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幼师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幼师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审美体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的审美教育是音乐的实践过程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注重学生的愉悦感受和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的理念,将会极大的提高学习者的技能训练水平,促进其钢琴教学的发展,在我们培养幼教工作者的钢琴教学中,更应有各种教学功能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关键词:审美;体验;技能;音乐形象;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18-02

音乐的美由人而定,人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当一种新的审美对象的外在特征(音响、旋律、节奏)刺激于人的感官时,人对事物只是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和感觉。此时对音乐美的认识是肤浅、表层的。我们用情感可以体会出音乐的悲伤、愉快等情绪,以感觉可以听出音响的强弱,产生的高低,音色的变化以及和声的浓与淡等,这是传递音乐美的基础,是审美体验深层的一个境界。那么美妙的音乐究竟从何而来?苏轼在诗中做了明确的回答,音乐既不是来自手指,也不是来自琴弦,而是来自演奏者的心,“十指连心”。“心”的颤动,牵动着手的运动,从而颤动了琴弦,引发出音乐。

各种音乐技能是传递音乐美感的工具和手段,更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这种实践也是审美境界的必由之路,否则,“音乐审美”只能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早在巴赫时代,他就在十分注重技术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弹奏自己较大型的作品,他认为这些作品不仅能改善学生的演奏技能,更可以引导他们步入真正的音乐殿堂,这是“锻炼能力的最好的方法”。所以,我认为钢琴课程的学习是一条通向审美的捷径。朱光潜先生对自身艺术的道路指出“不通一技者莫谈艺”促使我重新审视了以往我们对初级钢琴教学课程的认识,作为通向音乐审美的重要通道,钢琴音乐教学应在传授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和各种基本演奏技能的同时,给学生以启发,真正培养审美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表现,最终达到音乐审美的高度。

钢琴学习是一个过程,却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真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在以往由于过于强调钢琴自身的技能体系传递与教学,在技术训练上追求高、精、尖,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技能训练的机器,这与现代素质教育侧重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认识和个性的目标相违背。这就存在一个教学法上的平衡问题,我们要在给予学生在整体方面的美感体验的同时,注意相对于整体而言的在细节上的教学和研究。如果对音乐作的艺术细节没有较好地把握,就不会更准确,更丰富的体验作品,因此,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钢琴教学中,具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钢琴学习的首要认识是兴趣

审美体验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而发生的一种高水平的情感体验,而钢琴的教学首先要给学生广泛的兴趣,让兴趣进入到学生的心理。心理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实际技巧训练中不会感到枯燥,从而达到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顺利进行,体验美的技术价值,在他们的心理扎根,爱不释手。

二、对钢琴技术问题的认识

钢琴技能的学习一直被认为是枯燥甚至是艰苦的,我们应该明确良好的技术是正确表达乐思的前提和保证,因此,系统的钢琴技术训练必不可少,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手形、触键感、独立性、颗粒感以及速度等所谓的基本功,使纯粹的技术训练成为钢琴教学的唯一目标和内容,最终收获的只不过是技巧的过关,而忽略了最核心、最本质的“音乐审美”。

作为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教师的责任是调用一切手段,在钢琴教学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培养与启发,教师的指导是一种积极的,指导性的,参与性的,让学生在审美的高度来理解技术训练,而不是局限于单纯对演奏技术的训练。

三、钢琴教学中音乐形象的作用对审美起到的作用

“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钢琴教师在教学时,正确而有效地结合音乐形象的讲解,这样可以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使钢琴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用得当的借喻,诗意的形象,与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现象的比拟;特别是与精神生活中的现象的比拟来激发他们的幻想力,补充和解释作品的音乐语言。

我们相信这样的教学是真正音乐性的卓越的教育技巧,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当然,在教师讲解时应该注意,音乐是有多解性,不同的学生在理解音乐时,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政治观点,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性格年龄不同,艺术想象力的差异,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各有不同。作为教师必须忠实于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就是以“插图式的说明”来解释音乐。教师通过和学生语言上的交流,在课堂上讲述音乐背景、讲解技术要领、启发学生的想象,时时刻刻用语言传达着对学生最有用的信息,希望能够用自己恰当的语言去界定音乐事件中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能够领悟到音乐形象和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传播可以产生审美意义的思想。

四、教师的演奏示范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方式

我们知道,音乐本身是一门抽象的听觉艺术,它不是直观的实体形象和美术造型。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语言作为现象的器官和符号,绝对不能把音乐的至深内容加以披露。当它试图模仿音乐时,它同音乐只能有一种外表的接触,我们仍然不能借任何抒情的口才而向音乐的至深的内容靠近一步。”要想用自己的解释,准确地、明白地、无可辩驳地说清楚一首音乐作品的含义何在,揭示出一首作品蕴含的某种“应有”、“可有”的“内涵”,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感到满意,有时对教师而言有很大的困难。我们看看贝多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位女学生请教贝多芬:“这首作品是什么意思?”贝多芬一声不响地走到钢琴前坐下,将乐曲演奏了一遍,然后,他回头望着女学生。“究竟讲了些什么?”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贝多芬再一次地演奏了这首作品,然后说:“就是这个意思!”贝多芬真正的用意是想告诉我们,当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音乐的含义时,以牵强的语言解释,只会使作品变得更加模糊不清而无助于理解。由于钢琴教学对操作性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富有艺术表现的演奏示范,将会留给学生美好的听觉印象,不仅能促进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练琴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直感的去体会、模仿、想象作品的内涵。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处理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从而加速学生对钢琴这门技能课的掌握。

五、对音乐背景的认识也是达到音乐审美目的的有效手段

在钢琴教学中的音乐审美同时要注意对音乐作品的背景文化的教授。这些内容直接反映出音乐作品所反映的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以及思想感情等。教师应在音乐创作背景的支持之下,对作品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和人生等方面讲授,这样将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非常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意味及内涵的体验与提示,进而使钢琴教学在音乐审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而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个指导思想有助于改变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职高的学生不能为了弹钢琴而弹钢琴,以审美的态度和以审美为目的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在审美中提高知识和技能,再反过来为审美服务,才是正确的态度。

钢琴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感性知识;具备充实和完善的音乐知识结构。从审美教育这一层面上来剖析和审视我们的演奏、教学,将会极大地提高钢琴学习者的技能训练水平,促进其钢琴演奏技能的最优发展。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有效地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使我们职业学前的钢琴演奏和教学理论,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