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相斥到相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相斥到相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6月8日,中日合办动漫节的启动仪式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总理亲临现场,为他与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去年会晤时定下的这个活动“捧场助威”。如果说这个高规格的动漫节更偏向于是一个政府行为的话,那么近些年在两国民间悄然开展的中日动漫企业合作,则早已为这样一个活动耕耘出一片实实在在的土壤。亦或者说,中日合办动漫节为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间即将蓬勃兴起的动漫合作时代,编排了一个醒目的注脚。

我们之所以大胆预言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是因为世界动漫产业在经历了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已经快速营造出一个合作共赢的大舞台,任何国家、任何公司都意识到封闭是不可取的,只有开放和合作才能赢得机会和未来。中日两国的动漫业界也已经跨过了初期的不信任、不了解的排斥阶段,进入了一个试探性接触和互相取长补短的吸引阶段,而且一旦这种合作之门被打开,就像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政策被推出一样,将会导演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

日本看重中国的市场、渠道和劳动力资源,而中国则看重日本的资金、运作方式和理念。双方的合作可谓各取所需,顺理成章。然而,只满足“1+1等于2”是不行的,如何让中日动漫企业间的合作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规避“1+1小于2”的风险;如何让合作的中国、日本企业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中国企业,怎么能从与日本公司的合作中学到经验、获得利益,这是我们特别需要探求的东西。

本刊借中日合办动漫节之机,为各位读者精心奉上中日动漫合作的专题报道,就是希望能为在中日动漫合作方面已经或者即将开展项目的企业,亦或是对中外动漫合作持续关注的业界人士,提供些许有价值的信息和帮助。

80年代及其以前:一首抒情的华尔兹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日本偶动画的先驱持永只仁就来到中国,先以“池勇”,后以“方明”为名,带领中国的一些早期动画师进行动画的创作。解放前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时,他同中国的动画工作者们一同研究动画原理,并策划拍摄了《翻身年》、《皇帝梦》、《瓮中捉鳖》等一系列作品。解放后,他随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创作组移至上海,在新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后来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继续制作了《小铁柱》、《谢谢小花猫》等作品。

可以说,是持永只仁开启了中日动漫界合作的先河。后来在持永回到日本,在日本继续开拓自己动画事业的同时,又几次往返中国。在80年代还在北京电影学院授课,在他所教的班上,就有今天中国动漫界重要的中生代力量――孙立军。持永只仁为中日两国的动画事业奉献了一生,是一位值得两国动画人敬重的老师和前辈。

当然,从持永只仁的身上,我们也看到早期中日动漫界合作的主要方式,就是艺术上的沟通和交流。中日两国的动画家为了共同的艺术追求走到一起,彼此在艺术的层面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相互肯定。这就像在一曲抒情悠扬的华尔兹中,双方热情起舞一样。后来,还有一位日本的动画大师也当过两国动漫合作的大使,他就是川本喜八郎。

1985年第一届广岛国际动画节的时候,持永只仁带着几位来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家造访了川本的家。大家在见面时偶然提到了中岛敦在《名人传》中的一个故事《不射之射》,当时的翻译王智新刚好是中岛敦的忠实读者,于是他力劝大家把这个故事动画化。上海美影厂的副厂长王柏荣也很赞成这件事,说回到上海后会和大家商量此事。两年以后,王柏荣力邀川本喜八郎参与并导演这部影片。在川本前往中国签约的时候,王柏荣激动得热泪盈眶,说道:“川本先生是中国的友人,我为川本先生的‘义’而感动。”

《不射之射》是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影片制作的,由川本和中国的动画家跨越了语言和习惯上的障碍共同完成。这部作品在中国评价很高,获得了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89年第一届全国电视动画节目展播活动名誉奖等诸多奖项。川本回忆说:“如果当时在日本制作这部影片,中国观众看到它时可能就不会有如此热烈的反响了。”

80年代到90年代:一段不期而至的变奏曲

如果说出于艺术上的真诚交流,中日动画大师之间有着不间断的合作,这像是一首抒情的华尔兹的话,那么1980年《铁臂阿童木》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则开始上演了一首不期而至的变奏曲。这首变奏曲,主要就“变”在日本先进的产业化的动漫作品,对我国动漫市场一次突如其来又影响深刻的冲击上。

不得不说,中国改革开放与国门打开的时间刚好与世界文化产品的全球化浪潮对接,而且在面对这场冲击之时我们从心理到体制上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是这首变奏曲能如此影响深远的原因之一。

当时中日动漫业界的主流合作方式――如果还能够称为合作的话――包括两种:一种是日本动漫作品在中国电视台上播出;另一种是日本企业把动画放到中国来加工。不管是哪种合作方式,我们称之为是一种“文化侵略”的做法都是毫不过分的,因为它霸占了我们的很多资源,让我们丧失了很多应有的机会。

日本动画产业当时已经非常发达,其电视动画片在本国收回成本并创造利润早已毫无问题,于是他们把这些作品拿来放到中国的电视台上播出,可以丝毫不考虑购片价格的问题。但是,一时间大量涌入的日本动画,却霸占了中国很多的播放资源,使得我们本土的动画片没有时间和机会播出,也就无法谈及制作水平的发展了。

日本动画加工业的外包,从个体上来看确实让中国一部分动画工作者赚到了钱,但从整体上看,它却让中国本应发展自己动画产业的10年时间陷入一场人员危机的状态,换句话说它霸占了我们很多的人才资源。很多已经成为优秀动画师或者可能成为优秀动画师的人才,跑去给日本动画做加工,而没有贡献到中国自己的动画产业发展中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人才的极大浪费。

如果时光还能倒退回那个年代,我想中国一定不会再允许自己把几乎所有的荧屏资源都拱手让给日本动画,也一定不放任自己的动漫人才如此轻易地就集体性转移到加工市场中去。可是最遗憾的,既不是荧屏上本土动画的缺失,也不是动画人才的流失,而是我们丧失了一个黄金发展期,一个把几十年的艺术基垫顺理成章地转化成产业化商品的机会。当我们今天回过头来想真正地搞一把产业的时候却发现,10年的空白已经让我们失去了中国原创动画那种艺术的根基。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出现,那就是盗版。这是一个中国政府和动漫业界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动漫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经、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纬的一种产业,这些概念在日本动画大举进入中国的时候还是没有的。对知识产权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清,使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盗版问题看得很重,这直接导致了盗版“产业链”的“野火”一旦烧起来,就再难完全让其熄灭,因为在价格低廉的盗版作品影响下的消费者心理已经与文化产业合格的消费者心理产生了较大落差。想从山顶让水流到山脚是容易的,想从山脚把水再提回山顶就很难了。

说盗版和我们中日动漫合作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它既是由于日本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大量进入中国而产生的,同时它也抑制了中日动漫业界间本来应该能产生的深入合作,而让这种合作止于加工的阶段。因为当日本动画企业看到中国复杂的市场环境的时候,他们就望而却步了。

00年代至今:短暂休止符后将迎来一场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由于盗版问题,日本动漫进入中国的意愿明显降低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保护动画播出市场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国内电视台播出外国动画片的政策措施。一时间,中日动漫的合作降至冰点。

然而,这种短暂的休止却给中日动漫业界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反思的机会。双方都在考虑中日两国的动漫以往在合作方面出了什么问题,是否还应该继续合作下去,有什么新的合作方式,自己能从合作中获得什么?

中国方面逐渐发现,日本动漫对自己的市场的确是巨大的冲击,但是日本模式却是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而且日本几十年的动漫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众多有极高品牌价值的卡通形象和在中国较为成熟可观的消费者群体,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直接介入到这些形象在中国消费者群体中的运作中来的话,还是颇有商业机会的一件事。

日本方面也逐渐发现,中国动漫市场虽然有盗版等一些顽疾,但是其庞大的规模仍然是不可小觑的一块大蛋糕。哪怕有盗版存在,正版产品也是会有很大市场的。而且他们逐渐发现,以往自己的作品在中国遇到盗版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对知识产权期望能够独享,如果能与中国公司分享这一产权的话,就会让中国方面自主地去维护一个更规范的版权环境。此外,他们还非常看重中国公司对政府资源的公关能力。

于是,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那样,它的后面决不是曲终人散,而是一个全新的辉煌篇章。

奏响这个新篇章的第一个音符,就是2006年以后日本本土动漫市场的不景气。从2006年开始,日本国内的动漫市场规模受少子化影响逐年萎缩,动画的投资额降低,这导致动画的品质降低,黄金时间播出动画片的数量减少,而这些又反过来刺激动画的投资额再降低。原本靠国内就能吃饱饭的日本动漫业界,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而很多人就把这条路认定为本土作品的海外发行。于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自然而然便被重新提及而且格外重视起来。

以这个市场背景为始点,日本动画开始了新一轮进军中国的努力,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裸地“入侵”,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跟中国企业合作之上。这是日本动漫业在新世纪与中国动漫寻求合作和90年代的最大不同,不再是为了霸占资源,而是为了合作开发市场。霸占资源的“入侵”方式被检验为是不成功的,虽然日本动画靠这种方式在中国收获了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并没有转化为日本企业实实在在的收益,反倒还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反感和来自业界的抵制。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纷纷开始尝试与日本企业的合作。除了延续一些纯加工类的合作以外,还有几种模式是颇为值得借鉴的。比如中日双方投资共同享有版权的《藏獒多吉》项目,中方影片日本发行的《魁拔》项目,中日共同策划、制作、发行和播出的《三国演义》项目,以及和中国公司合作在中国开设主题乐园的三丽鸥的项目等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日动漫合作经历了真诚与美妙,也经历了失衡与畸形,经历了相斥的格格不入,也正在经历相吸的信心重建。在全球动漫产业都在寻求合作发展的大趋势下,我们相信中日动漫业界将迎来一个属于双方的合作时代,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