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需要可持续发展指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需要可持续发展指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显得日益严重。如果能将“福祉指标”等新指标用于政府业绩考核,就可能改变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增长的激励机制,推动经济可持续的稳定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GDP)指标肇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研究领域。在对比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衡量地方政府业绩的时候,GDP常常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GDP指标的局限性显得日益严重。一方面,GDP的增长常常以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作为代价;另一方面,GDP专注于对物质总量的描述,却忽视了背后的收入不均衡和居民在全方位的社会生活中幸福感的变化。

可喜的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陆续开始研究更广泛、更全面地描述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种指标(或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林林总总,大都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囊括在指标内;二是将除了物质满足之外的居民幸福感也纳入指标。简而言之,都试图更好地描述一个社会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状况。本文挑选了国际经验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做一些详细描述,以期对中国的实践探索有所帮助。

国际可持续发展指标概述

我们可以将各种可持续发展指标粗略地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指标试图对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进行一些修正,例如从中减去环境污染的成本、增加居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提升,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 (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 ISEW)”,这个指标最初在上世纪80年代由Herman Daly和John Cobb提出,此二人也是可持续发展指标这一领域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与ISEW类似的还有“真实发展指标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GPI)”,最初的GPI计算公式大致是:

GPI=家庭消费支出+未计入GDP的家务劳动+各种义务劳动和服务-犯罪活动-环境破坏因素(资源耗竭、臭氧层破坏、污染等等)-离婚和其他负面家庭因素-工作压力-家庭债务压力-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

在第一类指标中,还不得不提到世界银行的“真实储蓄(Genuine Savings)”,也叫“调整后净储蓄 (Adjusted Net Savings)”指标。这个指标主要描述了一个经济中可以决定其长期增长趋势的各种资本存量总和,粗略来说这个指标在常用的“国民储蓄”概念中扣除了资本折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并增加了教育和人力资本增加的因素。

第二类指标则试图在GDP框架之外重新构建一个体系。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要数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HDI是一个综合指数,包括寿命、教育和生活水平这三个方面的子指标,并将这三个子指标进行“去单位化”处理之后进行加总。

类似的比HDI更复杂、包含内容更广泛的指标还有“新经济学基金(New Economics Foundation)”设计的“幸福地球指数 (Happy Planet Index, HPI)”,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标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Indicator)”,以及国际运动组织“Sbilanciamoci!”的“区域发展质量指数(Regional Quality of Development Index, QUARS)”。这些指标与HDI相比,包含了更丰富的内容,例如生态环境、工作环境、收入分配、性别歧视、公民权益、政治参与度等等方面的因素。

与第二类指标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其推崇者之一包括“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我们现在常说的“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乃是生态足迹的一个构成部分。简单地说,生态足迹的概念描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承受能力。按照新经济学基金会的说法,我们的地球在2007年10月以后,就开始在生态环境方面寅吃卯粮了。与此相关的指标包括200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上公布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这个指数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环境体系、减轻环境压力、增强人类面对环境问题的承受力、社会以及体制因素以及全球合作。

第三类指标(指标体系)以期对现有的国民经济账户进行补充,以让它更完备。现有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系统,并且有大量的历史数据。依托这个现行的SNA体系进行扩展,增加“卫星账户(Satellite Accounts)”以弥补其不足,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实际上,在2003年,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联合公布了《国民账户体系手册:环境账户和经济账户的融合》,新的账户称为“经济和环境账户体系(System of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ccounts, SEEA)”。SEEA是国民账户体系的一个卫星账户,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污染物、能源和原材料的流动;各经济主体(政府、企业和家庭)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活动;自然资源的存量(以实物计量或者以货币计量);经过环境因素调整以后的宏观经济活动总量。欧盟统计局已经开始正式实施SEEA体系,而德国的联邦统计局 (Federal Statistics Office)也开始采用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环境―经济账户体系,也称为GEEA。类似的还有荷兰统计局 (Statistics Netherlands) 在1990年代就开发出来的“包含环境账户的国民账户矩阵 (National Accounts Matrix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ccounts, NAMEA)”。

与此对应的是一些社会发展指标。最著名的要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于2000年提出并以2015年为目标,具体包括削减贫困、基础教育普及、控制艾滋病、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等八项内容。这些目标内容都可以通过国民经济账户及其卫星账户所包含的一些指标进行评估和检测。相应的,欧洲理事会 (European Council) 在2001年和2006年设定和修改了“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 (SDS)”,其目的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团结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均衡。要实现这一发展战略,需要有恰当的指标来监控发展的进程,因此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指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SDIs)”。SDI体系尽可能的利用了现有的各种指标,并包含三个层级,层级越往下则指标越细致和专业化,而最高层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公共交通、公共治理、公共健康、环境变化等十个方面。

GPI、HDI 和SDIs等代表性指标详述

从以上三大类指标中,我们尝试各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详细介绍。

真实发展指标(GPI) 传统的GDP指标对“好”的和“坏”的经济活动并不加以区分,诸如教育、医疗这样的经济活动和诸如监狱、采伐这样的活动都被一视同仁的加总到GDP中去。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GPI指标试图对GDP指标进行修正。在实际应用中,加拿大政府已经将GPI指标(具体称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指标(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纳入到政府管理体系,并责成审计总署官员定期对GPI进行分析并将报告提交给众议院。表1以美国2004年的数据具体展示了GPI的构成、比例及其计算方法。按照美国数据的计算结果是:在1970-2004年间,虽然美国人均GDP增长了80%多,而人均GPI则几乎没有增长。

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DI) 与GPI对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加加减减、修修补补不同,HDI数据完全是另起炉灶,试图将人类生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一并纳入到一个综合指数中去。目前HDI粗略包括三方面内容:(1)健康水平,采用总人口预期寿命作为原始指标;(2)知识和教育,采用成人识字率和学龄人口入学率作为原始指标,分别赋予2/3和1/3的权重;(3)居民生活水平,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作为原始指标。在计算过程中,这些原始指标被逐一转化成取值在0到1之间的标准化指标,具体方法是:取其原始指标理论最大值设为1、取其原始指标理论最小值设为0、将原始指标的实际值按比例进行转化。最后,将这些标准化后的指标进行算术平均,则得到每个国家的综合HDI,显然其取值也必然在0到1之间。按照联合国公布的2009年报告,我国目前的HDI是0.77,在全部182个国家中排第92位,相比排名最高的挪威(0.97)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排名最低的则是尼日尔(0.34)。

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SDIs) 相对于大多数前两类指标而言,欧盟的这一套指标体系(见表2)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和完善的。这一套指标最初开始于1996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开发的一套指标。到2005年的时候欧盟将其发展成一个包含155个具体指标的体系,并在2005年12月份了第一篇监测报告。整个指标体系包括10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一个主指标;每个主题下面还包括2-4个副主题,每个副主题下面还有更细致的指标。

关于建立中国福祉指标的思考

当下,国内对“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包括GDP增长、产业增长、投资增长、城镇化等在内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各项目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讨论的热点。最近,随着日本公布其2010年第二季度GDP数据(1.288万亿美元,而据测算中国同期约为1.34万亿美元),再次引发世界对中国GDP增长速度的高度关注,西方主流媒体预测中国年内将超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笔者认为,如此热烈的舆论氛围之下,更需冷静思考和重新审视的问题是:增长目标到底有多重要?是否有比增长目标更重要的事情?

在过去的四个五年计划中,中国的GDP增长目标平均被超过3.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