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扎根异乡的外国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扎根异乡的外国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身在异乡的同胞来说,相互帮助和生活方便是他们聚居在一起的重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还包括宗教方面的因素。在许多国家都有外国人的聚居地,他们在远离自己国家的地方,过着移民的生活,并且在那个国家扎根生息。

德国柏林:高失业率的土耳其移民

在柏林南部新科隆地区居住的一个社区人口中,土耳其移民占了一成。在这个社区的大街上,有许多专门销售土耳其食品的商店和超市,妇女们戴着头巾到超市里买菜,她们与店员交谈全部用土耳其语。在该社区附近,还有7座伊斯兰教教堂。

土耳其人在德国聚居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半期。那时,西德经济急速发展,但政府和企业却苦于劳动力不足,于是,廉价的土耳其劳动力便源源不断地来到德国。尽管开始时规定,企业与土耳其员工只签定两年的短期合同,也不允许他们长期滞留,但由于企业希望保证自己有充足而稳定的劳动力,因此,这一规定最终成为一种形式。从1973年开始,德国停止从土耳其引入劳动力,不过,那些已经在德国扎根的土耳其人的亲戚仍然不断地进入德国,投靠他们。到2005年,德国境内的土耳其人约为176万,如果加上已经取得德国国籍的士耳其人,这个数字约为218万,约占德国总人口的2.6%。

在柏林,也有土耳其人口占多数的街道,那是由投靠亲戚的士耳其人聚居形成的街道。然而,由于他们只使用土耳其语,他们的后两代人已经完全不能与德国现代而发达的社会融合在一起,成为德国政府为之头疼的难题。尽管德国的平均失业率为9.5%,但在土耳其人-条街,失业率高达42%。

身为土耳其人的女婿、担任训练土耳其年轻人就业的“柏林・土耳其联盟”职业培训中心负责人的德奇曼说:“这里近半数的年轻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与他们工作热情高昂的先辈相比,他们正失去自己的目标。尽管职业中心对他们进行了德语再培训,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日本神乐坂:“法国人一条街”

在日本,新宿区是东京都内居住了最多法国人的地区。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因为神乐坂的存在。艺妓时常出现的神乐坂一带,胡同错综复杂,而且坡多,到处都让人想起巴黎的街道,因此才会牢牢地抓住法国人的心。

据新宿区发行的区划介绍手册说,该区居住的法国人数量仅次于韩国人、朝鲜人和中国人。静静地走在神乐坂的街道上,最醒目的是日本风情浓厚的酒馆、用石块铺成台阶的路面和外观雅致的咖啡馆。在这里仍然可以感觉到花柳巷的痕迹和弥漫在整个神乐坂的浓浓的都市氛围。周末,有的人会带着家人来这里度假。

神乐坂有如此多吸引人的因素,难怪崇尚浪漫的法国人会喜欢这里。据东京都的统计,2009年7~8月,在东京都内登记注册的法国人达5832人,其中登记法国人最多的是新宿区,达1216人,其次是港区1010人和涩谷区571人。而在东京都以外的地区,法国居住人口最多的是横滨市,达351人。从这个数据来看,居住在新宿的法国人数量可以说是日本全国最多的地区。

为什么新宿会吸引如此多的法国人居住呢?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两所著名的学校。座落在新宿区市谷船河原町的“东京日法学院”,是一所同时配备法语学校和其他文化设施的学院,居住在新宿的法国人经常举家到这里观看法国电影和聚会。另外,在外濠对岸的千代田区富士见市还有一所“日法学园・东京”的富士见分校,与新宿区相邻。从这两所学校徒步走到神乐坂,只需要几分钟。

而且,如果去问问在神乐坂周围工作和生活的法国人时,你确实可以感觉到他们非常热爱这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地方。居住在新宿区的法国女散文家多拉・托珊说:“这里有制作和服和从事餐馆的老店,还有新潮浪漫的咖啡厅和酒吧。神乐坂是一条传统与流行兼有的街道。”神乐坂街道周围胡同里的咖啡厅,里外都透着与巴黎小巷中的咖啡厅相同的情调。

多拉说,虽然在世田谷和涩谷区居住也很好,但神乐坂周边才最适合她。她说:“与老店的主人谈话就像是与家人谈话一样。因为在欧洲,许多街道都会让人感到历史的厚重,而在神乐坂,却令人在传统中体验轻松,让人乐不思蜀。”

在神乐坂经营一家法式咖啡馆的拉夏尔・贝特朗说神乐坂给他的印象是“古老建筑、石铺路和小胡同……”确实,走在法式咖啡厅点缀的神乐坂大街旁边的小胡同里,让人仿佛置身于巴黎的大街小巷。

对于人数众多的法国人,神乐坂的居民并不感到奇怪。他们认为“经常都可以看到(法国人)走在路上”,“作为游客来到这里也对我们有好处”等。神乐坂的居民对这里被称为“法国人一条街”并不赞同也不反对,他们似乎很自然地接受居住在这里的法国人。

与拉夏尔有十多年交往的神乐坂大街商店会会长福井清一郎(60岁)对“喜欢神乐坂”的法国人表示欢迎,他说:“接待他们的感觉就好像与家人在一起。”因为,神乐坂不仅有职场和教育机构等生活必需的基础条件,而且,这里的街道散发出的气息,让远在异国他乡的法国人始终都有一种“家”的感觉。

英国伦敦:移民历史悠久

只要走在伦敦以东的白教堂地区的大街上,就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咖喱的香味。在宽阔的人行道旁边,全是销售蔬菜、日用品和民族服装的商店和小摊,小伙子手拿CD不停吆喝着。一时间,让人产生一种来到了亚洲哪个国家的大街上的感觉。

在英国这个具有悠久移民历史的国家首都伦敦,有许多外国人居住。唐人街、中东裔英国人聚居的中西部爱德华大街和非裔英国人聚居的南普林斯顿等,数都数不过来。而在爱德华大街周边居住的巴基斯坦人,占整个伦敦居住的巴基斯坦人总数的近一半,而这个地区的有些地方,巴基斯坦人占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这里一条小街道最受世人瞩目,那就是名为“布里克巷”的小巷。在这条小巷内,有数十家咖喱饭馆紧紧相连,目前,这里已经成了伦敦的一条著名的咖喱街。年轻的艺术家纷纷至此联络沟通并且交流信息。曾经的贫民窟,在近十年来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这里成为巴基斯坦人聚居地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当时,这里的移民大都是从法国移居过来的新教徒和从东区移居过来的犹太教徒。虽然现在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曾经是以前的基督教会和犹太教堂,但这正说明了这条街独特的历史。

8年前开始经营餐馆的候赛因・阿兹马尔(55岁)期待地说:“这里是表现我们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地方,希望更多的人来接触和了解它。”

美国:拒绝文明的基督徒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卡斯特,电气和汽车等文明工具遭到拒绝,因为这里居住着以务农为生、一贯主张和平的基督教“门诺派”(严谨派)教徒。他们的祖先为了追求信仰和自由从欧洲来到这里,男性蓄着长须,头上戴着草帽,女性则穿戴着素色的连衣裙和有花边的白色帽子,他们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在距离兰卡斯特驱车需要约两个小时的马里兰州的Bartonsville和Germantown,每周3天商人们运来蔬菜、肉、奶酪和面包等食物,这里成了一个临时集市。而充满奇异文化的商店街只限周一至周五“出现”。尽管如此,许多从华盛顿来此购物的居民对食品的评价很高,他们认为“既新鲜又便宜”。

但是,他们使用汽车运输食品,而且店内还使用冰箱和现金出纳机,这让人们产生“他们不是不使用汽车和电气设备吗?”的疑问。不过,市场负责人,39岁的阿尔・奥尔加亚否认说:“我们显然不会用汽车来运输。”他解释说:“与我们合作的人通常都会驾驶汽车,而我们正是通过他们来运输食品的。”

就商店中使用照明的解释是,“这是做生意,仅在这里使用。我们得为了生活和农业所必需的物品进行交易。”在Bartonsville,约有60名来自兰卡斯特的“门诺派”教徒与当,地约25名农户合伙经营了15家商店和小餐馆。

奥尔加亚说,尽管“门诺派”教徒与社会相隔,过着封闭的生活,但“与当地人交流,并且充分互相理解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