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华服为炎黄子孙扮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华服为炎黄子孙扮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8月8日,奥运盛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奥运军团的团长刘鹏,身着典雅中式服装亮相,迎来一片追随的目光。给刘鹏设计中式服装的是我国著名服装设计专家曾丹。

曾记得,2004年7月1日,一条“全国妇联请专家教80余女部长如何穿衣打扮”的消息见诸京城报端,随即在全国各大主流网站引起巨大反响。这次活动中全国妇联请来的服装设计专家就是曾丹。

2006年,第46届国际小姐的全球总决赛上,曾丹为中国区冠军特别设计的旗袍礼服将扇子、花瓶,红色、书法等诸多中国元素巧妙地融汇其中,作为国服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艳丽,由此吸引了全球参加总决赛的不同肤色的佳丽全部着曾丹公司设计的旗袍翩翩入场,把赛事推向高潮。

作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服装大师身边学习之人,52岁的曾丹见证了中国服装从当年全国一片“灰绿”、一个款式,到今天五彩斑斓、个性突出的历史变迁。曾丹说她很庆幸自己在这个变化进程中曾经做过的那些努力和付出的汗水。

与中国服装业的若干第一

让曾丹记忆犹新的是, 1 9 8 4 年,《时装》杂志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的“全国首届春秋服装大赛”在电视上播出后,有老同志立刻向中央反映:资产阶级进来了,要警惕。随后在邀请皮尔•卡丹首次来华访问的晚会上,流行歌手在台上表演投入而“忘形”地晃动身体,当场被公安机关“请”下台带走了。据说这些“传播资产阶级奇装异服”的活动被写进了当时的某大报内参。

曾丹时任《时装》杂志技术版面编辑和咨询部主任,是上述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和“操盘手”。

曾丹说:“这没有影响我们继续做下去。1985年和1987年,我又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服装大赛,还请来国外一流的专家做评委。应该说,一届比一届做得好,一届比一届影响大。当然,随着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开放,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上面说的事情。”

曾丹的名字是和中国服装业的若干个第一联系在一起的。

1973年,因家庭背景的缘故不能升入高中,品学兼优的曾丹被选为后中国服装技校第一批设计专业班的学员。

1975年毕业后曾丹被分配到北京衬衫厂设计室工作,很快成为厂里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服装行业过去一直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缺乏理论的归纳和总结。曾丹把厂里的各道工序和老师傅们的经验细致地归纳,汇集成一整套培训教材。当时的“北衬”是国内最大的、面向8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大型加工基地,在1978年的广交会上,她经手签订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接受国外的第一笔来料加工订单。

1980年,中国服装行业第一本行业杂志《时装》创刊,成为当时服装行业唯一对外交流的窗口,曾丹在业内的口碑和功底使她成为该杂志特约技术版面编辑的当然人选。

1984年及随后连续三届的全国性服装大赛,为中国服装业搭建起自己的T型台,将中国服装引领到“时装”的档次。其间,众多年轻设计人才脱颖而出,奠定了中国服装健康发展的基础。

1985年,《时装》杂志社引进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课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时装文化函授中心,曾丹担任教务长,首次在全国推广原型裁剪法,出版了30余本教材,受益学员有5万之众,影响空前。

那时,国内个别高校中的服装设计专业刚开始恢复,曾丹婉拒了工艺美院让她授课的邀请,她心里始终放不下的一个心愿就是:寻找机会,出国深造,圆自己的上学梦。

师从国际服装大师

开办时装函授,曾丹负责邀请到皮尔•卡丹、君岛一郎、中村乃武夫等世界著名设计师来华授课,大师们的到来无疑给曾丹和同行们打开了通向当今世界时装最新潮流的一扇窗。

君岛一郎第一次来华讲课前,先让人到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红都服装店买了几套服装带回日本,讲课时他带着以同样面料、同样款式,只是裁剪方法不同的服装展示给学员,当模特们把这两个版本的服装穿上后,截然不同的效果让在场的人都震惊了。君岛先生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曾丹的心里埋下了师从君岛的愿望。

君岛的服装设计对象是名人贵族,从不涉及百姓。在日本,只有在服装学院学习了5年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到君岛先生那里深造。当《时装》杂志向君岛先生提出为中国培养一两个学生的请求时,君岛一郎欣然应允并愿意承担中国学生在日本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用。1988年,曾丹东渡日本,在美丽的富士山脚下,开始了与服装大师面对面的学习。她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专修服装设计的最早的留学生。第一次,曾丹在君岛的指导下,完成了设计图纸、做版的全过程,做好的衣服经模特一穿,曾丹说她都傻了:这是我弄出来的吗?好像一下子从地狱到了天堂。“其实那件衣服的款式很简单,但是与合适的帽子、鞋搭配后,就显得那么高贵典雅。”曾丹如饥似渴地从君岛那里汲取着世界服装设计最新的理念、技法和经验,两年的学习时间眨眼而过,君岛对她的成绩十分满意,结业时请她留下来做自己的助理。

曾丹在日本期间结识了她的丈夫,一个日籍台湾人,学习结束后他们结了婚。按说,曾丹在日本居住、工作和生活都没有问题,也在常理之中,可曾丹对我说:“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留在日本,而且我的女儿也一定要在中国出生,做中国人,接受中国的教育。”

曾丹回来了。回国后不久,曾丹时装公司成立,她秉承了君岛高贵典雅的设计风格,所不同的是她努力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地把这种典雅和高贵平民化给中国普通女性带来优雅和美丽。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跟曾丹谈话,能感受到她的低调、不张扬的个性。从她的经历中,能感受到她扎扎实实做事的强烈信念。她说她的事业多是从“帮助别人”出发一步步地走过来的。

曾丹时装公司成立后不久,就推出了职业女装、访亲会友装、庄重庆典装、晚礼服等系列女性社交装,在服装界暂露头角。曾丹巧妙地把皇家贵族中高贵的元素运用到中国平民百姓日常服装的设计之中,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现在的人穿衣服,一定要自己到商店里亲自挑选,惟恐与别人穿的一样。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托别人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买衣服则是风气,因为很多新潮又有品位的服装只有在那里才能买到。想到“中国这么大,范围这么广,很多地处偏远的人买不到可心的衣服”,曾丹尝试着在杂志上开展函购业务,介绍她设计的服装,为更多的人服务,于是她在《时装》杂志上辟出了“曾丹函购窗”。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小的函购窗,为她带来了无数的客源和曾丹服装品牌的追随者。直到现在,曾丹公司的100多家连锁店,绝大多数在外地,而客户群的基础就是当年的服装函购者。

1 9 9 4 年, 中央电视台开办《夕阳红》栏目,当时的第一任主持人沈力找到 曾丹,问她:“现在老年人反映没有衣服穿,我们能不能合作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从没做过中老年服装的曾丹很爽快地答应了。

曾丹开始把视角投向中老年群体,通过电视每月一款向广大中老年朋友连续地推出适合他们穿的时装。她通过剪裁与色彩的补充,注意掩盖中老年人身材的一些缺陷,强调和突出了他们的雍容、大气和洒脱的气质,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每款服装推出后,都会在两周内出现邮购的高峰,“我与《夕阳红》合作了八年,持续了八年。有几次,中央电视台的电话都被想要邮购服装的人打爆了。”曾丹说。“我设计的服装都是普通人可以穿的,也是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本着这样的理念,把设计搞上去,把价格降下来,成为曾丹始终追求的目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她坚持每个服装季都推出几十款新的设计,“看似寻常却奇绝”是消费者对曾丹时装的评价。曾丹系列服装的消费群逐年递增,印证了她的追求。

让华服成为炎黄子孙的身份证明

2004年的国务院中秋节团拜会上,国务院港澳台办主任郭东坡先生身着曾丹特意为他设计的中式服装出席,在一屋子穿西服的同胞面前引起了轰动,几乎所有的人见到他都要谈起他的服装,有一位台湾同胞走过来当场脱下身上的名牌西装要与他交换,李嘉诚的女儿过来问了三次,称赞他的衣服漂亮。那天晚上,一向稳重、严肃的老郭实实在在地过了一回“明星”瘾。

2004年6月,曾丹有机会与中国著名旗袍大师、台湾服装界泰斗杨成贵先生合作,成功地为在杭州举办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设计出全套中式礼仪服装。此番合作,他们在弘扬传统民族服装服饰、进一步推广民族服装品牌上取得共识,年事已高的杨成贵老先生将品牌经营权交给了曾丹公司,共同推出以“丹贵”命名的新品牌,他们希望,能够在我国正式设立“华服日”,以改变中国没有“国服”的现状。

设立“华服日”,是曾丹大声疾呼的事情。她说每当看到在国际场合出现的中国人穿着一水的西服时,她心里就很不舒服:怎么穿人家的衣服就像穿自己的衣服似的?她说:“设计与时俱进的华服并提倡国人穿华服是我们人的责任。中国人从100年前让人看不起的时代走到今天,我们现在的自立自豪之情也应该有一个外在的表达方式,那就是穿自己民族的服装。

为此, 曾丹和她的公司不断地推出适应于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华服。比如男装,曾丹将其分为两个类型:一类西化、礼服化,就是奥运代表团团长刘鹏穿着的样式,曾丹说,这个样式她有幸为主席做了一件。一类是休闲化,可以为文人、画家、艺术家量身订做。比如被列入中华字库“柏青体”的书法家柏青,曾丹将他的书法“笔行天下”绣到衣服上,以展现个性,他穿上后很是得意。

“服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如今的曾丹在服装设计上的理念无疑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她现在服装设计已经不仅仅从美感出发,而是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五行相生相克”从小小的服装上体现出来。比如在衣服的哪个角绣什么图案,什么样的颜色,与哪一天穿、什么时辰穿都会有关系,大凡重要的场合、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讲究的。

曾丹举例说,诗人可以把自己的诗绣上,官员可以绣条龙、可能是个印章、可能是匹马、金蟾等,和他的命数相合的东西。这个东西也可能很小,在角上或里面表现一点,就压住了阵脚。“这就深了,设计不再是衣服的表面化。从做板上、从样式上、从图案上,从手法上,首先把一个人完整的推出来,然后是流年,今年穿和明年穿会怎么样, 是流动的。”

当年“ 华服日”的想法一提出来,特别受到海外华人的响应,加拿大《中华时报》社长对曾丹说,我们海外华人同你们一起来推动和促成这件事情。女部长们为曾丹留言: “ 民族盛事华服日,利国利民利统一。” 当年的呼吁,现在已经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仅从北京奥运会的各种中式礼仪服装中,就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曾丹说: “ 我在国外呆过,我能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强大对我们有多重要。过去中国人在国外只怕人瞧不起, 现在, 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做个中国人。而华服,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身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