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读”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读”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和培养语文能力都离不开读。读,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因此,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但回顾现在的语文教学,当下的阅读课充盈着朗朗的书声,热闹非凡,成为小语阅读教学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可谓是“读”领。然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课堂,我发现依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只重齐读,忽视个别朗读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会听到一遍又一遍整齐划一的齐读声,因为在我们心目中,齐读是课堂上检查学生朗读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从表面看,在同一时间内,每一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有较高的教学效果。其实不然,每个学生个别差异不同,有的读书速度快,一目十行,读着读着就不愿意跟着大部队齐读了;有的速度慢,跟不上大部队齐读速度,就只好滥竽充数了;有的语感好,在齐读过程中无法展示自我,只好跟着唱读。

齐读是检查朗读质量的一种方法,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只重视齐读,而忽视个别读,往往只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听到啪啪的书本倒下的声音,看到有的学生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更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会混在其中东张西望,而一旦朗读完毕放下书本,则会立马游离于文字以外,对文字表现不出丝毫的兴趣。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也要体现纷繁多样的个别读,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通过个别读,提高学生的自信,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主动阅读兴趣。

二、流于形式,忽略课文实质

为了课堂上书声琅琅,教师绞尽脑汁,在备课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有默读、轻读、速读、慢读、回答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教师只是走了一个整体感知全文的过程,其实并没有细想是否每一篇课文都能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

《荷花》这篇课文出自三年级下册,是一篇散文。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理解透彻很难。但理解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之上的,只要多读,读通、读懂,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就会容易些。凭借自己的一点经验,我按照这样的思路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荣幸的是,这节课得到了教研员和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听了他们的话后,我对这节课又有了深刻的反思。

这是一篇散文,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拿到这篇课文我只想独自一人挑灯夜读,游走在字里行间细细品读。如果像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流于形式,只是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理解,显然是不成功的。书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以说为主,轻读重说,这样一节课会对学生的帮助更大。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我们要多思考、多钻研文本,不要流于形式,不要忽略课文实质,要让学生养成品读每一篇文章的习惯,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指令过剩,学生自由不足

大部分教师喜欢指名朗读某一节,不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某一节;喜欢全班齐读,忽视自由朗读、个别读;喜欢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过多的评论,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评价。有的老师,学生刚接触课题,就要求学生带着激动的心情或者沉重的心情、矛盾的感情、陶醉的感情朗读,这是不合情理的。因为感情是学生受到课文感染之后,自然而然萌发出来的。感情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光靠几个孤零零的概念,更不是靠老师生硬的指令来调控和强加的。与其强加指令,不如花些精力帮助学生用心体会文章的感情。

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出文章的感情,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自然就不用你去告诉他要用什么感情、什么语气去朗读课文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加强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但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会更强烈。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以个人的理解来读,而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朗读。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情感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更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读――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我认为,语文教师应避免以上几点教学方式的误区,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方式,都应根据文章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有一种理性的思考,要有研究的教学态度和踏实的教学作风,既不去盲目跟风,也不能故步自封,应追求既有创新又有实效的朗读境界,让学生爱读、品读、解读他们接触的每一篇文章,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白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