曲子描绘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风俗民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此段节选自抒情慢板,描绘的少数民族淳朴的民族风情,旋律悠美抒情。但织体却过于简洁并出现了大量的单音,由于单音的颗粒性过强,无法突出旋律的优美,因此在此段运用了滑抹音技巧,对单音的余音进行美化处理,滑抹音的使用,主要是模仿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葫芦丝的音色,葫芦丝的音色优美动听且具特色,这种特殊音色的运用,丰富了原本简单的旋律色彩,使得旋律更加悠扬动人。

例二、项祖华的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

本节选自《林冲夜奔》中“风雪”,这里使用滑音指套与摇拨相结合,用指套连续的上下滑抹,奏出风雪呼啸的特殊效果。《林冲夜奔》主要是描述英雄落难,迎风踏雪,夜奔梁山的豪情壮举。全曲可分为引子(愤慨)-慢板(夜奔)-快板(风雪)-上山。本段是一个减三和弦的使用,主要是为了突出林冲粱山时所受到的困难险阻。如果应用轮音的话,在这里色彩和力度就不那么强烈,无法更好地衬托林冲夜奔所受的困难,也无法体现出他不畏难险,毅然上梁山的情景。因此在本段使用了摇拨滑,营造也风雪呼啸的声音效果,风雪声音的出现一下子就给曲子增添了很强的感观色彩,更加有力地突出了上梁山时的困难,也更好地体现出了林冲此时愤慨的心情,犹如风雪般在心中翻腾,使得林冲这个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

二、压揉音的由来及其应用

压揉音是东北扬琴中的一种特殊技法,是以改变琴弦的张力来美化余音的一种演奏技法。压揉音是由辽宁盖县老艺人赵殿学模拟古筝演奏的压弦技法经过创新应用到扬琴上的技巧。根据琴弦一定的松紧度,一只手在琴码的一端击弦后,另一手中,无名指指肚为支点,在所发声弦码的另一侧(滚珠至琴码约1/2处)压揉琴弦,产生波浪吟颤的余音,一般运用于中低音区及缓慢乐句或乐段它应是先压后揉,可以降低半音或升高半音,压揉音是表现音腔性润饰的主要技法,它是竹法与指法组合技法的应用,压揉音这种特殊技法的运用可使曲调深沉醇朴,清幽典雅,使乐曲更加耐人寻味,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韵味和风格的掌握。

例三:项祖华改编的古曲《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主要描述了汉武帝时期,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而坚贞不屈,终于手持节杖回到祖国的故事。本段节选自乐曲的慢板部分,主要抒发了苏武帝身在匈奴的悲惨遭遇及思念故国的心情,本小段使用了大量的轮音和单音,如不加修饰,旋律的感染力就无法扣人心弦,无法抒发出苏武内心深处的情感,因此在这里用了压揉音,它的使用使乐曲深沉醇朴,压揉的吟颤声仿佛就像苏武悲凉深沉的心情,丰富了乐曲的感染力,突出了古朴悲凉的气韵,歌颂了苏武正气凛然的爱国情操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觅》这首曲子主要描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向往,此段节选自引子部分。在本段的开头使用了三个压揉音,这样的使用使得音乐更富有深意,如果只使用单音来演奏的话就无法表达出这份深意,在这里压揉音必须适应乐曲的要求,分别做出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声音从轻-次强-强,力度也是逐渐的由弱至强,这样就像对事物的理解,由慢慢地了解到深入体现。因此这样的,压揉处理使得引子十分的富有内涵、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深思,描写了作者从自然中寻觅人生情趣的感受,更加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向往。

滑抹音和压揉音在扬琴曲中的应用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乐曲的变化更富有诗意,曲调的发展更加优美。通过该技巧的学习和应用,我们更可以从深层次上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价值取向,对乐器技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演奏技法的发展对创作理念,创作手法的发展与变化,也同时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翠兰著,《美化、变化、转化-浅析扬琴的余音处理》,南京艺术学院学报总第六十四期.

[2]张翠兰著,《扬琴演奏中的音色》,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增刊.

[3]刘月宁著,《扬琴演奏基础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7月北京第十版.

[4]成海华著,《中国扬琴考级曲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