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教师的学生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师的学生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师为上,生为下”,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必须服从老师。而关于现代学生观的含义,许多教育者已从理论上达成共识。教师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对象,重智轻德,不尊重学生人格,无视其价值观念的存在。传统的学生观不仅影响着教育效果,也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培养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兼备,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双有,具有发散思维,又有鲜明个性,又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树立良好的学生观。

一、什么是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伴随着教育改革进行的脚步,教师的学生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教师拥有良好的学生观,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出超强的独立个性;只有教师不断改变自己的学生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拥有创新精神。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人权的人,同时,学生也是有潜力的、稚嫩的、不成熟的人。

二、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应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是需要欣赏的

教师面对的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成长时期,其身体、道德素养、知识体系均处于发育不完善阶段,可塑性极强,“后生可畏”。教师既然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应有一双慧眼,辩证发展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乐观公正评估每一位学生。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材。”正确地看待评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相信自己定能展示无限特长,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的人,这便是教师的职责。

对待学生,教师要会欣赏和赞美,让成功和自信伴随学生的一生。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些学生之所以不求进取、自暴自弃,主要是由于他们从小受到的批评太多,受到的表扬太少,致使自我价值感太脆弱造成的。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再也不能漠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只把批评视为“法宝”,要换一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学生――欣赏和赞美。

三、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器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教书育人的教师当然也不能替代学生读书,不能替代学生感知,不能替代学生观察分析,不能替代思考明理。教师明智的做法是让学生亲力亲为,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从而明辨是非、掌握规律。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因,内因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从学生出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要改变传统的让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的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活动除了教学,还包括开展主题班会、办黑板报、举办联欢会等。教师要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教师仅起拾遗补缺之作用。做教师的要能够认识、把握学生主体的表现形式,对一些喜欢展示自己、大胆表现的学生应及时鼓励表扬,用欣赏赞许的目光看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活动空间。总之,关心、爱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尊重学生的个体人格是把握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四、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的人

学生是一个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传统的学生观警示我们:再不能将教育当成现代化的“工厂”,将学生当成可以批量生产的“标准件”;学校不是鸟笼,学生不是笼中鸟。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导,首先要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感的平等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谆谆教诲我们:“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可见,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一个都是唯一的“这一个”非常重要。

教师从传统的学生观中走出来了,思想得到更新了,相信我们的学生都会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而健全地成长、发展。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