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疆,我为什么而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疆,我为什么而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疆,我来了。一年志愿者,一生西部情,既然选择了西部,来到新疆服务,我们就不会做过客,就打算扎根这里……”这是每一位志愿者真情的告白。

《新疆,我来了》是新疆青年杂志社副社长路海龙正在筹备出版的一本书。作为扎根新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路海龙有着深深的“志愿者情结”,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来到新疆立业又成家,路海龙对新疆满怀感恩。他试图用这样一本书,用100位年轻人投身西部的志愿历程,折射不一样的新疆。

在新疆这片热土发光发热

2015年7月30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同志在201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疆服务队出征仪式暨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说:“一体多元的新疆文化、气壮山河的新疆大地、勤劳质朴的新疆各族群众,都为志愿者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教材。面对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广阔天地,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自己。”

说起志愿者的故事,路海龙如数家珍。

“有一位志愿者叫李进,在新疆创业成功后,回家把父母、兄弟姐妹都接到了新疆。他发现新疆这片热土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会,而在老家山东,就业压力大,竞争更加激烈,给年轻人提供的上升通道和机会相对要少。”路海龙说,“还有一位河北志愿者,叫牛素红,通过考研上了温州大学,后来又考上博士,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温州,但她却回到了曾经的志愿服务地乌鲁木齐米东区,因为在乌鲁木齐米东区志愿服务的几年,让她产生难以割舍新疆情结,她深深地留恋新疆,留恋乌鲁木齐米东区,最后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如愿以偿地回到新疆的怀抱。”

今天,我们都是新疆人

作为一名服务新疆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经常有机会被母校邀请,以学长的身份给学弟学妹们作报告,讲述自己在新疆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鼓励更多学弟学妹来新疆进行志愿服务。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之后,志愿服务新疆的大学生仍然源源不断从祖国大江南北奔赴而来,这与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分不开,与举全国之力的援疆潮分不开,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来,到新疆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

“古有丝绸之路,是一条贯通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交流通道,在今天的新丝路通道上,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个群体,同样承担着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使者的作用。每一个志愿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一所院校,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省区,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一张活生生的新疆名片。”路海龙说。

初来乍到的志愿者,都对新疆充满了好奇,他们觉得新疆就是一片神奇的处女地,他们拼命想了解新疆,认识新疆,越了解越发现,真实的新疆和他们原先想像的不一样。

“今天,我们都是新疆人”是路海龙为刚刚来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演讲的一个主题。一句话,拉近了志愿者与新疆的距离。

新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新疆,我们为什么而来?路海龙现身说法,讲出了自己在新疆十几年来的思考和感受。

“新疆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热土。”路海龙说,“新疆的地域文化充满包容性,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疆人,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氛围,每一个志愿者来到这里,都很容易融入这个氛围之中。”

“其次,我们作为志愿者,在新疆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利用志愿者服务的机会还是能干成一些事,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视角为我们提供的创业机会也很多。”

“新疆人,对于我们这些内地高校毕业的孩子,往往是高看一眼呢!”路海龙说:“我们头上顶着的是‘志愿者’这样一个光环,同时,也是一个紧箍咒,它时刻警醒我们,作为一个刚入职的年轻人,要谦虚谨慎,要多向当地入学习,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更快地融入当地工作生活中去。”

品味独特个性豪放的新疆美食更加让路海龙津津乐道,每当谈起这个环节,新来的志愿者们都乐开了花。新疆美食,新疆美景,新疆风土人情,都足以让志愿者们心驰神往,感受大美新疆的惬意与幸福。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其实,志愿者们在来到新疆之前,都会对新疆有一些误读,来到新疆之后,才亲眼见证了一个真实的新疆。”路海龙说。

许多志愿者来到乌鲁木齐,难以置信原来这里与沙漠骆驼大相径庭,原来乌鲁木齐是这样一个时尚现代的大都市。这与之前仅仅在宣传片见到的新疆迥然不同。

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们远离家乡,来到近几年被新闻抹黑的新疆,他们和家人的担忧都在于新疆的社会秩序是否稳定。然而,来到新疆后他们发现,除去偶发的案件,新疆的刑事案件发案率远低于内地,被阴影抹黑的新疆,其实是一个民心淳朴,乡情浓郁,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大漠戈壁的壮美陶冶了包容大气的新疆人,原来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创业热土。新疆,值得你近距离感受她的神秘妆容;新疆,值得你远赴千里青春追梦;新疆,值得你踏着先辈的足印拓土建功。

传递青春正能量

当世人还在非议“80后”“90后”是草莓族,“垮掉的一代”时,从祖国各地来到新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无疑在用实际行动传递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正能量。

2010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陆昊在新疆调研时,不禁感慨地说:谁不知道大城市里生活好一些,谁不知道去西部、去基层要艰苦一些?但是,大学生志愿者们能够作出这样的选择,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青年学生内心的精神追求,表达对祖国需要的一种理解,表达对基层普通群众的朴素感情,这样的选择非常令人尊敬,也值得我们和广大青年学生向他们学习。

从懵懵懂懂的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职业人,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扎根边疆的“新新疆人”,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青年群体,经历着独特的体验,品味着特殊的情感,也在青年志愿者群体亮起一面青春的旗帜。

路海龙介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新疆后,有很多人在服务期满后,以公务员招考、特岗教师、人才引进、自主创业等方式留了下来,还有很多“夫妻志愿者”,在新疆留下了他们的“志愿者二代”。志愿者代表许晓艳的故事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她不仅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还当选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内地许多高校在评选“感动高校人物”时,专门把“西部计划志愿者”群体作为参评人,给予他们至高的肯定与评价。

“西部计划志愿者群体,不但在新疆具有影响力,在内地高校青年群体中更具有影响力,他们在传递青春正能量,转变青年就业观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路海龙说,“新疆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的成长,印证了那句口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新疆大有机会,新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