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曲家个性心理特征对西方音乐体裁生成\流变影响的动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曲家个性心理特征对西方音乐体裁生成\流变影响的动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西方音乐体裁生成流变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它既有音乐内在发展的原因,又有复杂多变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外在原因,同时我们不应忽视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心理对体裁发展的影响。在当代音乐理论的研究中,将心理学纳入音乐学的研究范畴中,亦是一个新兴的、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个性心理;音乐体裁;生成流变;影响动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能简单地归为内部和外部因素,事实上还有一些现象既非内部亦非外部因素,却又是事物发展和变异的重要原因,即中介因素。

普列汉诺夫在比较澳大利亚土著女人的舞蹈和十八世纪的小步舞时说:“为了理解澳大利亚土著女人的舞蹈,只要知道妇女采集野生植物的根在澳大利亚的部落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就够了。而要理解比如小步舞的话,单单知道十八世纪法国的经济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表现非生产阶级心理学的舞蹈……因而,经济‘因素’不得不让位于心理因素。”[1]由此可见,在西方音乐体裁的研究中,除了体裁本体的内部发展、流变及外部历史环境、文艺思潮等影响因素外,作曲家的生存环境、心理特征、创作动机――即个性心理常常被忽略或简单化,然而这方面却是造成体裁流变的直接动因。对艺术家的创作来说,无论是创作过程,还是创作成果,都渗透着艺术家个性的因素。艺术创作活动的核心是艺术家本人。别林斯基说:“诗人创作活动的源泉是从他的个性里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他的作品的特色及精神应该在他的个性里去求得初步解释。”[2]

音乐家的创作活动属于个性倾向性中的需求反映,它是人们要求欲望表达的结果。归根究底,个人的创作动机就是为了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故为了情感的宣泄和自我成就感的实现亦是大多数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价值取向;个人的天赋及受后天环境影响的能力,直接反映到完成创作的可能性上;音乐家的气质和性格又影响到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和风格特征,也由此出现了众多符合艺术家性情的体裁结构。艺术创作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作曲家依靠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经验总结来设定创作内容和表述语言,而由于民族、、性格、生存状态、家庭与教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创作主体的个人具有不可重复性、唯一性,将这种特性付诸于创作上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个性心理结构是影响音乐体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门德尔松与无词歌

1.成长环境对门德尔松艺术创作的影响

雅各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特霍尔蒂(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于1809年2月3日出生在汉堡。很少有城市像汉堡这样具有悠远深厚的文化传统,这里亦有着浓厚的歌剧艺术氛围,这一些丰厚的音乐资源为新时代天才的诞生提供了充分的成长养料。

门德尔松的父亲是个富有的银行家,他的母亲的文化修养极高,富裕且极有艺术修养的家庭环境为门德尔松铺设了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他3岁时,在母亲的训导下,跟随柏林最优秀的教师学习文学、钢琴、小提琴、作曲等课程。丰富且严格的艺术课程的学习为门德尔松艺术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童年时代,韦伯和歌德都曾深深影响着费利克斯的艺术观,而优雅谦和的家庭氛围培养出费利克斯谦卑、温和的个性,他享受最温暖的亲情,最美好的赞美,这种幸福感受都印记在他今后的作品中。

2.个性心理倾向的体现

1825年,门德尔松随父亲至巴黎游历,此期间接触了众多第一流的艺术家,此时期也是他人生观、艺术观的成长阶段。“但是巴黎的状况确实令费利克斯大为不满。他抱怨这儿缺乏认真的作风,说艺术界的人情趣低劣,对在德国尽人皆知的一些伟大作品也一无所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乐谱已经为他树立了配器的光辉典范。”[3]从他这段游历的感受中,我们已经能看见良好家庭环境对他性格产生的影响:健康的家庭生活培养出良好的艺术修养与自身素质;自幼严格的艺术学习让他的创作严谨、一丝不苟;温和、谦逊的性格让他不骄不躁;规范的作曲技法的学习让他深刻体会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大师的作品中音乐结构的精髓,特别是在策尔特的引导下,学会欣赏巴赫的作品,之后还将其作品推广开来。

3.无词歌的诞生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钢琴小品,是他抒情曲中的呕心之作,在他的钢琴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高超的钢琴技巧及温婉柔情的性格让他更多的关注于钢琴小品的创作。他共创作了48首无词歌,依照门德尔松的性格来看,这些精致的钢琴小品实则为他的游历、心情日记。

他认为无词歌所表达的内容情感比歌词还要准确,所以无词歌即是他没有填词的艺术歌曲。他曾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到:“如果你问我:当我写作无词歌时有什么想法,我说:‘就像无词歌那样所表现的那样’。虽然写作某几首无词歌时,在我心中有明确的词句,但我还是不想把它告诉任何人,因为文字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不是相同的,只有无歌词本身可以对于每个人说出同样的话,唤起同样的感觉。”[4]他无词歌的音乐形象鲜明且具体,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和一种种别样的情感历程。再由于这种钢琴小品规模不大,易于即兴创作且便于演奏,同“音乐瞬间”“即兴曲”一样,适合表现一个片断的画面和一种情绪,由此门德尔松就将这种体裁作为他心情的写照,将情感内敛而含蓄地释放出来。如李斯特评价到:无词歌“表达出一种介于图画与诗歌之间的美好意境”。幸福的生活及良好家庭环境造就他儒雅的个性,始终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无词歌是他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明晰的体现。

二、瓦格纳与乐剧

1.成长环境对瓦格纳艺术创作的影响

理查德•瓦格纳于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无论是作为演员的母亲,还是喜爱戏剧的父亲或才华横溢的继父,都给予了他艺术的天赋及才华培养的空间。父亲路德维希•盖尔时常带小瓦格纳去参加排练,此戏剧的种子就深埋于心了,盖尔的朋友韦伯就是瓦格纳从小崇拜的对象之一。瓦格纳曾说:“戏剧能吸引我的地方,我的意思是指舞台场景、幕后和演员化妆室以及演出大厅,而非出于我们那个时代大众所寻求的消遣娱乐和需要,也不是由于一个虚假的充满诱惑又令人害怕的世界所产生出来的美妙的刺激。”[5]

1822年12月2日,瓦格纳进入德雷斯顿的克罗伊茨学校就学。就读的五年里,他接受了丰富的古典文学的熏陶,希腊文和拉丁文、索福柯勒斯的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有荷马史诗,让他对英雄、神话、传说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6]瓦格纳的歌剧皆由自己撰写脚本,题材也均为神话传说,这应该是他少年幻想世界的具体呈现。1827年瓦格纳转入莱比锡最好的尼古拉学校,在这里开启了他终身为之不倦的阅读和研究习惯。大量古典文学的阅读及实践演练,使他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从中也逐步体现出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这为他成为将来融合音乐、诗歌、戏剧及壮观布景的综合艺术的创造者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1828年是瓦格纳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贝多芬的交响乐如磁石般深深吸引住了瓦格纳。他希望自己能继承贝多芬的遗训,成为日尔曼艺术的正宗传人,让真正的日尔曼艺术发扬光大,这个理念成为他坚持奋斗的创作动机和价值观念,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体现。在《致友人书》中,他曾写到:“对诗歌和音乐,我才有最坚定、最持久的模仿的热情……在我15岁那年,贝多芬的交响乐使我获得了启示。这些最终决定了我满怀激情地投身于音乐。”[7]

整个成长阶段(包括童年和少年阶段)的经验体会,其中包括生长环境、亲人、朋友对他的影响,学习经历及偶像的作用,使得他走向了音乐的道路,而这一切的经验也都在以后的成长、创作过程中一一得以呈现。

2.个性心理倾向的体现

执着与坚韧是任何成功者所必备的品质,而叛逆与敏感则是每位创造者的精神动力。这些品质我们都可从瓦格纳的人生轨迹中清楚的勾勒出来。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城市间的辗转,经济状况的时起时落,常让他失望、痛苦,这一切却从没有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在《致友人书》中,瓦格纳承认了他对成功的渴望和对权威的向往。那种一压群芳,独树一帜的强烈愿望驱使他义无反顾的奔向目标。在给李斯特的信中他曾说:“虽然我知道将音乐、诗和表演连接起来必将是个失败又死板的结果,我十分清楚这一点,请按我的意愿去做吧,不要打消我对工作的热情。”正是有了这样的毅力,才让光鲜的、宏大的综合性戏剧得以呈现。由此可见,艺术家的个性对艺术作品的完成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3.综合艺术“乐剧”的诞生

瓦格纳在歌剧创作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探索,1834年6月,他首度在《优雅世界报》发表了《德意志歌剧》,对当时的歌剧走势进行了分析、评论。1849年,在《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中,他对古希腊艺术、古罗马和基督教艺术(欧洲艺术的三大起源)作了详细的阐述,且对自己戏剧的发展走向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构建。他是为数不多的对剧院、舞台背景及饰物都精心研究的歌剧作曲家,在李斯特决定指挥《罗恩格林》时,瓦格纳就像他介绍过他对背景的构想。“……我已经随信寄去了舞台背景和一些事物的布置方法,我的画将会让您明白我的意图,它们是我自认为天才创意中的最成功的部分,您一定会满意我的这些设想的……我把一些音符用到整个乐谱中,情景与音乐的结合,这样整个剧本就会显得充实和清楚。”[8]在他的戏剧中,他的思虑远远超越了当下的作曲家,他对于舞台、布景、道具、灯光的设置和要求,是其儿时对于五彩斑斓剧场无限憧憬的衍生。

总结瓦格纳创造乐剧的必然性因素:1.儿时受父辈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自幼在心里埋下了戏剧的种子;2.良好的文学素养,为他进行歌剧剧本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3.从小对于戏剧舞台的喜爱,使得他极为关注歌剧演出的舞台布景、灯光及饰品等物件,这亦是能创作综合艺术的优势所在。4.同样的细腻、敏感,但他却有着其他音乐家所缺乏的叛逆与坚毅,这种独特的个性支撑着他从漆黑看不见光亮直至走向光明、辉煌的殿堂。

四、小结

从以上对作曲家个性心理分析和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个性心理成为了影响音乐体裁产生、流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成功的作曲家都不缺乏先天的音乐才能,且由于自幼受环境的影响使得这种能力得以加强,这成为了他们完成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再由于个人价值观和创作动机的不同,让作曲家会运用到不同体裁来实现他的情感需求;而气质、性格则造就了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也由此出现了众多符合艺术家性情的体裁结构。艺术创作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作曲家依靠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经验总结来设定创作内容和表现范围,而作为创作主体的个人具有不可重复性、唯一性,故将这种特性付诸于创作上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说过,每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只有通过其新颖、独特和个性去超越模仿者的范畴,并同时符合他那个时代的道德和诗歌的特点,才能证明自己的伟大……从李斯特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狂放、潇洒、桀骜和进取的个性,这些是他气质、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求变、求新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基于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李斯特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他在《论艺术家的地位》中说到:“……我们愈是观察音乐与诗、宗教、人的心灵、人的整体、人的内体和灵魂的关系,它们的秘密和真正的价值就愈加分明地向我们显露出来,我们就愈发相信所获得的信念是确凿无疑的,我们就愈加不停的宣布艺术家担负着何种伟大的任务,何种宗教和社会的使命。”[9]李斯特在这段话中强调了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即他们是赋予艺术作品价值和意义的人。当我们把音乐与人本身相脱离,那很可能只是得到宽泛的意境和内涵,或者更有可能是错误的理解,只有将作品与创作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体会到最真实的情景、最深邃的情感,才能真正看清时代在作曲家身上留下的种种烙印,正是这不同的、心底的印记描绘出了多姿多彩的有声世界,并为它们赋予了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李斯特曾引用了席勒的一句话:“在任何艺术没落的时代,艺术都是由于艺术家的缘故而没落的。”[10]这句话真正体现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导地位。

同一艺术类型、同一体裁,甚至同一命名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缘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最终将归咎于创造者本身。就音乐艺术而言,从古至今出现的音乐语言、音乐体裁、音乐现象纷繁复杂、不计其数,个性化的视野让作曲家将注意力投放至他们所感兴趣的艺术形式,正是由于个体的极大差别才会有五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体裁是作曲家精神、情感的承载者,而作曲家又是音乐体裁的创造者,其个性心理的丰富多彩必然导致体裁的千姿百态。由此可见,作曲家的个性心理、认知结构及生活环境等成为了影响体裁生成、流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注释:

[1]普列汉诺夫. 论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63

[2]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958

[3](英)威•史•洛克斯特罗.《门德尔松》[M]. 北京:人

民音乐出版社.1987

[4]钱亦平、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

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5][法]马赛尔•施奈德.《瓦格纳画传》[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5

[6]霍华德•葛雷.《瓦格纳》[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7][法]马赛尔•施奈德著.《瓦格纳画传》[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5

[8][法]马赛尔•施奈德著.《瓦格纳画传》[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5

[9]李斯特.《论艺术家的地位》[J].《中国音乐学》.1994

(3)

[10]李斯特.《论艺术家的地位》[J].《中国音乐学》.1994

(3)

作者简介:

1.刘云,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

2.徐莉,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该论文为07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方音乐体裁生成、流变的历史动因研究》的阶段性研究论文,项目编号为:07WX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