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追寻广元窑(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寻广元窑(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接上期)

四、胎质与釉色

广元窑常见的釉色有黑色、酱色、绿色、黄色、白色及其他色釉,以黑色釉和酱色釉为主,黄色釉和白色釉及其他釉均较少。

黑色釉大致可分四类不同的呈色:

1.乌黑色:乌黑如漆,黑亮莹润,光可鉴人(图25)。

2.亚黑色:釉面光亮次于乌黑色,大多器物表面有密集的黑褐色的斑点或小块状斑(图26)。

3.棕黑色釉:釉面多莹润显棕黄,呈现多种褐黄色兔毫状纹理,色彩变化无穷,有垂直纹理、放射状纹理、斜辉纹理等,给人气象万千的感觉(图27、28)。

4.黑黄色玳瑁状釉:釉面黑黄光亮,以黄白色大小不一的斑块洒落于黑釉或黄釉上,大多口沿部位釉层较薄,呈褐色,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美不胜收的感受(图29、30)。

酱色釉大约可分两种呈色:

1.酱色釉:一般施釉较薄,通体釉层较均匀,未施化妆土的产品,大多光泽不及黑色釉。但有一种紫色酱釉光亮较好且莹润,微带红紫者(藏家通常叫仿紫定)。酱色釉由于挂釉较薄,通常器底沿多有流釉现象(图31、32)。

2.鹧鸪斑釉:釉底有黑、褐、酱色,呈现油滴斑纹,恰如鹧鹕鸟腹部羽毛的斑纹,大多为精细之品,是当今藏家梦寐以求之物(图33)。

其他色釉:

1.浅黄色釉:光亮莹润,纯浅黄色釉器皿较少,多数釉下绘黑褐色花纹(图34、35)。

2.青灰色釉:光亮莹润度较差,多施于粗糙的罐、涩圈碗、碟上(图36)。

3.黄色釉:鲜明光亮,多施化妆土,常见的有香炉和各式瓶、盒、灯。

4.绿色釉:翠绿色较优,釉色翠绿莹润,明亮,也有绿釉中闪现银灰色的器皿,可能是由于绿釉烧造温度不易掌握,呈色不佳或是地下埋藏过久所致,多见于香炉、长颈瓶等。笔者有缘集到一件广元窑址出土的绿、黄、褐三色窑变釉的小罐(图37),此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呈球圆形,口残,色彩黄、绿、褐相间,非常美丽,颇有唐时“三彩”之遗风。

五、花纹装饰

广元窑古窑遗址中相继出土的标本有压印纹、刻划纹、素胎绘花釉下彩纹饰等几种。

1.压印纹:制作时待胎坯未干时用印模压印花纹,常见于白地素胎器,绿釉兽面环瓶上。也有在胎上压印几何纹或云雷纹、宝相花纹于腹间至足部(图38)。

2.刻划纹:标本中有先上化妆土后刻划篦状纹、水波纹、花草纹等,刻划手法简洁明快、随意,常饰于罐、瓶、盆、碗、盘、钵之上。在广元古窑遗址采集的几片刻花瓷片标本非常美丽(图39、40)。

3.釉下彩纹饰:常见的手法是在化妆土上绘褐色折枝花,多为芍药花、牡丹花、草叶纹等,然后在上面施一层透明釉。有的则在棕黄色釉下用化妆土绘上牡丹、游鸭、水波水藻、花草等纹饰(图41、42)。

4.黄釉地点彩绘黑花或褐花:有的应属于化妆土上的釉下彩。创作随意即兴,几笔几点便成图案,似草似木,似花似叶,古朴自然,简约豪放(图43)。

5.白釉地上绘酱色花卉:这类纹饰大多应用于各类瓶上和盆、碟及其他器物上,目前所见的标本和器物上一般是在不很光亮的白釉上绘制酱褐色的各种花纹。

6.浅黄釉地上绘褐色花卉:褐黄釉地上绘黑花,常见施于盆、罐、壶、瓶等器,碗碟类少见。此类标本或器物火候较高,瓷化程度较好。标本断面胎骨呈黄白色、褐黑色,均较坚硬,釉层较薄,吸水性弱,釉面多呈微开片状,釉水光亮莹润。花卉题材大多是一些草叶纹、各类花朵纹、水藻纹,色彩浓淡深浅不一(见图35)。

六、广元窑与其他民窑的关系

在广元古窑址未发现之前,其黑釉产品总被误认为是“建窑”产品。因为广元窑产品与“建窑”风格相似,共同点颇多,主要表现在造型上和施釉方面相近。两窑均有大、中、小型敞口碗,大、小敛口茶盏。两窑在釉色方面均以黑色为主,都有漆黑色、绀黑色、兔毫晶脉纹、鹧鸪斑纹等,口沿处釉层较薄处显出褐色边缘,腹下釉层逐渐增厚聚集于底部及圈足周围。

两窑不同之处是建窑温度较高,质地坚硬,结构紧密,吸水率小,产品瓷化程度略高于广元窑。广元窑的技术可能受到建窑的影响。广元窑为提高产品质量,多采用化妆土,而且广元窑的压印纹和刻划纹、釉下彩花纹是建窑没有的。建窑有奉旨专烧皇家贡瓷的历史,其做工必须严谨,生产的广泛性、随意性均受到约束,广元窑则属于民窑,产品粗细皆有之,这应是建窑所不能及的。

近年来从国内外的考古发掘资料中获悉,目前国外已有三处出土疑似广元窑黑釉瓷:一是日本梨县出土的“褐釉擂座小壶”;二是朝鲜新安海底沉船发现的“乳钉纹罐”与广元窑黑釉刻划乳钉纹杯相似;三是日本富田三太良遗址出土的“天目釉碗”与广元窑黑釉茶盏极似。重庆市博物馆根据瓷胎、造型和釉色及“露胎部位涂有化妆土”推测可能是广元窑的产品,进而推测广元窑也似有外销瓷出海的可能。

文献和出土器物显示,广元窑与江西吉州窑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吉州窑的素天目瓷瓶、炉、盏等。无论从胎、造型和釉都很难与广元窑同类产品相区别。广元窑的白釉底绘褐色芍药花瓶和吉州窑白地绘褐色芍药瓶几乎相同,两窑均擅长手工捏制瓷塑动物玩具小件。笔者收集一件在广元古窑遗址出土的一尊“胡人”顶灯造像残器,约25厘米高,形象非常生动有趣,无论从各方面均似吉州窑产品,但仔细研究釉彩、胎质及底座残留的化妆土,最终认定仍是广元窑所烧造(图44、45)。

广元窑的产品也与浙江武义窑所产的黑釉茶盏极相似。武义窑的釉色有黑色、绀黑色、褐色,同样有兔毫晶脉釉,其中仍以黑色为主,且同样有施釉不到底的特点。但造型上武义窑茶盏器形略浅一些,胎釉皆薄,釉色不及广元窑光亮莹润,无黑瓷衣。兔毫盏武义窑是微闪蓝色晶脉纹,广元窑则是棕黑底中微闪褐色晶脉纹。装匣焙烧过程武义窑与广元窑所不同的是不用砂粒而用泥饼防粘。总之以品种、造型、质量、釉色、生产规模相比,广元窑略优于武义窑。

广元窑与河南禹县扒村窑的产品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扒村窑的黑釉凸弦纹罐和广元窑黑釉产品极相似,扒村窑同样利用白色化妆土粗料细作,广元窑与之相似(图46)。另广元窑也出现有钧有窑变器物(图47)。

广元窑的米黄色釉黑色草叶纹梅瓶,在造型和纹饰上与河南鹤壁集窑梅瓶相比,的确难分辨是两个不同的窑口所出。

综上所述,广元窑与南北各窑的相互关系,是各地区陶瓷文化交流融合的佐证,也印证了广元窑善于学习吸取其他各窑所长,创造出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

七、广元窑的烧造历史

广元窑的烧造历史始于何年?文献少有记载。王家广《广元窑黑釉初探》曰:“此地是唐宋以来的古窑址,……中上层的宋代黑釉器最为普遍”。“广元古窑遗址出土的敛口黑釉茶盏,六出花瓣口盘,六棱线纹大、中、小碗均具宋代造型特征。兔毫纹盏在四川长江中下游的宋墓中多有出土”(见陈丽琼《长江下游马鞍山河段考古调查》)。“广元窑产品多具敞口,茶盏仍是大、小敛口或口沿微敛,底大多为小浅圈足,也有部分大平足、玉壁底为唐至五代器物”(见丁祖春《四川陶瓷史资料》第一辑)。“广元窑的茶托,不但有宋器,还有与五代越窑托相似者,与官窑、定窑托略似者。分析出土的陶瓷片,可认为是唐宋以来的古窑址。”(见王家广《广元黑釉窑初探》)。“它的烧造时代,其上限可能早到五代晚期,下限晚至南宋或元初是比较确切些”(见重庆市博物馆《四川广元窑的调查收获》)。

至于广元窑的停烧时间,1930年重修的《广元县志》记载:“广元陶业似早,考县北磁陶堡(瓷窑铺)当在明时其陶之器不悉何时没于水,每当水落,常于河干掘获小缶,质同今母家山陶,因陶没而业歇”。清乾隆二十三年《广元县志》也记载了广元窑在明代没于水,因陶没而业歇。

综上所述,结合近年来出土器物及标本分析:广元窑产品无论从造型、批量、釉色和时代风貌,有唐至五代的少量器物标本,从古窑遗址断层剖面分析,其中两宋的黑釉产品标本堆积层最丰厚,元代次之,明代风格的产品相对较少,广元窑的起始应推算到唐五代,盛于宋,衰于元,明代晚期停烧。(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