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素与词素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素与词素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50年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morpheme这个术语并传入我国,morpheme最早时被译作形素,指的是词的形态成分,而后被译为“词素”,在“词素”这一译名流行的同时,morpheme的另一译名“语素”以崭新的面目问世,吕叔湘先生根据熙先生的建议把它译作“语素”,用来指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词素”和“语素”这两个名称一直在不同的汉语研究著作或教材中使用。

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两个指称,发现它们内在的特点以及产生不同的根源,笔者通过相关论文和著作的阅读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四种不同派别。

一、语素派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重申了他的观点,指出“morpheme作为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不管他是词还是词的部分,译作语素最合适,不仅把语素定义为‘最小的语法单位’、‘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并且对语素进行进一步的阐释。认为语素这一名称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的特点,并且采用“语素”这一名称可以避开划分词的矛盾,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是问题比较多的。”为了避开是词与否这个棘手的问题,采用语素说确有其方便之处。

陆俭明在《现代汉语语法教程》中采用“语素派”的观点,指出:“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的功用有两个,一是用来构成词,二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作为词的组成成分的一种语素的组合‘语素组’,得出语素是词的‘建筑材料’的结论”。

董义连、胡宇慧在其论文中《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词汇系统语素问题比较研究》指出:“词素”和“语素”都是morpheme的译名,但实际上二者从概念的外延、内涵和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别。从汉语实际情况看,如果仅仅研究词的内部成分,不涉及其他方面,“词素”这个术语是恰当的,如果把morpheme作为一级语言单位来研究,并进一步扩展到语调、停顿、重音等超语段语素来研究的话,用“词素”就不如用“语素”这一术语内涵更严密,外延更精确。

同时支持采用“语素”观点的有胡壮麟、黄伯荣、廖旭东、王峤、张志公、刘小南、李仁孝等等,并且在其语法作品中采用了语素的提法,其理由如下:

1.“语素”先于词,“词素”后于词;

1.“词素”不限于构词,可以组合成词组(短语),可以附加于别的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之上,还可以“直接进入句子”或者“独立成句”,而“词素”不然;

3.用“语素”方便分析,“词素”不然;

总之,采用“语素”派的观点认为,“语素”这一名称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特点,并且采用“语素”这个名称可以避开划分词的矛盾。

二、词素派

陆志伟《汉语的构词法》使用了“词素”这一概念。其中指出:“汉语的词不那么容易提选,最方便、也是最合理的办法是把凡是有意义的音节先都当做词素。其中又能独立的,当它独立的时候,词素等于词。当它在语言片段里不能自由运用的时候,词素+词素才是词。”应该说,陆志伟的“词素”的概念已经非常明确。

张寿康对词素的理解是:“从构词法的角度看,词是由词素构成的,比如‘语言’是‘语’和‘言’两个词素构成的,‘喷’是一个词素构成的,所以从构词法的角度说,词是‘由词素构成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张寿康认为“词素”不仅指作为词的构成成分的最小音义结合体,而且也包括可以单独成词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宋玉柱的《也谈词素和语素》中提出:“首先,我认为,从构词法的角度来说,应该保留词素而舍弃语素。词素是词当中分析出来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这些定义都己是大家公认的。在没有妥善的处理办法之前,只能采用一种说法。而从构词法的角度来看,词素是构词成分这一观点更加顺理成章.其次,为了尊重传统,即尊重大多数人的习惯,并且提出“复合词素”这个概念。

张静《新编现代汉语》主张使用“词素”一名,提出如下四点理由:

1、词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构词单位。任何一个词都是由词素构成的,而词素也只是用来构词的,是构词元素。

2、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词素构成,也可以由几个词素构成。

3、有些语法单位既是语素又是词,作为词它们可以单独造句,并不能说这种词素是直接造句的,从分析手续上说,这些词素是先构成一个单纯词,然后再以词的资格去造句的。

4、如果可以说词和词组都是从句子里分析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说词素是从词里分析出来的。

同时持相关观点的有谢卓绵、刘晓红、张小平、唐子恒、贾宝书等在他们的语法作品中均同意并采用词素的提法。

三、语素词素并行派

持“语素”和“词素”并行这种观点的,尤以刘叔新为代表,刘叔新在其近著《汉语描写词汇学》一书中说:“词的构造成分,一般提出的就是词素或语素。传统语言学采用‘词素’,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之后较多采用‘语素’。在选择了‘语素’之后,‘词素’仍可留下而派以新的用场,这就是说,‘词素’和‘语素’可以作为两个不一样的术语而同时并存。只须把‘词素’的定义加以改变。”

彭丽萍《现代汉语词汇认知研究》中认为:“词素是词或词干的直接组成成分,是一个词能够划分出的小于词的构词单位。语素则是相对于整个语言系统而言的,它是语言中的最小音义结合体,它可以是词素,也可以是词或词的组合,词素是词汇研究中的重要的单元,而讲汉语的语法,语素和短语的重要性不亚于词。”从此看出,其对“语素”和“词素”均采取支持的观点。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中也提及到语素和词素的问题,虽然他认为“语素”是由英语morpheme翻译而来,用“语素”这一名称更好一些,但是也可以译为“词素”。因为的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词素的划分必须后于词,而汉语中词和短语的划界,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可此可彼或两难的现象。

四、语素词素取消派

近年来一些学者否定语素的存在。其中以徐通锵(1997)为代表,徐通锵先生在他的巨著《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中,提出汉语研究要以“字”为本位,把“字”定义为“语言中有理据的最小结构单位”。他认为汉语中不仅没有语素这种单位,而且连这种概念也没有;语素既没有理据,也不是句法的最小结构单位,字与语素无法相互类比。这是“字本位”派与“汉字文化”派的主张。

以徐通锵为代表的字本位思想是一种以“字”为基本粒子的汉语言系统观。汉语社团中有心理现实性的语言单位是“字”,字是语音、语法的交汇点,是语法的研究点,而“语素”则没有心理现实性。

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如今主要是以采用“语素”派和“词素”派的观点为主。他们的分歧在于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分,而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主要是从构词法的角度划分的,而“语素”则是相对于整个语言系统而言的。

参考文献:

[1] 董义连,胡宇慧.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词汇系统语素问题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2011(05)

[2] 宋玉柱.也谈词素和语素――与刘叔新先生商榷[J].世界汉语教学.1992(03)

[3]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02)

[4] 贾宝书.论词素系统[J].淄博师专学报.1994(03)

[5] 葛本仪.论合成词素[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

[6] 王珏.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题、理论与方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