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113122

摘 要:本文讨论“建筑供配电照明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教学现状,结合企业挂职锻炼经历,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分几方面提出该课程的改革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供配电;建筑照明;教学改革

引言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是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干课,主要讲授建筑供配电技术及照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

1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课程内容相对较多、涉及面较广。以往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提问及讨论为辅。经过几轮的教学,发现一些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有以下方面。

1.1 理论教学方面

适合应用型本科的可选教材较少,现有的知识体系受客观条件制约,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仍保留在传统教学思维上,与工程实际需求存在距离。

1.2实践内容方面

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学校难以将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讲授内容贯穿成一体。很多建筑施工公司出于自身运营、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不能接收大批学生到现场实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1.3考核方式方面

以往考核方式主要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期末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以及综合设计题目。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才能鼓励学生主动接触行业新动态。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使教学内容符合实际需要,学校深入行业进行调研,走访调研省内外多家建筑设计公司、建筑类院校,重新总结划分、调整当前课程教学内容,使其符合行业现状。

建筑供配电系统就像建筑的神经,建筑照明系统就像建筑的眼睛,供配电和照明系统使建筑充满生气。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建筑供配电的整体规划方法与布局方法,通过民用住宅建筑的供配电与照明规划与布局案例将其贯穿到一起进行整体分析,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教学思路流程图如图1所示。

该思路不同与以往的教材,将各个知识点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工程实际项目的进展情况展开教学,避免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

2.2实践教学改革

(1)更新实训项目。实训是理论教学完成后的综合运用训练项目,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检验理论教学效果,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在原来实训内容的基础上,新增照明设计类题目,学生自主选题,分组完成,形成实物成果并进行答辩,分组完成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企业实践。企业实践是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部分。企业实践的主要方式是а生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参观。参观期间,有企业人员为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参观结束后,学生要提交考察日志和学习报告。企业实践可以让学生实地参加工作,深入了解企业,学习相关工程和管理知识,在工程实际中了解一线具体工作。

2.3重新安排教学环节

(1)课前预习。教师使用网络上传讲义、多媒体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料,供学生下载,让学生能够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和互动讨论效果。

(2)课上教学。将重点内容融于案例中进行讲解,辅以多媒体视频教学、互动讨论等方式完成教学。教师根据每次课堂讲授的内容,事先安排相应的工程或实践案例,对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回答问题,针对重点难点集中讨论和讲解。

(3)课后巩固。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对实际问题给出解答或解决方案,完成设计报告并计入总评成绩。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思考能力。

2.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对学习效率的评定,是非常有效的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手段。课程考核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由出勤、阶段测试、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项目报告、答辩等方面加权平均得到总成绩。这样的多元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将所学内容贯穿理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并不多。作为一个跨领域的新专业,其需要教授的专业知识范围比较广,“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占较重比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整个专业建设有重要意义。每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最新案例,设计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储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新技术,紧跟最新的行业动态,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娜.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11).

作者简介:

耿欣/女/1981年生/辽宁抚顺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