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高专《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高专《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职业教育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可仍然不能实现学生毕业就业零距离。打破教材知识体系完整性,构建职业活动的完整性,以工程思维方式开展“自主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填补了这一隔阂。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程测量;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市政工程

中国分类号:H191

自国家2002年出台《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等一系列政策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职业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每门课程与每位教师)。教改的中观和微观问题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紧迫问题。《市政工程测量》课程传统的“先学后做、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在测量员工作岗位上有效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因此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进行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应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依据,保持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课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教学方法应注重“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更不是知识的体系[1]。

一、市政行业对测量员岗位技能需求

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一般泛指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管线工程、地下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电力照明工程等方面。通过走访苏州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工程公司、苏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施工企业,发现市政工程实际施工项目以道路、桥梁、排水管道项目为主,施工特点以建设外部环境复杂最为明显,交叉施工多。所调研的单位一致希望学校能培养出可直接上岗工作的毕业生。

《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且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测量的基本理论,会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现场施工放样,从而使学生具有承担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测量的工作能力。通过调研发现,现场一线技术人员基本都是年轻人员,他们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明显不足,工作效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施工测量质量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不应有的重大经济损失[2];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公司的施工测量设备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已配置全站仪取代了经纬仪,还配有GPS、电子水准仪等先进设备,施工测量数据处理手段也不断出新,配置了专业测图软件,如RBCCE、CASS、MAPGIS等,技术员对计算机的灵活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工程测量重点由传统的施工期间放线转变成工程全过程测量,工程监测日益受重视。

从近几年公司招聘学生的就业岗位来看,90%学生的就业去向在施工一线从事测量员、施工员、资料员等工种。《市政工程测量》课程选用北大版高职高专土建系列规划教材,该教材具有较宽的专业适应范围,既有较完整的科学理论,又注重能在市政工程中实用,并力求反映当代测量学科的新技术,所选内容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通俗易懂。教材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型的原则,共分10个项目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工程测量基本知识、水准测量与高程测设、水平角度测量与测设、水平距离测量与测设、坐标测量与测设、场地测量、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市政管道工程施工测量、市政桥涵工程施工测量的相关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操作,并配套了相关的单项技能训练[3]。教学内容全面,知识体系完整,符合施工现场的技术需求,但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发现,学生就业后不能直接胜任测量员工作岗位。教学内容选取正确,人才培养目标却不能实现,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教学方法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取上存在问题,教学中过度注重知识体系,使理论讲解与现场实际脱节,问题分析过于理论化,难以直接从工程项目现场测量问题的角度去讲解工程测量问题,难以实现理论、方法与工程测量问题求解一体化。现有市政工程测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场工程实际应用需要,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二、课程改革探讨

为有效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指出工学结合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从而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按照现有4+1学制教学模式,《市政工程测量》课程安排在第3学期,学期实际授课课时为60课时理论知识传授和2周实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学内容难以涵盖工程项目建设准备工作、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工作调整、任务验收、资料整理等所有测量员工作岗位应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因此需加大课程的课时安排或借助4.5+0.5学制培养模式,在0.5学年增加专业测量实训,一方面接近顶岗实习,另一方借此复习在第3学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二次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突出。

古有“眼高手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美国学者M・希尔伯曼曾说过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能收获80%,给别人讲授后90%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根据人的这一认知规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在1999年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上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中提出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是市政专业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非常适合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行为导向型教学法。

对市政工程测量员工作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技能是工程施工放样、变形监测及地形图应用。针对以上三项职业能力的培养,将传统教材内容解构重构,实现教学以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实施过程”为中心[4]。将教学内容按职业活动分为6大模块(见表1),每一模块分为若干单项任务,各项目内容彼此有关或无关,项目涉及的“能力点”和“知识点”逐步增加,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逐渐增加。简单的能力用较多的时间学习和练习,越往后越快,在多个项目的反复操作过程中,经过多次循环,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确立和巩固,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5]。

上述能力目标着重对学生工作岗位关键能力的培养,从而避免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现状。学生在单项工作任务完成后,将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而且能熟练应用现代测量技术体系去解决现场实际工程问题,将其所学知识实质性地应用到现场工程实际中。每个模块的工作任务相对独立,每个模块结束时学生均能实现独立目标,教师也能较好的实现考核与评价。

三、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设计

传统的项目教学是“实践检验真理”、“实践是理论的应用”的理念,这种模式理论重于实践,知识重于技能,结果重于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单项职业技能较好,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这种课程模式把大量的学习时间花在打理论基础之上,实践停留在单项技能训练上,个个是“神”,却不能实战。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模式把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是一种“建构式课程模式”。教师在其中起着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辅导者和评价者等多重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情境的重构和工作过程的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就业所必备的工程测量技术知识和职业能力,学生既是“神”,也能投入实战,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四、教学评价改革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也需进行改革。《市政工程测量》课程考核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按理论成绩40%、实践成绩60%的比例取值,实践考核部分引入平时小组实训考核成绩和个人操作考核成绩,按小组成绩40%、个人成绩60%(专项技能,与考工考核要求一致)的比例取值。理论考试试题侧重于知识的应用,采用半开卷,即只能看平时作业工作页,不允许看教材和其他复印材料。此方法避免了考试突击和考试作弊现象,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效果良好[6]。专项技能考核采用二合一的方法,即实训报告、实践操作考试结合。增加实践动手能力考核,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实训中动手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与往届生相比有明显提高。个人实践操作考试标准与岗位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测量员考核标准相结合单独评定,合格者颁发岗位从业资格证书。

通过对高职高专《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教材内容进行解构重构,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管理,构建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以工程思维设计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以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实施过程”为中心,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具备了较高的施工测量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了在测量员工作岗位上毕业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M].北京:清华大学,2007年:5

[2]黄羚,尚颜亮.现代路桥施工测量职业技术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88-89

[3]刘宗波,蒋来福.市政工程测量[M].北京:北京大学,2012年:前言

[4]王丽英,王崇倡.项目教学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工程2013,22(1):94-96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2007年:编写说明Ⅷ

[6]高永芹.高职非测量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