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题导学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题导学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学式”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总结了其成功运用的经验,并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反思。有了问题导学,并不等于就不用讲授,很多内容还需要教师讲授。在“问题导学”中,教师要有必要的启发式讲授,以体现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8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55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广大教师一直在不断实践和改进,很多教师都采用了“问题导学式”,那么有了问题导学,是不是就不用讲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数学,很多内容都需要教师讲授,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在“问题导学”中,教师要有必要的启发式讲授,以体现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而对那些超出学生经验基础,很难在问题解决中催生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直接讲授,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新知识的合理性,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导入形式要多样。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教师要能够根据所授课题,合理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始终遵循设定的这一教学目标,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要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而服务。在课堂上是否能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能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得到巩固和强化,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注意的。在这些方面许多教师处理得都非常好,基本都能做到重点突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在导入形式上,不同教师展现出了八仙过海之势。有些课适合直接进入课题,比如《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有些课题适合通过复习旧知类比引入,比如耿新华的《双曲线及其标准方法》就是类比椭圆引入;有些课题通过故事引入,比如《反证法》;有些课题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如《数学归纳法》,还有的通过数学史引入课题也比较新颖。再如,初学函数,初学函数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先设疑:对比初中和高中的函数概念,二者有何联系与区别?既然初中时期已经学过了,我们为什么还要重新定义函数的概念?高中时期的函数概念又预示着什么呢?通过设疑,就能引导学生获得新的关注点。

其次,熟练应用现代科技,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件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课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比如在课件中运用几何画板作图,运用实物投影把学生的作业插入,等等。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设计,都能够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导入设计和课件设计。如《二倍角公式》的第一课时,三位教师对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他们都能够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A教师教的是特优班,学生能力强,所以她的课堂信息量很大;B教的是文科班,所以学生理解力较差一点,在第一课时中他把每一个公式的变形都放在首位,让学生一个一个地理解运用,虽然本节课学生学的公式少,但都能学到位;C教师所教授的是普通班,学生基础差,所以他的第一课时重点放在了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上。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越来越扎实。语言简练、教态自然、问题讲解清楚都成为了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教师的板书也都不错。部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某教师的《函数单调性与导数》就深挖教材,让学生弄清楚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导数之间的联系。大部分教师课堂设计得非常流畅,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完。

我们的“问题导学”要遵循以下原则:在问题设置前能否准确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设计出渐次深入的问题?在问题的逐步展开探讨中能否准确把握所授知识的逻辑脉络?能否在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节点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设置都要既能体现知识的逻辑走向,又要遵循适合学生发展的原则。如果不能遵守这些原则,往往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就会表现出各种的不尽人意。

上公开课一定要脱稿,不要手里总是拿着提纲,给人感觉准备不足。比如某个教师拿着稿子抄题,就不如使用投影把题打出来。还有的教师入题太慢,引入太长。每节课的引入不要太长,不要占据我们主干知识的时间。

还有个别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板书很少。数学课离了板书肯定不行,好多步骤需要引领学生,需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一定不要吝啬,一定要写到黑板上,这一点吕国胜教师做得很到位。部分教师讲授太多,学生活动太少。我们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参与进去,多开发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很多学生总说教师讲了,也听明白了,可是做题还是不会,原因就在这,如果他自己不理解,肯定应用得不熟练。还有的教师数学语言表达不规范,比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不能说成方程等。

最后,关于“问题导学式”教学的效果问题。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我们最终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接受效果,如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就不能称之为好的教学方式,最起码不是合适的教学方式。导学的“问题”往往是环环相扣的,好的问题设置往往一环扣一环。

这些“问题”相当于“路标”,能够让学生沿着“路标”前行,一路思考问题,一路向着问题设置的方向前进。问题能反映出知识的逻辑走向,新授课的问题能够催生新知,引导出公式、概念和技能;复习课的问题设置能够引导复习,揭示出系列问题和知识的结构特征。不仅如此,好的问题设置是给学生的一根“拐杖”,学生用这根“拐杖”能够实现对本课题的心理预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可以在教师讲解之前思考出思路,动手做出结果,也可以沿着教师的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开启新的知识之旅。

总之,问题导学式教学是以问题线为方向,辅以必要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以问题开启课堂,用问题思考,沿着问题前进,在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从教知识到教方法的有效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