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的能力立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的能力立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高考地理试卷,满目一新。全新的材料构置出全新的情境,考生须先读懂或学会这些知识、信息,方能够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地还原、联系已学过的地理规律、原理,进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充分体现试题以能力“能力立意”为主导,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能力立意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一直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作为具有指挥棒作用的高考,也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立意”为主导,变革成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设置现实问题情境,从认识分析实际问题角度设问.考查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态度、观点和方法,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考核。而以“能力立意”是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将原理运用于新情境当中的能力,今年的不少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现分析如下: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2013新课程卷一)37题.(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1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第37试题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设置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情景,考查考生对区域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认识,对地理空间信息解读、专业术语理解和地理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比较高的能力要求。

第二问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从文字资料“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可推测,“体型最大”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与“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宽广相对应;“肉食性鱼”与维多利亚湖原有的鱼类众多,鲈鱼的饵料丰富相关;通过文字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转化成地理学科的语言表述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通过图像类型,考查空间定位能力及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试卷中涉及各类图像,从不同层面考查学生图像应用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如(2013新课程卷一)图2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4-6题以遥感影像为依托,考查地理信息的综合判读能力。试题以“45°N某区域”、“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距离海洋180千米”和遥感影像植被分布、比例尺信息组合考查学生通过景观识别和信息解读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体现了“情境设置创意新”。然后围绕主干知识探讨问题:从地形出发,探讨山脉两侧植被的差异;从植被出发,探讨降水对植被的影响。这组试题图像资料新颖,图文信息配合堪称完美,是2013年试题中的一大亮点。

3.、通过图文信息的提取,考查信息处理能力。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主观题上,考生需要将答案信息转化成答题要点,要概括、科学、全面,准确使用地理学科术语。

如(2013新课程卷一)选作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本题以社会关注度较大的工业尾矿矿渣库危害为背景,提供区域尾矿资料,考查工业尾矿矿渣库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以及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显示该地尾矿矿渣库中有重污染的物质且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坡上,经纬度信息显示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则降水多发季节,该尾库可能对下游江河造成污染。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尾矿矿渣库,防止污染水源下泄角度分析。

4、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地理思维的品质。

无论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还是调动和运用知识,都离不开思维的联运,题组式选择题需要进行整体思维,综合题则需要注意问题间的内在联系。

如(2013新课程卷二)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4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4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2)读图4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

本题以外来树种桉树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表述能力。第(1)题,上游植被截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为沼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第(2)题,读图可知,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导致天然次生林、灌丛退化以及沼泽萎缩。原因是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第(3)题,利用材料信息,从速生桉的生长习性及发展造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两方面作答。第(4)题,一方面我国西南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且有旱、雨季之分,另一方面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如在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放眼高考地理试卷,满目一新。全新的材料构置出全新的情境:各种以新形态出现的图像、充满新数据的表格、来自地球及人类社会各层面典型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介绍和说明、最新地理研究理论或成果的呈现、新地理技术手段的使用等。考生须先读懂或学会这些知识、信息,方能够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地还原、联系已学过的地理规律、原理,进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学习的能力得以展示,思维的质量得到充分认定,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的能力立意。对这样的考试,那种惯用的“题海”式的复习备考方法就显然不适用了,而猜题、押题、背记“现成”答案的考试“技巧”则往往会弄巧成拙。而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论证问题的能力,才是“应对”现行考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