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宁波纤检:春暖花自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宁波纤检:春暖花自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十年前播种孕育,七年前扬帆起航。宁波市纤维检验所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引子:初春时节

1989年初春,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6名员工,带着兴奋接受了一个新的机构名称――宁波市纤维检验所。

这是在改革开放潮水的奔涌下,经宁波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的一个新机构。当时该所附设在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的机构模式,主要职责是从事纤维制品检验工作。

工作条件十分简陋,设备陈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以外观检测为主,一年出具的检测报告约100来份,大多数是市质监局下达的抽检任务,委托检验报告只有十几份。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宁波纤检人没有怨天尤人、急于求成,他们厚积薄发,在成立之初的几年里不断地摸索前进,完善企业档案,跟踪最新标准,探寻发展思路,为所的发展腾飞蓄积力量。

2011年,又是一个初春,记者踏上宁波这片土地,阳光和煦,青草依依。在一幢即将竣工的大楼前,宁波市纤维检验所所长阮勇带着笑容介绍着,全所将在年底前搬入这幢新大楼。

少年时听过一则谜语:风平浪静,打一城市,机敏的同学脱口而出:宁波。然而,宁波从来都是潮起潮涌的。有着7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宁波,自唐宋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朝鲜;姚江、奉化江、甬江在这里汇聚入海。就近代而言,宁波的可圈可点之处也不胜枚举,其中亮点之一是服装业。中国的第一套西装、第一件中山装,就出自宁波人之手。如今的雅戈尔、杉杉、罗蒙等品牌,也无不凝聚着宁波人的弄潮精神。

宁波市纤检所正是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在国家专业纤检机构肩负新的使命下,凭借信念、责任和智慧,二十年前播种孕育,七年前扬帆起航……

唱响棉花公检“主旋律”

1997年,对于与“棉”相关的中国人来说,有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那就是中国启动了棉花公证检验的航船。随后,国务院两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棉花工作,国务院领导一锤定音:由专业检验机构对棉花质量进行把关。2001年,国务院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从根本上解决了专业纤检机构执法主体资格受制约的问题。

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工作是宁波市纤维检验所的重要工作。自2001年开始进行经营性棉花公检以来,从最初的一家公检企业到现在的9家公检企业,数量从原有的0.2万吨,发展到8万吨。宁波所以快速、公正、廉洁赢得公检企业的信任。宁波所以《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为依据,加强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坚决杜绝棉花掺杂掺假。该所对宁波地区28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建立企业质量信息档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以《经营性棉花国家公证检验工作程序和检验规程》为依据,做好报验、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及出证、文书管理和报送数据工作,力争出证及上报数据差错率为零。

王燕君女士,从2003年起担任该所棉花公证检验科科长。谈起棉花,感慨颇多:“我是2000年调入所里的,一直从事棉花公检工作。虽然近几年区域内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很多,但是对经营性棉花的公证检验,我们始终没有放松。在多次监督抽查中,我们所的相符率大都是百分之百。”

2010年7月,王科长接到赴山西两处完成出库棉检验的任务,立即带领全科人员起程。10位纤检老同志(平均年龄近40岁)克服了气候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及家中大大小小的困难,凭借老纤检吃苦耐劳的作风,钻窑洞仓库,吃快餐,连续作战,赢得了仓库方面的积极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阮所长前往慰问时,深深被他们的工作精神所感动。

“棉花公证检验的数量虽然减少了许多,但作为专业纤检机构,必须肩负好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因为这是一个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阮勇所长对此认识十分坚定。

从零起点到坚实可靠的质量防线

副所长翟震宇一直认为:“加强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监管,守住安全底线,就是服务大局。”宁波市纤维检验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纤维检验局和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切实履行纤检机构职能,努力从生产源头构筑宁波地区纤维及纤维制品坚实可靠的质量安全防线,不断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纤维及纤维制品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来宁波所共出动执法人员1320人次,监督检查138次,监督抽样1307批次,立案查处73起,结案73起。近年来,宁波所还接受国家质检总局的任务,进行了西服、床上用品等产品的国抽任务,充分履行国家中心的职责。

吕卫民,该所监督稽查室主任。2001年从部队副团职务专业,脱下军装穿上了外人看不明白的行政执法制服。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英气和干练。

“当初来到质监系统,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筹建法制室。虽然对质监工作还不了解,但感觉自己是能有用武之地的。”吕卫民拿出一大摞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资料,显示出对所从事十多年的监督稽查工作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工作成绩的满意度。

“黑心棉”是国务院和质检总局高度关注的违法行为。在打击“黑心棉”方面,宁波市慈溪胜山市场曾被《焦点访谈》曝光列入国家重点整治对象,宁波所对该市场多次检查指导,落实整治方案,积极宣传《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与当地政府和质监部门加强沟通交流,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该市场终于在2006年底摘掉“重点整治”的帽子。

“要想做好任何有难度的工作,都是需要费尽心力的。最初监管时,困难重重。” 吕卫民很有感慨。在稽查黑心棉时,有的私营业主会以暴力相威胁,有的女老板会耍赖、抽风。

不知从何时起“黑心棉”改头换面了。吕卫民马上警觉起来,关注市场动态,并在媒体上发文提醒消费者,“黑的走了,白的来了,改头换面还是黑心棉”。

监管前移,是该所监督执法的一个经验。在一次对学生服抽检时,该所发现学生服质量问题很多,其中甲醛超标情况严重。简单的查处自然省事,但并不能很好地防范继续出问题。该所采取了看起来很费事的做法,与教育部门协作,对所有生产校服的企业进行备案登记,只有经过纤检机构认定合格的企业才有资格与教育部门签订供货协议。经过多年的坚持,这一做法不仅保证了校服质量,还赢得了企业欢迎。目前,该所已将监管的起点前移到面料企业,使他们在给服装企业供货时就带着检验报告。

监管与服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8年抗震救灾期间,宁波所共出动检查人员100余人次,检查企业30余家次,阻止了宁波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出资购买的800余件、货值72000余元劣质服装用于救灾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了救灾衣物的质量。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大中专院校开学日,该所都组织相应的执法检查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学生等群体人员的穿着安全。

随着执法能力的提高和打假工作的深入,宁波所执法领域不断向深层次扩展,从棉花到絮棉制品,从服装到床上用品,从大专院校到宾馆饭店,从幼儿园到医院,始终将群众需要放在首位。执法工作也从过去单一的查办案件,以处罚为主发展到帮促相结合,宣传政策法规、标准,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等在内的综合服务。还通过媒体等工具扩大纤维及其制品执法工作影响力,提升了企业维护品牌形象、群众重视生活安全的意识。

让检验插上飞翔的翅膀

作为所长和技术负责人,阮勇上任9年来一直是充满自信的。“诚心、重诺、 求实、创新”是全所工作一直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他本人的言行准则。

“让检验插上飞翔的翅膀,这是目前体制下,纤维资源较少的纤检机构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说是更好履行纤维质量监督职能的需要。”这是阮勇对工作思路总的诠释。

独立建所前,宁波所长期检测服务单位仅有5家,每年的检测业务量仅为几十万元;检测局限于色牢度、起毛起球、纤维含量等常规项目;受专业技术人员缺少、仪器设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出具检测报告时间也不固定,短则一星期,长则一个月。这些与服务对象的要求逐渐拉开差距,无法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检测需求。

2003年,宁波市纤维检验所独立建制后,开始实施全面的制度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强国家中心宁波实验室的建设,对检验流程实行全面优化调整满足客户需求。首先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在业务窗口设立党员咨询岗负责解答客户检测疑问;对检测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从最初的不定期确定为7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报告,之后又缩短为5个工作日出具检测报告,目前正在调研3个工作日出具检测报告的可行性;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对部分服务对象提出的特殊检测需求,通过绿色通道缩短检测流程和检测时间,实现了服务多样性,提升了服务工作层次;对检测工作实现流程化改造,引进了专业的检测流程业务软件,实行检验数据全流程监控,同时利用软件的数据统计功能实时监测业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和拓展服务手段。

检测能力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根本。2004年,宁波所[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向国家认监委申报了“三合一”认证,通过的检测能力有125个产品,63个参数,涉及7个大类。2005年至2007年,宁波所连续三次通过认可委组织的监督及扩项评审,技术能力得到了显著扩大和提升。2009年至2010年,该所又连续两次通过了“三合一”现场复评审,检测能力也再次扩大。至此,该所的检测能力已经扩展为253个产品、149个参数,检测领域扩展为棉花、毛绒、化纤、纱线、纺织品、针织品、服装、医用纺织品、轻工产品共九大领域,基本满足了服务对象的检测需求。

检验科副科长刘优娜,清秀的脸庞透着80后的活力,2004年浙江理工大学纺织专业毕业后,一脚踏入宁波市纤检所。几年来,她已陆续熟悉了科室的所有检测工作,去年担任副科长,带起全所人数最多的团队,可说是“长江后浪”的代表。

“我觉得自己还很稚嫩,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多向老同志学习,带领好这个团队。最主要的工作着力点就是通过合理的机制调动全员积极性,使大家都能高质量和满负荷工作。”文静的刘优娜谦虚中带着自信。

胡雪珍是检验科的业务主管,与80后相比,她可说“前浪”了。“我来所工作10多年了,一直很热爱检测工作。看到年轻人成长起来我由衷地高兴,说明我们的事业在蓬勃发展。我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实事求是地说,我从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胡雪珍感叹今非昔比。

1989年宁波所刚刚成立时只有专业技术人员3人,2003年独立建所时有员工1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也只有8人。现在宁波所有职工53人,专业技术人员占67%,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19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6人,人员素质显著提高,人员知识结构日趋合理。

近年来,宁波所通过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培训等方式提升人员素质水平。仅2007、2008年引进高级工程师2名、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4名充实到人才队伍中;在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保证方面,积极参与中纤局等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同时所内定期开展技术比武,编写内部培训教材,加强检验岗位轮岗交流,培养检验员一专多能本领。该所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能力验证和权威机构组织的比对活动。从2001年至2010年,共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活动20余次,全部取得满意结果。

先进模式的内部制度建设,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以及不断提升的检验检测能力吸引了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事业部科长钟丽君介绍,该所服务对象包括了宁波90%以上从事内贸的纺织服装企业,包括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培罗成、太平鸟、博洋等所有宁波的纺织服装名牌企业,以及一部分省内外的知名服装企业,长期检测服务单位达到100多家。自2003年以来,委托检验报告数量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达到16000余份,检验检测业务突飞猛进。

“八字方针”:激情、想法、行动、果断

2003年是宁波市纤维检验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月份,宁波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宁波市纤维检验所承建制从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划出,实行独立建制;7月份,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宁波实验室在该所挂牌成立。正是从2003年起,宁波市纤维检验所的检验检测业务、监督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仪器设备配置、科研技术水平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锦旗是荣誉的象征,可能是有限的墙壁悬挂不下,抑或是内敛心态使然,索性卷收起来;奖牌是成绩的注脚,或许是心中的目标更高,抑或是前行者的脚步太急,干脆不去提及。

记者搜寻着,看到了:“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活动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先进党支部”、市质监局颁发的“管理创新奖”和“优胜单位”;雅戈尔集团、杉杉集团、太平鸟集团、麦迪莱登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送来的锦旗……

在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的第二天,党支部书记、所长阮勇就主动放弃休息日,亲自带领检验人员驻厂,提供从原料、加工、包装、质量标识到成品出库的全过程质量跟踪服务,使棉被在第一时间生产好装车运往灾区。其间,他几乎天天在各救灾物资生产和捐助企业间来回奔跑,检查救灾物资,最多一天的行程达360多公里。阮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有一张办公桌并不显眼,但在桌上放着一块小小的牌子却是价值万金,上面写着“党员示范岗”。这张办公桌的主人,名叫徐意芬,这块“党员示范岗”的牌子正属于她。在大家的眼中,徐意芬是一位巾帼英雄。纤维检验所成立伊始,身材娇小的徐意芬并不惹人注意。当时所里的实验室条件还不够完善,很多化学试剂有较强的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实验室空气很差。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徐意芬不怕苦不怕累,身先士卒坚守在第一线工作岗位。

小事永放光芒。撷取上面的例子旨在说明宁波市纤检所是一个思想、文化、业务全面建设都很过硬的队伍。

“像登山一样,登上一个山峰又看到一个山峰”,在阮勇看来,宁波所目前是站在了一个山上,但放眼望去,前面又是一座山。“我们处在一个转折点上。现有的模式成熟了,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此我们班子统一认识,提出了新的‘八字’方针,即‘激情、想法、行动、果断’。工作要有激情,头脑要有想法,身体要有行动,解决问题要果断。”

或许,“八字方针”是对更科学、更合理的运行体制与机制的呼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前不久还在纤检所“蹲点”,调研和谋划所班子提出的一个个充满激情的建议。

或许,“八字方针”是对事物发展的无限期待和脚踏实地的前行。2010年4月,该所通过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的有关检测项目的认可,10月份通过CPSC专家的现场考核,成为国内通过该机构认可的唯一的政府实验室,具有了对出口美国的儿童类产品进行有毒物质检验的资质,具备了颁发入美儿童类产品“护照”的资格,为拓展国内企业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

或许,“八字方针”可以用这样的承诺来诠释:“我们的最终目标――世界一流;我们的努力方向――客户满意;我们的工作准则――科学高效;我们的基本职责――数据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