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旧城”威尼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旧城”威尼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多人认为威尼斯是因建在水上而闻名,却往往忽略了这座城市最本质的东西。威尼斯给我印象最深之处其实是“破旧”。那满城掉了墙皮的古屋,窄小的街道,嘈杂的市场与各式各样的游人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城市古老的历史。所以许多地方可以建成水城,称为水上明珠,但威尼斯却只有一个。

清晨,绿色的亚得里亚海泛着潮水,四处弥漫着海水的腥馨,整个城市在水气中慢慢苏醒。随后渡轮、水上巴士、“刚朵拉”纷纷游动起来。小贩们推着新鲜的水果、刚打来的海产品,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色工艺品聚集到广场上。意大利人愉快而嘹亮的话语声使得整个威尼斯生机勃勃。当太阳出来后再细看这城市,着实陈旧了些。近岸海水荡波,但并不那么清澈;坚实的石卯路面记着百年历史,处处散落着白色的鸟粪;建筑大多是石制的,歪歪斜斜地挤在一起;墙面上印着水渍,几乎没有一座屋子不掉漆;街道相当狭窄,一些石板路只能走过一人;有的屋楼之间只有狭长水道,开了门就是水。

于是你不禁疑问,这样著名的旅游城市,为什么不能装饰一新、建得光鲜亮丽些呢?先前想象中的威尼斯,应像座“玻璃城”,没有一丝瑕疵……应是一个坐落在平静美丽海上的梦幻城市啊!不!如果那样,她就只能是一个外表光鲜,内心却没有生命而冰冷的,而非现在鲜活而神秘的威尼斯了。威尼斯的生命就在于它古旧的建筑,毫无修饰的人民。从1500年前这个城市的诞生,到后来的文艺复兴名城;从14、15世纪鼎盛富有的海上中心,到17世纪的衰落,整个城市有着太多的故事。当你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角,不被人注意地观望整个广场及熙攘人声时,你就会想起1500多年的岁月,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100年前,有谁在这里出生老死、畅笑哭泣;500年前,有谁面向着坚硬的石壁述说自己的秘密;1000年前,人们怎样生活交往,怎样走过一生?1500年前,地中海破落的渔民,又是怎样逃到这偏僻荒凉的岛上?

生命的呼喊与挣扎在时间面前总是渺小脆弱,宛如沙滩上的细纹;而见证过这一切的坚硬岩石,却总是面无表情地闭口不言。

从漫漫历史岁月中走来的威尼斯,今日的夜晚灯火通明。水路、街边的店铺闪着温暖橘色的光影,对对悠闲的游客坐在街头岸边,或畅叙饮酒,或低声交谈。威尼斯暧昧的夜色,弥漫着轻轻的低语与偶尔爽朗的笑声。远远的钟楼在灯光下闪着白色的光,一弯月牙挂在天空。撑着尖细刚朵拉的船夫们轻巧地弯过一个又一个小巷,偶尔传来嘹亮悠远的歌声。海面上点缀着五彩灯光,随着水波晃动,彩光也在起舞,整个城市飘摇在海面上宛若幻影。

威尼斯其实是一个水淹的城市,每年当地的降水高峰期,就会出现奇特的景观。威尼斯会迅速的缩小,很多的岸边港口会因之而消失。于是,铺户就直接临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城市实际上是建立在木桩基础之上的。很难想象,高大的建筑,巨大的石材下面,原本是当地的泥沼。而能工巧匠们,将巨大的木桩打下之后,这里就成了一座水上的都市。圣马可大教堂,马可波罗故居,狭窄的小巷和街道,都是建立在丛生的木桩结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有机会在这里待上一年,那么你就会对这座城市的维修而赞叹不已。与一般的城市不同,维修是这个水上城市的主题之一。徜徉在水上,泛舟狭窄的水巷,你会看到500年以上的水门、水闸以及不断维修的桥体。很多人会担心这座城市的安全,涨水、浸泡以及腐朽的建筑构件,没错,在忧虑之中,这座城市从中世纪走到了现在。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旅游,因此,对于旅游资源的维系,始终是令当地政府头疼的问题。

人们知道《马可波罗行记》,却很少知道他在威尼斯居住的地点,其实就在沿着河道的北岸,你就能看到一座已有700余年历史的石头建筑。没有豪华的外表,所有的结构都是石质,颜色以白色为主,那里就是他曾经居住的地方。威尼斯有样值得玩味的东西――面具。在威尼斯有几家商铺以销售面具著称。店面多是狭小的单层建筑,在沿街的一面,挂着琳琅满目的面具展品。这些面具的含义,是多数人所不知道的。这不禁让人想起列维一施特劳斯著名的面具研究。面具为这座城市带来的不只是狂欢节的欢快,还有几多神秘的色彩。

圣马可大教堂对面广场的两侧,是当地的政府机构。在这些古香古色的中世纪建筑下面有着较多的商铺和咖啡馆。与你在很多欧洲其他国家所看到的一样,很多的乐队和艺人构成了这个景观的主题,而他们所演奏的音乐就成了这个城市的主旋律。走在这样的欧洲城市中,很多时候你会想,为什么人与景观会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传统。传统是什么?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方式,以及建立在这样的适应方式之上的一种生活韵律。这就使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别处的特点。最令人赞叹的是,在高度的现代化过程当中,地方的文化特色能够得以延续。自《威尼斯》到《巴拉》,西方社会在努力寻找保留传统的方式。意大利作为拥有丰厚文化遗产的国家,在这方面做出了诸多的尝试。

21世纪,中国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城市化的问题。这个拥有世界1/5人口的国家,正在面临着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大批的小城镇正面临着选择,在拥抱现代城市生活,保留传统的同时,怎样开发牟利等问题。最后的结果却造成了城市克隆的局面。一个城市与另一个城市,因为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越发相似。城市记忆,正在因为这种相似度的提高而逐步失落。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城市的规划,我们已经远远落后。城市传统、古代社会空间遗存,这些社会生活记忆的内容正在消失。在现代社会的大语境中,我们似乎只能借助文化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手段使这些鲜活的内容以文化遗产的形态保留下来。但是,如同20世纪中叶的西欧社会一样,随着城市的无限扩展,拥有丰厚文化遗产的城市与乡村,都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的窘境。许嵩龄曾经用“岛礁”来形容都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处境。反过来,当我们看到威尼斯,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文化岛屿时才真正发现,实际上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保留古代社会空间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的存在所反映的是在一个地方,当地人们与自然之间长期形成的基本关系。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那么空间格局的变化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有人想在威尼斯寻找现代的都市气息,那他肯定错了。这个人工岛屿在中世纪的时候凝聚了当时欧洲绝大数量的财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样一个当时的商贸之都,却堂而皇之地保留了下来,并没有因为追求资本的增值而被过度开发利用。后辈的商人,在这里购买和建设了相当多的地产,但始终有意地保护着这座人工岛屿的建筑格局,当品味古旧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的时候,这种古旧感才不至于落伍,也不至于沦为刻板的陈旧感。它从未落伍,它的古旧感始终带有一种现实社会的时尚。你能看到狂欢节时的喧嚣,你能看到威尼斯电影节的热烈,你能看到刚朵拉出没时所带来的中世纪风范。文化生活、品味以及对于传统社会生活的尊重和向往,使这个城市俨然成为了一个存在于欧洲现代社会版图之上的梦幻岛。这样看来,哪里是新,哪里又是旧?我们无从辨别,也无需辨别。这种社会生活,自中世纪以来不曾断绝,原因在于每一个社会变迁的重要时刻,这个岛屿都能够为现代都市提供无以企及的古旧感和强烈的传统意识。正是欧洲社会对于这种传统的尊重和心理上的置身其中,导致了这座文化岛屿的存活,孤岛不孤。

领略过威尼斯的繁华、古旧以及系统的维护之后,我们会有感于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根植于对生活的热爱。假若有一天你去了威尼斯,夜晚乘船出海时,请千万不要回望这座城市,因为这回眸的一瞥将会印在游者心里,如古老的呼唤久久萦绕在脑海里不愿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