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劳伦斯的“《创世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作为一个严肃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劳伦斯在《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这两部小说中表达了他极力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以摆脱资本主义社会和机械文明对人性的异化,这两部小说就是他的《创世纪》一其中的主题和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和《圣经》中的《创世纪》有着很大的相似,但最重要的是这是劳伦斯的《创世纪》一它体现和包含了劳伦斯本人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理想。
[关键词] 劳伦斯 原型 《创世纪》主题 人物
一、引言
D.H.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但是他作为一个严肃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的身份却日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劳伦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和机械文明对人性的异化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在此,可以克服机械文明对人的异化使人性得到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这其实就是他为之付诸毕生心血的“拉纳尼姆”,在艺术创作上,《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他的《创世纪》一其中的主题和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和圣经中的《创世纪》有着很大的相似。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这两部小说其实就是一部劳伦斯的《创世纪》。这其中有他对社会、人类和人性的认识、思考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希望。
二、原型主题――重返人类的“伊甸园”
当初夏娃因受蛇的引诱食禁果而触怒上帝,被上帝从伊甸园中逐出。此后一代又一代无数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试图重建人类的“伊甸园”――重返人类堕落之前那种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于是“重返人类的伊甸园”成为一个原型主题。
劳伦斯出生在英国中部伊斯伍德矿区,那是原始的农业英国一“美好英国”一的缩影,与他长大后所看到的被工业文明“机械化”的英国形成鲜明的对照,劳伦斯一生憎恶工业文明,在他看来人类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发现失去的本能的、生物的、激情的自我”,他一生都在尝试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一拉纳尼姆,在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们以男女之爱为中心,男子间是一种“血谊兄弟”的关系。
从表面看,《虹》是纵面剖析布朗文三代人的婚恋史,而《恋爱中的女人》(以下简称《恋女》)则是横面对比两对青年男女不同的情爱追求,实际上两部小说是关于三代人为“重返伊甸园”所作的斗争。
《虹》一开篇,劳伦斯就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伊甸园”风光一田园牧歌般恬静优雅的马什农庄,在这里,人与自然紧紧相连,共生共存,春天,“他们会感到生命活力的冲动……知道天地的交融”,夏天,“田野里绿油油的麦浪翻滚,像一匹绸缎在庄户人脚下波光荡漾”,秋天,“鹌鹑忽的飞起,鸟群像浪花般的飞掠过休闲的土地”,冬天,“男人们坐在屋里的火炉旁,女人们不慌不忙的张罗着”。布朗文家族的男人和女人分别对应与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众所周知,亚当很知足的生活在伊甸园中,是夏娃禁不住诱惑吃了禁果,布朗文家族的男人很满足这种春播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女人却不同,“她们的目光离开这热乎乎儿的、盲目的农家乐去看远处的有声世界了”,“她想得到知识”。女人就像夏娃一样,渴求知识和教育,而实际上正是所谓的知识一工业文明一运河、煤矿、火车一的侵入把这片宁静、秀美的土地肢解的七零八落,人与自然的和谐丧失殆尽,“伊甸园”失落了。此后布朗文家族便开始了重返“伊甸园”的探索。
第一代人汤姆和莉迪娅,也是农业英国的最后一代人,生活在工业文明之初,他们与大自然还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基本上属于“完美”,但他们并没能够重返“伊甸园”,因为他们的生活视野并不开阔,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小圈子里,也不深究生命的意义。“伊甸园”还需要进一步追寻。
第二代人,威尔和安娜,他们的婚姻是典型的灵与肉分裂的婚姻,由于现代文明的异化,他的精神世界被摧毁,他成了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工业异化物:而原本想要过超凡脱俗生活的安娜却沦为一个喋喋不休的家庭妇女,满足于生儿育女和与丈夫之间只有肉体接触而没有心灵沟通的生活,威尔把他的亚当夏娃雕刻付之一炬,这暗示了他们永远也不会有亚当和夏娃那样的结合,也不可能重返“伊甸园”。“伊甸园”对于安娜,就像摩西看到“应许之地”e而无缘步入一样,她不可能到达它。
第三代人,厄秀拉,作为一代新女性,她工业文明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追求新的自我,她努力工作、学习,但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却以失败告终,婚恋方面也是一样:斯克里宾斯基并不是她从小就希望找到的上帝的儿子,尽管如此,但厄秀拉仍继续她的追求和探索,在《虹》的结尾,我们看到希望:“她知道,他们就要挣脱那蜕变中的硬壳甲,用自己崭新、清洁的去迎接那从天而至的光明、劲风和洁净的雨水,透过彩虹,她看到了大地上的新建筑,那些陈旧的、不堪一击的糟朽房子和工厂被一扫而光,这世界将在生命的真实中拔地而起,直耸苍穹”。
《恋女》继续《虹》的主题,而且更深入、细致,戈珍和杰拉德的恋爱充满着苦涩和斗争,彼此都想控制对方,已被工业社会机械化和工具化的现代文明的产儿是不可能在爱情中奉献自己。真正实现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等待他们的只有堕落、幻灭和死亡,厄秀拉和伯金的恋爱则充满了争吵、妥协与和解,最后两个人的思想逐渐趋于一致,“这时人的女儿回到上帝的儿子的怀抱”,“她已经发现了上帝始初的儿子”,“他也发现了人类最初的漂亮女儿”,在漆黑的舍伍德森林,他们实现了完满的灵与肉的结合,最后他们决定去南方,那里田野肥沃,硕果累累,阳光明媚,那是充满希望、不受文明枷锁禁锢的“伊甸园”,他们基本上实现了劳伦斯所崇尚的两性和谐和他所致力于建立的理想王国。
三、原型人物:诺亚,耶稣基督,该隐,替罪羊
《虹》和《恋女》中蕴含大量的原型人物,这些原型人物。如诺亚,该隐,都可以在《圣经》的《创世纪》中找到原型,他们被劳伦斯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这丰富了小说的意义,拓展了小说的范围。
汤姆――诺亚汤姆可以说是诺亚原型,在《圣经》中,诺亚是唯一有德行的人,不与周围作恶的人同流合污,汤姆被送去读书。但他对书上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他最乐意的是回农场和土地进行交流。这表明他还未被“文明”所污染,在他的呵护下,继女安娜感到温暖、安全、舒适。他在安娜婚礼上的醉态一节对应与诺亚曾经醉酒与儿子之前的情节。
劳伦斯的高超之处不在于他沿用《圣经》中的那场洪水,而在于他巧妙地把那场洪水完全颠倒了过来《虹》中汤姆淹死在洪水中,实际上,汤姆是在精神上获救了――免于遭受现代文明大洪水的袭击,他代表着一个时代。他的死意味着农业社会的彻底终 结,取而代之的社会是一个堕落、腐化的社会。人们再也找不到汤姆所过的那种和谐、本能的生活。
杰拉德――该隐,替罪羊杰拉德是圣经中杀弟的该隐原型,劳伦斯在书中多次把他比作该隐。杰拉德在幼年时就“意外地”枪杀了弟弟。如厄秀拉所言,“这事情的背后也许有一种无意识的意愿”,“他们玩这种杀人游戏,其实这就有某种原始的嗜杀欲望”。戈珍第一次见到他,就看出他像狼一样凶残、危险,除此之外,他对于他妹妹黛安娜的死也负有责任。
杰拉德总是害怕被人杀害,潜意识里总认为每人袖口都藏着一把刀要杀他,这更进一步点明了他是该隐原型。该隐杀弟之后,害怕别人会杀他,于是上帝就在他身上做了个记号。作为工业巨头。他残酷无情的剥削矿工们,耶稣基督说过,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姐妹,所以杰拉德就是一个现代该隐,矿工们已不再是作为人而存在,他们只是生产工具。他们的内心已枯竭,灵魂正在死去:他们已被杰拉德杀死,就如同圣经中亚伯被该隐杀死一样。
该隐杀弟之后,一直独自流浪,杰拉德也是从来没有过朋友。与人接近好像是违背他的天性,所以伯金提出的与他建立兄弟情谊的建议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杰拉德充分体现了现代世界的原则。从社会角度来看,他是文学中的“替罪羊”原型,他是现代欧洲工业文明和价值观的代表和体现,用于形容他外表的形容词如。“漂亮”,“线条分明”,“金发”,“光彩夺目”,“男子汉气概”,表明他是英格兰的后代。另一方面,也是“现存状态和阶级制度的完全体现”。他努力迎合现代化生产的目的,视征服自然为己任。他成功地使人隶属于机器。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杰拉德一生致力于工业的发展和完善,最后却死于自己的“成功”。正如厄秀拉在《恋女》开始时预言的:“如果他进行了尽可能的改良,再没有什么值得改进的了。那他准就活不长了”。杰拉德已被深深地腐蚀。伯金提出的兄弟之谊不能挽救他,他和戈珍之间毫无爱情、充满控制和占有的关系更不能阻止他的最后覆灭。他无路可走,只有死才是他的最终归宿。他必须为整个社会而死。他是整个社会的“替罪羊”,“体现着西方工业社会命运的人其实就是体现着自己的命运”。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悲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劳伦斯对圣经《创世纪》原型的创造性使用,一方面表达了他自己对现实、人生和宇宙的总体感悟和体验:他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和为人类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愿望。同时他试图为人类建立一个美好未来的愿望和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使他的作品富有深邃的内涵和无穷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他的技巧也丰富、深化了原型,赋予原型以新的意义。从此意义上说,这两部小说就是劳伦斯的《创世纪》一为人类创造一个新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