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曲音乐 两种情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曲音乐 两种情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因一首《琵琶语》而关注这部电影。琵琶声搭配钢琴,余音袅绕,如泣如诉,使人沉湎其中,无法自拔。人浸雾,心溶曲,灵汇情 ,反复的前奏,忧郁清亮的曲调,使我感受到徐静蕾对情感细腻而节制的表达 。一个女人用生命去爱一个男人是怎样的高贵矜持,怎样的无怨无悔,唯有这曲琵琶语能承担起这个女人真切性灵的表达;而那个男人终其一生,对于这个女人的记忆仍是混乱不堪,就像哗哗流淌的河水底下的一块石头,闪烁不定,变幻莫测,记忆不时涌来,又倏忽散去,终于构不成一个图形,这种悲哀的震撼恐怕也只有一曲琵琶才能诠释的这么到位这么贴切吧。

[关键词]琵琶语;女人;爱;男人;陌生

琵琶声,到如今还在这响起。穿越千年的寻觅,旧梦依稀。这一声叹息,是人间多少的哀怨。

――《琵琶语》

女人:高贵的矜持

明明暗暗的画面里,当这首旋律响起来的时候,让人陡然心动。空灵、唯美,带着无限的哀怨与忧伤,也许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我们的就是那种惺惺相惜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爱情也许从来就不是对等的,我留给你的回忆,和你留给我的回忆,因爱的多少、深浅,是那么的天差地别。你刻骨铭心,他或许浑然不觉。当过往的种种,如同洪流,劈头盖脸打过来时,会很想寄托于一张白纸,把心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写给那个自己衷情一生的却毫不知情的人。这是一个在爱情中极度执着也极度自尊的女人。因为执着,她的眼神一辈子都没能离开他;因为自尊,她一心热切地希望用自己纯粹的吸引力唤醒一个男人的爱情,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的目之所及。然而,终其一生,也没能如愿。或许这是最可悲哀的事情,她像水中的一片浮萍,从他身旁流过,他不只一次地片刻截流,却又漫不经心地放走。自始至终,女人只是这个男人可有可无,点缀的,触发灵感的一段又一段艳遇,而他眼神的片刻停留,却注定了她一辈子的沦陷:“……只要你叫我, 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你走。”

茨威格的原著里,这个女人带有宿命性,她爱情是卑微又委曲求全的,然而老徐在这里却将这种爱情表现出了一种“高贵的矜持”。“我觉得在这个电影里既不愤怒,也不埋怨。因为我觉得太愤怒,太埋怨,就是所谓女权的反向。从某一种角度上来讲,这是比较高贵的矜持。并不是说我痛哭流涕要埋怨什么”而音乐,恰恰成全了徐静蕾。林海的这首《琵琶语》后面改成了纯钢琴版,可见导演之用心。因为钢琴在这里比较平缓,没有太大的起伏,没有过于煽情的悲伤,但是很有感情,让人的情绪一下子就弥漫在女人的感情世界里。

这一曲音乐,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自始至终,克制的情绪克制的音乐都使女人的爱情变得纯粹而高贵,而对男人,没有一丝的怨恨。北平的冬天下雪了,她爱了六年的男人第一次对她笑,两个人走在寂静清凉的胡同中,这一刻,她是多么的快乐而无所顾忌,她从后面抱紧了他,十几岁的生命就这样的如莲花般绽放。她们共同咬过的一个苹果,剩下一半,三个月后,腐烂了。他将她遗忘的一干二净,女人怀着孩子,四处奔波,在四川的一个村庄,生下孩子,女人幸福又忧伤将两个人的生命连在了一起。八年后,再次相见,他再次忘记了她,而他再次要了她,以为她只不过一介风尘女子,此刻,忽明忽暗的灯光,凹凸厚重的玻璃窗,凄艳的白色玫瑰,阴郁的背景音乐,流淌出无边的伤感,然而,仍然没有恨。当女人从镜子里看到他把钱偷偷塞入她挎包时,那一刻,彻底摧毁了她弥留的最后一丝希望。走出他的房门,碰到了慈祥的老管家,定格的对视的目光,恍惚隔了几生几世的“早啊,小姐”,差点使女人的坚强和矜持土崩瓦解,那一刻,我真希望她能扑到老管家的怀里痛哭一场,将一生的泪水和隐忍的爱情化作委屈融化在长者的宽厚中。然而,她没有,只是将那屈辱的钱塞给老仆人,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泪水……琵琶语此时响起,十四年的企盼,一生的爱情,在这首似私语窃窃的旋律流淌中被诠释的那样哀婉忧伤而又那样的坚韧高贵。那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女人自己为自己建构的整个世界。

男人:悲哀的震撼

他悚然一惊: 仿佛觉得有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被打开了,阴冷的穿堂风从另外一个世界,吹进了他寂静的房间,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百感千愁一时涌上他的心头。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飘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琵琶声/到如今还在这响起/素手弄琵琶/琵琶清脆响叮咚叮咚/信手低眉续弹/续续弹/弹尽心中无限事/这一声叹息/是人间多少的哀怨/弹尽千年的孤寂/独自叹息……这个男人,是否感觉到这种震撼的巨大悲哀呢?一个爱了自己一生却别无所求的女人,而自己,居然没有记忆。连接起的记忆碎片,恐怕也是一个笑靥如花,宛若寒冬中妖娆的一抹烈红,轻薄且醉人的那样的女人吧。他从不曾知道那个女人,十几年一路走来,生命中,一直只有一个烙印那便是他的名字。到最后,也仅仅知道,曾有一个女人,曾用全部的生命去爱了他,因他而生,为他而死……仅仅知道而已,却终不能体会那个女人的执着与坚韧。琵琶语对他的眷顾,也只是影片开头的读信和结尾的读信,是的,只有他在用心读这个女人的时候,才配的上这曲天籁之音吧。很多时候,他的生活是与各种圆舞曲各种名伶戏曲相连的。还是少女时候的女人,站在暗夜里远远看着刚刚搬来的男人家里,一派歌舞升平、推杯换盏之声。这种斑驳浮华的音乐声从此一直伴随着男人,注定了她的一生也只是远远的看着他,看着他身边不断变换的其它女人。纵使那两次短暂的结合,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任何轨迹。

影片所表现爱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者是男人。而影片中的音乐,也是这样诠释的“……投入叠句所产生的音乐元素之中,我们一次复一次地回到电影所赋予我们的情绪里,而每一次我们的经验由于新的印象而变得更加深刻。随着音乐旋律的引进,记录于画面上的印象可以改变其色彩,有时甚至本质”。也许,表现一个花心的令人切齿的男人形象很容易,但是表现一个令人没有怨恨而只有无望的爱的负心男人形象却不是那么容易。影片的本质也在于此,幸好,徐静蕾选择了这首清亮的琵琶语。当男人在读女人来信的时候,空灵、悠远、凄冷的琵琶语伴随着旁白纠缠其中,扯不开,散不去。结尾处,琵琶语不再是背景,而是由远及近弥漫开来,成为主调,映衬着男人紧锁的眉头、震颤的心灵、深思的目光、悲哀的感慨……影片没有落入俗套的因果报应,没有气势磅礴音响效果,而只是这哀婉凄楚的琵琶语,丝丝缕缕,却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为女人,也为男人,一曲琵琶爱恨情愁都弹尽。

结语:人性的悲剧

如果说影片中的爱情是悲剧的话,那么也是爱本身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有很多人间的悲剧,处在当时的人并不感觉伤悲,却常常在很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感到悲哀和揪心的痛楚,这本身即是一种悲剧,是人性的悲剧。因为,人的这种悲哀和痛楚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经久昏沉的人偶尔清醒时,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残酷和麻木,发觉真正的感情已经一点点在时间漩涡中流失,这种觉悟令人痛苦万分,然而却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这点对于该影片中的男人尤甚。在舒缓沉静的音乐中,故事结束了,萦绕在耳边的,仍然是挥之不去的琵琶声声。著名作曲家王黎光说:“一部流芳百世的电影必然有好的故事情节,它也同样需要优秀的电影音乐与歌曲。甚至在多年后、当人们淡忘了故事本身时,听到熟悉的电影歌曲就能勾起人们对电影的回忆。或者,有人并未看过某部电影,对其主题歌曲却耳熟能详。”是的,很难想象没有此曲琵琶语,这部电影会不会真的成了一部幽怨之作,所揭示的也许仅仅是一个女人对负心男人的怨恨,了无深意。那种悠远的意境会随之烟消云散,影片,也会干枯。影片与音乐骨肉相连,配合的如此巧妙,当那首熟悉的旋律在电影中响起,当妙曼的感觉在哀伤的蔓延中不断升腾,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必深究,他们结合在一起的一部分因由?

[参考文献]

[1] 《我要保持我电影的完整性――徐静蕾访谈录》.《传记文学》.2005年第3期.

[2]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陈丽贵,李泳泉译.《雕刻时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版.第173页.

[3] 弥散.《电影音乐》,《短兵相接》. /group/topic/1021107/.

[作者简介] 王春英,三峡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