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设问题 寓教于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代沟”在教育中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对课文《羚羊木雕》的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不仅把握好课文的写作方法及思想内涵,也让学生在对课文的学习中学会理解家长,珍惜友谊,珍惜亲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这篇微型小说无论从文锋还是从思想内涵来看,都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小说描绘的是一对年轻的父母和还在上学的孩子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冲突。文中的学生“我”,由于不知道父母的羚羊木雕的珍贵,没有经过父母同意,把它送给了玩得非常好的同学万芳。后来家长知道了,很生气,逼着“我”去找同学万芳把羚羊木雕要回来,这使我非常为难,但是“我”逼于父母的压力,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万芳,让万芳把我已经赠送给她的羚羊木雕还给“我”。小说中的“我”对于这件事情感到非常伤心,也非常后悔。
在这篇课文中,父母和子女双方都互不理解,或许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代沟的具体体现。双方都有正确的一面:于父母而言,因为羚羊木雕的珍贵而且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父母珍惜是可以理解的;还有父母要孩子去找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是秉着教育的目的――在不知道物件是否贵重的前提下没有和家长沟通商量就擅作主张把羚羊木雕送人是不对的,教育孩子在做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一定要和人商量;另一方面,“我”也是正确的,“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正是因为“我”非常珍视人和人之间那份纯洁无瑕的友谊。但是双方也有不对的一面:对于父母,没有事先告诉孩子羚羊木雕的贵重及纪念意义,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先行,导致孩子的错误发生,让孩子受到了委屈,也影响了两代人的感情;对于孩子,也是有欠缺的,毕竟年龄小还不懂事,做一件事情自己拿不准正确与否的时候,非常有必要跟家长商量一下。
羚羊木雕引发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父母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友情与亲情的矛盾。两代人由于时代的不同,知识水平的差异,文化熏陶的迥异,所以他们在理想、友情、亲情,以及对待人生等各个方面都会有种种差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如何认识这种代沟,如何缩小这种代沟,对于父母和孩子都至关重要。
对于《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孩子通过课文来掌握写作知识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道理,理解父母理解长辈,缩小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更好地做到寓教于学,我在备课的时候进行了思索,我觉得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疏通字词句的知识之外,重点在于巧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让他们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欣赏课文,把握作者张之路的创作意图,让他们在对问题的思考中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体验作品中“我”及父母的思想感情,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以最大限度来缩小和家长之间的代沟。
问题一:让学生通读课文,让他们回答课文中有哪里人物?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结果怎样?
通过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充分感悟到课文中每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欣赏人物形象,感知人文精神的目的,还可以把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融入其中让学生考虑,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比如开头的时候,说发现羚羊木雕不在了,引出倒叙的写作手法;然后全文以羚羊木雕的所属变化关系为线索展开叙述,父母要“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是顺叙的方法;然后用插叙的方法写了上星期换裤子,引出昨天送羚羊木雕,用了倒叙的方法,写作方法结合得很好,值得学生去学习。
问题二:“我”为什么要把“木雕”送给万芳?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友情的纯洁与珍贵,达到教育的目的。
问题三:提出“我”把羚羊送给万芳时,万芳送给我什么礼物?
问题四:父母为什么一定要“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
问题五:当“我”从同学万芳那里要回羚羊木雕之后,万芳对我的态度怎样?
问题六: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这样,通过问题的提出,一步步一层层地递进,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的思想在这种思考中慢慢地一步步地升华,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最后,当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人物及思想之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提出问题:
问题七: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你不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当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对课文中人物进行评价时,老师要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进行正确地引导,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的性格以及对事情的态度。
在上课时,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教学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有学生喜欢万芳,说万芳很仗义,“我”对不起她,但她对得起“我”;有学生说喜欢“我”,因为我有情有义,给万芳送了羚羊木雕;有的说喜欢父母,因为父母很爱“我”,当“我”有问题时极时对“我”进行了教育;有的说喜欢万芳妈妈,因为她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课堂气氛也非常不错。
问题八:在你的家庭里你和父母存在过什么矛盾吗?把它写出来。
我把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作文,让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也通过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