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想“失去”,就请放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想“失去”,就请放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意间看到一篇名为《有时候,母爱很可怕》的文章,文章里有一挑战中国人底线的观点:很多时候,母亲只是一个包装盒,打开之后,里面装的是控制欲、占有欲和功利心。提起这篇文章,我并不是想给它点赞,也不想否定母爱父爱的伟大,当然更不想去驳斥其背后的逻辑,而是发现该文折射出长期以来潜藏于父母心里的集体潜意识:孩子是我的。从生命的孕育到孩子的降生,从孩子的抚养到孩子的教育,父母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当一个幼小的生命在母亲体内不断孕育时,一个“自私”的观念也在父母脑海中不断闪现:孩子是我的,我要为他的一生负责。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这一想法也不断地放大、膨胀并付诸于行动。当孩子逐渐成长而步入学校和社会时,他们的心胸变得开阔豁达;而父母却变得越来越自私,心胸越来越狭小,心理越来越害怕,害怕失去孩子的爱,害怕失去对孩子的控制。

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孩子是风筝,线束是亲子关系,是控制和约束。孩子能飞多远是由父母手中的线束控制的,父母一放一收的过程,就是孩子逐渐飞高飞远的成长过程。作为孩子的父母,其实心里特别矛盾:既想让孩子快快长大,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又特别害怕孩子离开自己,以至于最后很难见上孩子一面。于是很多父母以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健康成长为由,牢牢地抓住系着孩子的那根风筝线而不愿放手。从年幼儿童的成长来看,他们离不开父母的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行为塑造也需要适当约束与控制;从家庭亲情关系来看,对孩子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所有的心思和期望都在孩子身上,深怕孩子磕着、碰着、绊着、摔着,深怕孩子吃亏,于是总想用自己宽阔的肩膀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用自己硕大的身躯为孩子遮风挡雨。尤其不断爆出儿童有受伤、被拐、绑架等新闻之后,父母就更加不敢和不愿放手。父母紧紧地抓着风筝的线束,只想收而不愿放。从对孩子身体与行为的控制,发展为对其心理和思想的控制,孩子的兴趣、交友、上学乃至结婚等都无一不被父母的“关心”所“掌控”。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词也是“听话”和“不行”,他们在给孩子树立规矩的过程中不断地否定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这样一来,孩子也从最初的极度反抗到逐渐无奈顺从,最后就变成听从父母的意愿并执行父母的命令。于是一些孩子慢慢地变得听话懂事而“成长”为父母的骄傲。而孩子一旦离开父母控制,他们则会大声说:哇,我终于自由了!那些长期在外部约束下长大的孩子,当失去父母控制以后,他们要么变得为所欲为,要么变得不知所措。

当父母把生活的经验和规则逐渐教给孩子以后,父母就要学会慢慢地放手。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摔跤、去闯荡、去成长,父母可以默默地跟在后面,在孩子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只有在孩子不断的自我探索过程中,他们才能学会自我控制,学会体谅父母,他们也才会对父母心存感恩。当他们有需要、受委屈和受伤以后,自然也会回到温暖的家庭寻求父母的帮助。

爱孩子不是想着如何去控制,而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尽情展示的舞台。想要孩子对父母心存感恩,就需要逐渐学会放手。风筝线不能一直拽得紧紧的,只有当孩子这只风筝失去方向、摇摇欲坠时,父母才需要适当地收一下、拉一把,让孩子在关键时刻感受到父母默默的支持,这才是养育孩子的艺术。当孩子慢慢成长并寻求独立时,父母持续的控制与唠叨可能就成为了“毒药”,换来的也是孩子的抱怨和反抗,并最终导致孩子的心理抗拒和亲子关系的疏远。因此,如果父母不想很快“失去”孩子,就要学会适当放开孩子而非控制孩子。父母越是控制,就越容易“失去”孩子。收放之间,才能彰显父母的教育智慧和艺术。

所以,不想“失去”,就请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