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情趣化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情趣化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情趣化当以引起学生情感和心灵共鸣为目标,以培养审美情趣为重点,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多元性逆向性思维,鼓动、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在引导学生欣赏中激趣,在启发学生思考中培养情趣,在帮助学生感知中提高情趣,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的目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趣化

中学语文情趣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复杂的课题,从理论上说,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文艺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思考,也可以从教学发展历史上进行探究;从实践上说,可以从教学条件与环境、目的与要求、教材与教具、课堂与课外、教师与学生等不同方面总结经验,还可以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等不同教学内容探寻情趣化教学的基本策略[1]。探寻限于篇幅,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专门对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情趣化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讨,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一、阅读情趣教学的内涵和目标

所谓情趣是指获取情感和心灵的共鸣和震动而得到满足的乐趣。而阅读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阅读教学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唤起学生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推行情趣教学无疑更符合学生大脑思维的跳跃性和模糊性规律,既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情感需要,又使教学过程多了一层灵动和智慧,使教学形式显得神奇而情趣横生,从而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从美育上说,阅读教学要致力于让学生体验情感、培养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情趣教学在诸多环节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促进语文教学的生动化和高效率,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愉悦精神,提升学生的品格,净化学生的心灵空间,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美感。因为阅读的对象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结晶,任何一部好的作品,从题材、主题、遣词造句到表现手法,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特点,阅读教学情趣化可以将人简单传授知识上升一个高度,演变一个境界,拓展一种空间,开辟一片园地,使课堂不仅成为探求知识的殿堂、师生交流的舞台,而且是陶冶高尚情操和人文情趣最理想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语文阅读情趣教学的重点落在审美情趣培养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涉及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表现多姿多彩自然美的写景状物文章几乎比比皆是,欣赏山水田园诗词和写景状物的优美散文如品香茗、饮醉醪,令人陶醉于或纯真和谐、或恬淡隽永、或清幽绝俗的自然美意境中,生产出物我合一、神游万里的情趣。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村落炊烟;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花鸟鱼虫;无论是鸟语花香般的声音气味,还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五彩缤纷,所有自然景物都可以构成审美对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洋溢着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愉悦情趣。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发掘关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领略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和生机勃发;再如《荷塘月色》所描绘明净清亮月下的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沁人心脾的缕缕荷香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以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既是基本目标,又水到渠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现行教材中多为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心理描写的细腻,散文的意境,杂文的犀利,诗歌的音韵,说明文的准确,应用文的规范,无不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资源,尤其是艺术形象,无论是英雄与美女等众多正面美的形象,还是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老葛朗台这些“丑”的形象都很容易激发审美情趣。这些无疑是阅读情趣教学中的美育重点。

相比之下,社会美与科学美的培养容易忽视,如《木兰诗》中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这些人物美、斗争美、劳动美、动力美、探索美,要从情趣化角度引导学生感知、鉴赏、创造,需要掌握更多教学技巧,这也是阅读情趣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阅读情趣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语文教学大师龚如君等曾提出语文情趣教学有四大原则,那就是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多元性思维与逆向性思维相结合,最大的鼓动性、启发性和更多的参与性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2]。这同时也告诫我们注重情趣化、强调愉快教学绝不能偏离目标、忘却使命,实际上要精心设计教学艺术,要有的放矢,实现充满情趣的教学相长。因此,绝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笑、活跃一下气氛的形式主义“花架子”,更不是插科打诨、品位低下和一味地迁就学生。正如隋代张文诩所说,要“博引证据,辩说无穷,唯其所择”方能增加灵动性使学生获得心旷神怡、创造性的情趣。

基于上述原则,我认为阅读情趣教学的途径有以下三条。

1.在引导学生欣赏中激趣。

“披文以入情”。情趣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有趣、轻松、高效地学习语文。其中的关键仍在“导”,而不是提出要求或独自“演出”。无论是对教材内在魅力的挖掘,还是对课堂气氛的把握,都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如中学语文教材在的诗词几乎都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讲解与示范朗诵中要引导学生去体会音律美、意境美、感情美,要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提高他们的鉴别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不是一种情趣表演化。

2.在启发学生思考中培养情趣。

语文教学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中对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除了要讲究情感渲染和艺术熏陶外,还要启迪学生深思熟虑,所谓“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刘勰,《文心雕龙》)。任何文章都是情和理的结合,文学性与趣味性中都要靠一个“悟”字,要感悟曲径通幽的乐仍在多思善思。

3.在帮助学生感知中提高情趣。

情趣教学也需要凭借许多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诗词散文中的配乐朗诵、图文并茂的场景展示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记叙文、议论文,尤其是说明文教学,非常需要课内外结合让学生体验生活、增强生活阅历,这需要鼓励学生多到大自然中寻找诗情画意,到生活中发现哲理,感受生活,让生活触动他们,逐渐形成稳定而高尚的审美情趣。此即所谓“功夫更在课堂外”。如学习《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让学生收集一组蚕宝宝到出蛾的变化图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任何课堂讲解无法比拟的。

三、阅读情趣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情趣需要培养、需要激发,激趣应该是情趣教学中最关键的技巧,需要在不同的教学进程中应用最有效的激趣方法。

1.开头激趣。

讲授一篇课文,导语的重要性是大家公认的。打开情趣的“闸门”,是情趣化教学设计的技巧,需要紧扣中心,讲求新颖奇特,寻找一个突破口。我认为关键在找到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贴近点,并以此激起学生学的好奇心、好胜心,使其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如《小桔灯》的教学,若直接从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讲解入手只会令人生厌,但如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故事入手,效果就不一样了。许多教师习惯于从作者介绍入手,但大多数中学生并不了解国内外著名作家的伟大之处,且在思想、生活、情感方面存在隔阂,如从评价作者入手很难激趣,倒不如选取作家的一些逸闻趣事开头,更能让学生产生期待感、新鲜感,当然这需要教师博学多闻,平时多注意收集、归纳和整理。

2.中间生趣。

情趣教学做到开头先声夺人并不太难,而要在中间的教学过程中还妙趣横生,使学生情趣不减,则需要讲求教学艺术。我的体会一是可以浅显处求深,如教《鸿门宴》中写刘邦笼络项伯的部分,教师问学生:项伯与项羽是叔侄关系,与刘邦是陌生人,项伯凭什么帮助刘邦呢?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二是平淡处求妙。如钱梦龙老师在教《愚公移山》中有关“遗男”、“孀妻”、“始龀”几个词语的过程是这样的――

师:……那个遗男几岁了?

生:七八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龀”字知道的,龀就是换牙。

师:对,这个小小年纪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

生:(七嘴八舌)他没有爸爸!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

师:对!遗男是什么意思?

生:(齐)孤儿。[3]

这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妙趣叠出。

3.结尾固趣。

结尾固趣要从“有用”的角度入手,所谓“课内得法,课外练功;课内长骨,课外长肉。”[4]思考与练习的教学同样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情趣,要指导学生在这个环节联系生活、思想,以持久的情趣去阅读理解含蓄的语言,学会自己归结。如结束《山居秋暝》教学后,有一位老师就布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浣衣’女子洗的是谁的衣物?表现了她们什么样的情感?”[5]这一思考与练习,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自求和发现的快意。

总之,情趣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既要严格掌控学的内容,又要兼顾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语文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情感,用审美和理性的眼光去解读自然、社会和人生,突出体验与自主。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全面阅读,深入理解,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境地,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继珍.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4):206.

[2]龚如君,龚荣,肖莉等.让语文教学富有情趣中学语文教学,2008,(8):66-68.

[3]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75.

[4]刘国正.展开双翼才能腾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5.

[5]周启志.激发兴趣,锤炼语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