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讲些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讲些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反对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那种越俎代庖、庖丁解牛式的烦琐分析,搞“一言堂” “满堂灌”的做法,也反对教师主导作用缺失下的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感悟”、漫无边际地“体验”的做法,更反对一些学校硬行规定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5分钟或10分钟的做法。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把握好“讲”与“不讲”的度,到底该讲些什么呢?

一、于空白处拓展讲解

学生在用教材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与教材内容有关,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在教材中是学不到的。这时,就需要“讲”。如:学清照的词《如梦令》时,学生能体会《如梦令》中,作者郊游的乐趣,却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常记”是缘于晚年时国破家亡,使得她的生活凄惨,悲凉,才会如此怀念早期生活的乐趣。此时,教师就应该,拓展讲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声声慢》等诗词,拓展讲解李清照早期的幸福生活和晚年国破家亡的悲惨境遇。当然,这里的“讲”,应该是引导学习,点拨理解。

二、于肤浅处深入讲解

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有时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只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还不会思考文本的深层意思。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对文本的难点进行适合学生学情的深入解读。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最后一句话“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句中“美好的东西”这句话的表层意思,联系上文内容学生不难找出是指儿子种的花。如果高尔基的儿子知道自己种的花让父亲如此快乐,他会怎样想呢?他一定会为父亲的快乐而快乐,这就是高尔基信中所说的“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但这只能是对文本的一种肤浅的理解,信中所说的“美好的东西”更深一层的意思不仅仅是指花,还包括生活中给予别人美好的东西,如: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美好的环境,甚至可以是一句问候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迷人的微笑……此时,教师就应该深入讲解。此处的“讲”,应该是通过移情体验让学生理解到,当你在生活中多为别人着想时,双方都会感到很快乐的情感。从而感受到“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三、于学法处总结拓展

教师应传给学生的一条学习之路,一种思维的方法。方法的概括、提炼是要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方法”的得到过程是要学生通过探究的。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在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有学生说,课文写的是萨沙和家人外出郊游的事;有的说,课文写的是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事;有的说,课文写的是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把雨衣给蔷薇花的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基本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还不够准确。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后,总结方法:第1、2小节为一段,主要写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突然遇上雷雨,爸爸、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第3至8小节为第二段,主要写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把两段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的高尚品质。

遇到不同的课型,就应该帮学生总结不同的概括方法,如:写人记事的文章常用“要素串连法”;有些文章中的过渡句句或段就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借助该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于细节处质疑挖掘

课文中有些细节描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忽视。此时,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细节内容进行质疑,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细节表达的作用。如,《最大的麦穗》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学生自主学习时,对这个细节也只是一“读”而过,并不会做深入挖掘。不会对为何说他是一位“大学者”这一细节产生疑问。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质疑:这个“大学者”怎么会让他的学生去做“摘麦穗”这样简单的事情呢?课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大学者”的智慧呢?这样的质疑,会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体会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只许进不许退”实际上是告诫学生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必须抓住眼前的机遇,体会苏格拉底的教育有方,善施教化,充满“大学者”的智慧。

此外,当学生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质疑问难时;在提问而不能答,指点而不开窍时;经过讨论不得要领时;在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遇到某一思维障碍时……老师都应给予点拔、提醒,或是帮助。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花荡小学 江苏】